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晋江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557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福建省晋江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福建省晋江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福建省晋江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福建省晋江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福建省晋江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福建省晋江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福建省晋江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阿勒泰漠河广州五指山拉萨连云港喀喇昆仑山11.110.1510.19.159.18.158.18.18.15 包头8.15入秋时间寻秋路线8.159.5季延中学季延中学 2012-20132012-201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 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 (如下图)左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 间分l上右图中、三条曲线表示的地点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丙、

2、甲 D丙、甲、乙 2导致该区域东南部地区等值线较密集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3关于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年太阳辐射最强 B乙地最适合种植水稻 C丙地位于半湿润地区 D6 月份灌溉需水最多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线路分布如下 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 续 5 天小于等于 22时的第一天) 。据此完成 45 题。4影响路线入秋时间的原因是 A纬度与大气环流 B地形与大气环流C纬度与地形 D人类活动5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顺序是 A路线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演进B

3、路线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演进C路线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演进D路线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演进26 20002020 年,我国 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提高 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7 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大量外迁 右下图示意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 810 题。8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9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和 B

4、和C和 D和10关于山地,说法正确的是A山顶有终年积雪 B位于湿润地区 C垂直带谱完整 D位于热带地区右下图是 20062011 年各年 5 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 1113 题。1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2009-2010 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31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13近代,洞庭湖对长江水量的调节作用一度下降,主要的原因是 围湖造田导致湖面的缩小 长江

5、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洞庭湖区污水排放量大 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河湖中淤积 A B C D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 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等高线图回答 1415 题。 14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甲地打坝淤地 乙处整修梯田 丙处修建水库 丁处平整土地 A B C D 15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 能变为 Aa B1 020 米等高线 Cb D1 010 米等高线 窑洞式房屋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窑洞都是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 洞口朝阳。读“黄土高原某地区等高线

6、地形图” ,回答 1618 题。1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建窑洞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7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为 A西北向东南 B西南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18关于该地形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地面坦荡,草原广布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419图示区域 A1 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 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 处 7 月平均气温高于 28 DB 处比 A 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20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7、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 2122 题。 21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B河西走廊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22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喀斯特地貌广布 B昼夜温差较大 C地表千沟万壑 D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霜冻是指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 0或 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初霜冻日期分布情况,读图完成 2324 题。23图中四地中的,无霜冻期最短的是A. B. C. D. 24关于该区域等初霜冻日期线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A. 东南部等值线呈东西

8、走向;海陆位置B. 西南部等值线密集;冬季风5C. 甲处等值线向西南凸出;地形影响D.乙处等值线向西北凸出;夏季风影响显著右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 25 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 1979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 2526 题。25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6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某跨国企业接到美国客户的订单后,第二天在马来西亚的分厂将生产好的零件空运到墨西哥

9、,与其他零件进行组装,产品随即运往美国。完成 2728 题。27该企业在马来西亚设立的分厂,生产的零件最可能是A汽车轮胎 B电脑机箱 C电脑 CPU D车窗玻璃28该产品在墨西哥组装,其主要原因是墨西哥A拥有大量且廉价的研发人员,同时存在广大的销售市场B与美国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可减少进出口关税的成本C邻近美国西南部的石油产区,组装厂所需能源非常丰富D工厂劳工福利制度相当完善,所需劳动力素质水平整齐29表示非洲西岸降水状况的是A曲线 B曲线 C曲线 D曲线30P 处重湿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强烈日照使得海水大量蒸发 B副热带高压带使地面蒸发的水汽不易扩散C沙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成雾 D沿岸有寒流经过

10、使下层大气降温到达饱和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的示意图,集约度指数越高,表示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结合图回答 3132 题。31乳畜业最可能出现的集约度指数地区是A75100 之间 B100125 之间6C125150 之间D150 以上32影响欧洲农业集约度指数分布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平原面积 B水利设施C降雨日数 D工业化程度33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结冰期甲河较乙河长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34甲河流域处于A热带雨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热带荒漠带下图某地打算开发水能资源,并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回答 353

11、6 题。35若图中等高距为 10 米,那么图中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10 米 B20 米 C30 米 D40 米 36与甲方案相比,乙方案的明显优点可能是 A淹没面积小B移民人数多C前期投资少D发电总量大 读“美国和巴西大豆产区图”及“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 ,回答 3738 题。甲方案乙方案7月份123456789101112 美国种植期开花期灌浆期收获期巴西开花期灌浆期收获期种植期37关于两国大豆产区及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B均位于人口稠密区,劳动力充足 C均位于平原地区,土壤肥沃D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 38读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2、 A美国大豆生长周期比巴西短B都在春、夏之交播种,秋季收获 C美国大豆开花期比巴西早 D两国大豆灌浆期长度一样 读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3940 题。 39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40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8二、综合题(四小题,共二、综合题(四小题,共 6060 分)分) 41 (15 分)阅读相关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5 年 11 月 13 日,吉林省中石吉林石化分公司发生爆炸起火事故。由于措施不 力,爆炸

13、化合物及灭火物质流入松花江中,导致松花江段出现特大污染,并不断向下游蔓 延。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原苏联在图示西部地区组织大规模地垦荒,导致生态平衡失调。材料三 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 给(1)爆炸处位于 B 处,距 A 城仅 500 千米,污染带却行进了 11 天,请说明原因。 (3 分) (2)说出大规模垦荒可能带来的最主要生态问题。在解决该问题时当地人们采取了收获后 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分析其理由。 (4 分) (3)某旅行家发现叶尼塞河下游河段东岸大都比较陡峭,河道有明显向东滚动的趋势,请 解释其原因。 (4 分) (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4 分) 42. (13 分)下图为某大陆局部图,读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图示丙国地处印度洋和大西洋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 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而且丙国 是世界第四大矿产国, 该国黄金、钻石 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铂族、锰、 钒、铬、锑等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该国 约有 12的劳动力从事矿业生产,深矿开 采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且基础设施良好, 经济开放程度较高。 (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 温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