【政治】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704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治】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治】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治】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治】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建省三明一中福建省三明一中 2012-20132012-2013 学年高二下学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次月考试题第卷(选择题 51 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1.5 分,共 51 分。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并强调 “空谈误国,实干 兴邦。 ”下列诗句中与此哲学寓意最相近的是 A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涛沙 )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 于丹

2、在论语心得一书中写着这样一句话:“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 成长。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B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C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 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杀身 成仁,舍生取义”等。是故,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这说明哲

3、学是 A智慧之学 B科学的世界观 C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学说 D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因为它极难发现,所 以被称为“上帝粒子” 。回答 67 题。 2012 年 7 月 4 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 ,他们发现了疑似“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万物质量之源)的新粒子。这说明 客观唯心主义有科学依据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 识之物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A B C D 用碰撞的方法将微观粒子打碎,就像将两个西瓜用力相撞并撞碎,我们才能看到里面有些 什么。寻找“上帝粒子”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先在强子对撞机内部

4、将两个经过加速的质子相 撞,然后观察它们撞碎后的“碎片”。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科学实验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正确的方法有 助于人们获得正确的认识 自然界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B C D “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哲学寓意是 A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C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揭示了 A世界上的事物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不变的2B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桃花依旧”违背客观规律 C事物处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之中 D

5、静止是相对的,因而人们是无法把握事物的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有关专家指出,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 动是地球的常态。这一事例说明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世界上 没有相对静止的事物 A B C D 我国古代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提出“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 子”。这两种观点都是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王夫之说:“苟非其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故学者在先定其情,而教者导之以顺。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发挥主观

6、能动性是进行认识活动的重要前提 B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因素 C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D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决定教学内容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 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 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 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 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 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 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尊重客观规

7、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 B C D 这幅漫画是在批评卖辣椒者 A没有坚持联系的观点 B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没有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不实事求是 瑞典文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 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这表明 A文学创作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随意联想 B文学作品是作者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C文学创作要追求现实与梦幻的完美统一 D文学作品是被能动反映的客观存在 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 A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B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3C 意识产生的根源是人

8、的大脑 D 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亚欧大陆历史上饱受战火蹂躏,比任何人都深知和平的可贵,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环境,一 切都无从谈起。中国主张地区事务由地区国家和人民自主决定,支持各国走符合本国国情 的发展道路。以上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一切从实际出发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A B C D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的动力来自实践 B认识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 D认识不能停滞,而应不断发展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

9、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 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 1375 亿年。人类在科学解释、 揭示宇宙、生命以及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认识源自于大胆假设 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真理源自于科学实验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B C D 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物健康“防线” ,用以抵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随着免疫系统疾病的 增加,科学家加强了对此项目的研究。2011 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美法名科学家 “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免疫系统研 究的新成果说明 A科学家的兴趣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

10、直接动力 B认识的发展根源于社会或专业部门的奖励机制 C实践的需要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的根本动力 D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科研成果的如期成功 16 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 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A B C D “早上在喝合肥辣糊汤,中午就能吃上北京烤鸭,下午就能欣赏香山红叶”。2012 年 10 月 16 日,合蚌高铁的正式开通使合肥人的这一愿望得以实现。这说明 A人们可以

11、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源于人们的正确理论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乌木(阴沉木)是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 压状态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而形成的,故又称“炭化木”。最近,四川彭州发掘的世 界最大的乌木(金丝楠木)因水分的流失出现了裂痕。以上材料表明 乌木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量变过程 保护乌木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乌木的保护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课题 对乌木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A B C D4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 个小时后只能记住 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 3 个小时后可保持 70左右,

12、3 天后能记住 30左右;而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 个小时 后能保持 85左右,3 天后能保持 70左右。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提高记忆力需要 A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坚持有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把握好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这句 话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实践出真知 联系是多样的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A B C D 自 1956 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 年 9 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 球科学

13、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格的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根据统计预测,2012 年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到 20 辆,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行列。 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蚁穴体系有序、高效运转的“交通体制”中,学到了疏 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与规律 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 B C D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 告诉我们 A事

14、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转则全局转。 ” 从生活与哲学角 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局部对事物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A B C D 2012 年 4 月 30 日,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要把卫星送上天必须具有的速 度是 79km/s,只有等于或大于(但又小于 112km/s)这个速度时,它才能克服地球的引 力而成为地球的卫星,绕地球运行。从哲学上说,这体现了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 B只要有量变就会发生质变 C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量变不影响事物的存在,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 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