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及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4294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及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及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及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及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及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及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及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理学基础知识2010.9.10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推荐书目n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教育基础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 伍新春 浙江师范大学 张天雪 主编n2010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综合 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中心 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按照大纲来复习n考试形式 闭卷 笔试 满分100,时间150分钟n题型n选择 15*2=30n名词 4*4=16n简答题 4*5=20n论述题 2*10=20n材料分析 1*14=14总共包括10部分n一、心理学概述n二、认知过程n三、情感和意志过程n四、人格心理n五、人生全程发展n六、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n七、学习理论n八、知识的学习与迁移n九

2、、学习动机n十、教师心理第一部分 心理学概述n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认知 情感 意志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的任务n确定心理事实n揭示心理规律n揭示心理机制n揭示心理本质学习心理学的意义n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n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着n完成教学任务n履行基本职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n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 1879 德国莱比 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n构造主义 冯特 内省法n机能主义 詹姆斯 心理机能 意识流n行为主义 华生 刺激与反应n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n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无意识n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 罗杰

3、斯 第三势力n现代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 信息加工第二部分 认知过程一、注意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分类: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n广度:在同一时间内,知觉出的对象的 数目n稳定性: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时间长短n分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n转移: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n利用无注意规律了组织教学n一方面要消除无注意因素,另一方面要 充分利用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 无意注意的因素,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n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n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二、感觉和知觉n1、感觉n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个别属性

4、的反映n种类:外部(视觉 听觉 味觉 肤觉)内部(动觉 静觉 机体觉)n感受性和感觉阈限n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n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n感觉阈限: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n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n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阈限n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n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 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n明适应n暗适应n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象感觉后效n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感觉对比n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n吃过糖之后再吃橘子,会特别酸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n相互影响:用凉水擦脸可以使黄昏视觉 的感受性提高n相互补偿:

5、盲人n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 现象。 红色个人热烈的感觉2、知觉n概念: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n种类: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不同 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 觉、触知觉n根据反映客观对象的不同: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n动静运动:60msn诱导运动: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得相邻的 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夜空中的 月亮与流云n自主运动:暗室里,观察一个烟头n运动后效: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 ,然后观察静止的物体,向相反的方向 运动知觉的特征n选择性n整体性n理解性n恒常性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n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

6、直 观形式n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 特点n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 习惯3、记忆n概念: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n 分类:瞬时记忆、短时、长时n记忆的基本过程n记忆系统n记忆的品质以及记忆效果的提高记忆的过程n识记-保持-回忆-再现n识记的分类以及影响 因素:有意识记与 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n影响有意识记的因素:目的任务、态度 情绪、活动任务的性质、材料的数量和 性质保持与遗忘n遗忘规律与复习n遗忘曲线:揭示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关 系的曲线。n艾宾浩斯遗忘规律n遗忘发生在学习之后,遗忘的进程先快 后慢影响 遗忘进程的因素n学习材料的性质位置效应n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7、过度学习150%n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n记忆的方法n时间因素n情绪和动机遗忘的原因n消退说n干扰说: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n压抑说n提取失败说防止遗忘的方法n及时复习n合理分配复习时间n分散复习 与集中复习n复习方法多样n运用多种感官n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记忆系统n瞬时记忆 0.25-1s 图像记忆与声像记忆n短时记忆:一分钟以内 听觉编码 组块n长时记忆:语义编码与表象编码记忆品质及记忆效果的提高n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捷性、准确性、持久 性、准备性n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明确目的 理解学习材料 精细加工 组块化 多重信息编码 重视复习方法4、思维与问题解决n1、思维n 思维的概念、种类、

8、过程n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n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 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地反映。n间接性 概括性思维种类n知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n分析思维:逻辑顺序和规律直觉思维:对事物整体领悟n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思路朝一个方向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思路扩散n常规思维:按照现成的方法创造思维: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思维的过程n分析与综合n比较与分类n抽象:提炼各种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概括:人脑把事物间共同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 加以综合。有羽毛的叫鸟n系统化: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 定类别。犬科、猫科事哺乳类具体化: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 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去。

9、用数学公式解题 。创造性思维n特点:流畅 变通 独特n培养创设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2、问题解决n概念: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有目标指向 性的认知操作过程n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 验假设n策略n手段-目的分析、爬山法、逆推法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n定势与功能固着n问题情景n原型启发n已有知识经验n情绪与动机5、言语与想象n言语的概念:人们使用和掌握语言的活 动。n特点:交流 符号 概括n言语的感知和理解:对话言语、独白言 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n想象的概念n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想象n概念:人脑对已经储存的形象进行改造 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n分类:有意想象-

10、无意想象再造想象:祥林嫂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任务目的在头脑 中独立创造新形象 幻想-理想-空想创造想象的条件n强烈的愿望n丰富的表象储备n必要的知识经验n原型启发:鲁班n积极的思维活动n灵感的作用第三部分 情感和意志过程n一、情绪和情感n定义: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 生的态度体验。n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情绪的分类n心境:微弱的持久的n激情:爆发式的,猛烈的短暂的。狂喜n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 速的高度紧张的状态。情感的分类n道德感:爱国主义、责任感 集体主义n理智感:认识事物和探究真理,问题解 决后的喜悦n美感情绪的功能n信号n调节n感染情绪的识别与调节n良好情绪的标准:正确反

11、映环境 对刺激做出适当反映 具备情绪反映的转移 能力 符合学生年龄特征n教学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丰富情感体验 正确看待问题二、意志n概念:自觉的确定目的,有意识的根据目的, 动机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 心理过程。n特征:自觉的确定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克服 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n意志行动的过程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n意志品质的培养:自觉性 果断性 坚持性 自制 力第四部分 人格心理n一、需要与动机n1、需要n概念:不平衡状态n种类:生理性 社会性物质 精神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n生理需要n安全需要n归属和爱的需要n尊重的需要n自我实现的需要2、动

12、机n概念:引起维持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 一目标的动力。n功能:引发 维持 激励二、智力与创造力n智力与智力理论:以抽象力为中心n智力的概念与结构及影响因素:n遗传n早期经验n教育与教学n社会实践n主观努力智力理论n二因素理论:一般+特殊n智力结构论:内容 操作 产物n智力形态论 流体与晶体n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创造力及其培养n创造力的概念 结构n创造力的培养三、人格n人格的概念、n特征:独特性 稳定 整合性 功能性n影响因素:生物遗传 社会文化 家庭 学 校教育 个人主观气质n胆汁质n粘液质n多血质n抑郁质性格n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习惯化了的行为 方式n良好性格的培养第五部分 人生全程发展n一

13、、概述n人生全程发展观:n不断变化的过程n多维度 多侧面 多层次n由多种因素决定,极大的可塑性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n连续性与阶段性n定向性 与顺序性n不平衡性:关键期n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n遗传n环境n教育n主观能动性心理发展的理论n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n图式:内部的认知结构n同化:新的刺激整合到已有的系统n顺应:改变 已有的n感知运动阶段 0-2n前运算阶段 2-7n具体运算阶段 7-11n形式运算阶段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n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0-1.5n自主感对羞耻感 2-3n主动感对内疚感 4-5n勤奋感对自卑感 6-11n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12-18 n亲密感对孤独感 20

14、-40n繁殖感对停滞感 40-65n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65-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n汉斯偷药n前习俗水平 n服从与惩罚n相对功利n习俗水平n好孩子n维护权威或秩序n后习俗水平n社会契约n普遍原则第六部分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 点n一、中学生认知的特点n感知觉发展的特点n记忆发展的特点n思维发展的特点 达到理论型二、中学生情感发展n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n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n对异性的情感道德发展n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言行一致n品德发展由起伏向成熟发展中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n自我意识的发展n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n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人际关系的发展n亲子关系n同伴关系n师生关系

15、第七章 学习理论n一、学习的概念 种类 学生的学习n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 的行为或者行为潜能持久的变化。n学习结果的分类 加涅n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 技能二学习理论n1 经典的条件作用理论巴普洛夫n2 桑代克的试误说 n准备率 练习律 效果律3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n应答行为 操作性行为n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n惩罚n程序性教学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n观察学习 n自我强化 替代强化 直接强化5、苛勒的顿悟说6、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n发现学习:由教师创设情景,给学生提 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 操作和思考,自己发现知识,理解概念 和原理的方法。7、奥苏

16、泊尔的认知接受学习n学习分类:接受-发现 有意义-机械n提倡有意义学习n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 实质的联系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的条件n材料本身需要具有逻辑意义n学习之需要具备动机n认知结构中有相关的知识n积极发生作用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n有意义的学习观n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9、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n学习观n学生观n知识观第八部分 知识的迁移n一 知识学习n安德森的知识分类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n知识学习的种类n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n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n规则学习二 学习策略n概念: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 的规则、方法和调控方式的综合。学习策略的分类n认知策略 包括: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n元认知策略n包括:计划策略n 监控策略n 调节策略n资源管理策略n包括 时间管理策略n环境管理策略n努力管理策略n学业求助策略三、学习迁移n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习 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分类n正迁移-负迁移n顺向迁移-逆向迁移n水平迁移-垂直迁移n一般迁移-具体迁移n近迁移-远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