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vs 沪科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164534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vs 沪科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华为vs 沪科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华为vs 沪科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华为vs 沪科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华为vs 沪科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为vs 沪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vs 沪科(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场并不简单的一场并不简单的“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 纠纷纠纷” ”案件案件华为 vs 沪科华为 vs UT斯达康侵犯知识产权还是盗窃商业 机密?事件介绍事件大纲事件大纲 华为三名前员工涉嫌窃取华为商业机密, 并把产品投放等地使用。 同时UT斯达康兼并沪科,使得华为面临市 场被竞争对手抢占的危机, 于是,华为控告沪科,三名前员工被公安 机关羁押华为三名前员工涉嫌窃取华为商业机密,华为三名前员工涉嫌窃取华为商业机密,并把产品投放到黑龙江等地使用。并把产品投放到黑龙江等地使用。同时,同时,UTUT斯达康兼并沪科,使得华为面临斯达康兼并沪科,使得华为面临市场被竞争对手抢占的危机。市场被竞争对手抢占的

2、危机。于是,华为控告沪科,三名前员工被公安机关于是,华为控告沪科,三名前员工被公安机关羁押。羁押。事件三主角事件三主角被告 上海沪科原告 深圳华为UT斯达康前雇佣关系竞争对手收 购主角介绍主角介绍成立于1988年从事 通信网络技术 与产品的研究、开发、 生产与销售。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 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 深圳华为成立于1988年从事 通信网络技术 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 华为SDH光传输技术华为公司的的研发工作始于1995年。 6年时间,到2001年10月,12亿元人民币 ,4300 多人年 仅2.5GS

3、DH传输设备一项的直接研发投入就达2.4 亿元人民币 广阔市场前景和巨大利润空间的支柱产品。 深圳华为华为SDH光传输技术华为公司的的研发工作始于1995年。 到2001年10月, 6年时间, 12亿元人民币 ,4300多人年 广阔市场前景和巨大利润空间的支柱产品。 华为员工“保密协议”“不平等条约” 第二条:“自离职之日起3年内不在研究、 生产、销售或者维护华为公司经营的同类 通讯产品,且与华为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 业或事业单位中工作,且不以任何方式间 接地为上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深圳华为华为员工“保密协议”“不平等条约”第二条内容:自离职之日起1年内不得从事同类或相关通讯产品研发,不得直

4、接或间接为华为竞争对手工作。 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 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 主要从事现代通信领域前沿产品研究、开 发及生产制造。 2002年商业周刊全球IT100强,成长 最快的公司UT斯达康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主要从事现代通信领域前沿产品研究、开发及生产制造。2002年商业周刊全球IT100强,成长最快的公司 成功地在中国的小灵通领域占据了垄断位 置。 主产品PAS目前在中国已经开始走下坡, UT迫切需要新的产品来支撑公司的发展, 而光网络产品就是其中一项。UT斯达康成功击败华为在中国的小灵通领域占据了垄断位置。主产品PAS目前在中国已经开始走下坡,

5、UT迫切需要新的产品来支撑公司的发展,而光网络产品就是其中一项。 前华为员工王志骏、刘宁、秦学军2001年 8月辞职,2001年11月在上海注册成立 主营业务为光信号传输及其研发 主要生产2.5G光传输产品,由于产品性价 比较高,它在某些市场竞争中击败过华为上海沪科王志骏、刘宁、秦学军2001年8月辞职,2001年11月在上海注册成立;主营业务为光信号传输及其研发;主要生产2.5G光传输产品,由于产品性价比较高,它在某些市场竞争中击败过华为。事件详细经过事件详细经过 从2001年11月沪科公司成立到2002年不到 一年时间里,上海沪科公司生产出 2.5GSDH光传输产品, 而华为研发SDH光传

6、输产品,耗费6年时间, 投入数亿经费,1500多研发力量。事件详细经过事件详细经过 2002年,沪科把公司新产品2.5GSDH光 传输系统销售到黑龙江等地,由于性价比 高,获利700万元 2002年10月16日,UT斯达康与沪科正式签 约,以1.6亿元期权收购这家成立不到一 年的公司。事件详细经过事件详细经过 同年,华为在黑龙江佳木斯发现沪科2.5G 光传输产品与华为产品基本一致, 2002年10月下旬,华为公司以自身知识产 权受到侵害为由,向黑龙江佳木斯公安机 关报案 。 2002年11月,王、刘、秦三人在杭州被佳 木斯警方,杭州警方逮捕。 经查,三人曾参与华为的光传输产品研发 工作。事件详

7、细经过事件详细经过 2002年12月,王、刘、秦三人被移送至 深圳羁押9个月 。 公安机关向有关法院起诉三人,法院以证 据不足驳回起诉请求 致使三名员工被捕达9个月仍未提起诉讼 2003年8月,UT斯达康公开表示支持三 名被告。案件关键争论点案件关键争论点1.沪科技术是源自华为还是自行开发?2.前华为员工与华为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是 否平等,同时具备法律效力?1.1.沪科产品源自何处?沪科产品源自何处?三人定罪关键侵犯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主体:华为盗窃商业机密刑事诉讼,主体:国家华为改民事诉讼为刑事诉讼1.1.沪科产品源自何处?沪科产品源自何处?华为方UT方法院认为公安机关提供证据不足,要求重新

8、收集证据2.2.华为保密协议平等吗?华为保密协议平等吗?“自离职之日起3年内不在研究、生产、销售 或者维护华为公司经营的同类通讯产品( 包括光网络通讯产品等)且与华为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事业单位 中工作,且不以任何方式间接地为上述企 业或事业单位工作”2.2.华为保密协议平等吗?华为保密协议平等吗?若保密协议违反国家法律、无视公平,则为 无效的。明显地,华为保密协议中的规定的商业机密 围已经将整个IT通信制造业一网打尽。如果严格地遵照整个协议,离职人员除了改 行,没有别的选择。“不平等条约”2.2.华为保密协议平等吗?华为保密协议平等吗?一.雇员不将信息让渡或者出售给其他人的责 任感是一种道德约束,若希望用法律加强 这种约束,效果微乎其微二.公司与其雇员签订协议,要求其在离开公 司3年内不在相关领域工作,侵犯雇员正 当权益,本身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事件总结回顾事件总结回顾 华为沪科案的两股势力 一方是要维护知识产权的华为,另一方是 不甘利益损失的UT斯达康。 两股力量的较劲,沪科成为牺牲品。 UT之损失。 前瞻事件对未来影响前瞻事件对未来影响中国维权危机一是完善的法制,另一是从业人员较高的职业道德。 社会效应华为的做法在以后知识产权纠纷中会被无节制地效仿 ?创业与守业的思考华为的管理机制拿什么留住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