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4250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一、传质系数二、 传质理论一、传质系数 物系的性质 填料的结构 操作条件传质系数的来源 实验测定 经验公式 准数关联式传质系数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1.传质系数的实验测定 由填料层高度计算式: 注意:实验测定的传质系数用于吸收或解吸塔设计 计算时,设计体系的物性、操作条件及设备性能应与实 验测定时的情况相同或相近。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1) 用水吸收氨 式中:kGa 气相体积传质分系数,kmol/(m3.h.kPa);G 气相空塔质量流速,kg/(m2.h);W 液相空塔质量流速,kg/(m2.h);2.传质系数的经验公式适用条件: (1) 直径

2、为12.5mm陶瓷环填料塔。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2) 常压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碳U 液相喷淋密度,m3/(m2h) 。单位时间喷淋在单位塔截 面上的液相体积,用水吸收二氧化碳属难溶气体吸收,吸收阻力主要在液膜侧。计算液 相体积传质系数的经验公式为 适用条件: (1) 直径为10-32mm陶瓷环填料塔; (2) 喷淋密度U为3-20m3/(m2 h); (3) 气体的空塔质量速度G为30-580 kg/(m2 h); (4) 操作温度为21-27。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适用条件: (1)气体的空塔质量流速G为 320-4150kg/(m2h)(2)液体的空塔质量流速W为 4400-585

3、00 kg/(m2h); (3)直径为25mm的环形填料。 (3) 用水吸收二氧化硫b-与温度有关的常数,见P69表9-3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3.传质系数的准数关联式(1) 计算气相传质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气相舍伍德准数 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雷诺数 气相施密特准数 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适用范围:应用场合湿壁塔0.0230.830.44填料塔0.0660.80.33模型参数:湿壁塔或拉西环填料塔 ReG = 21033.5104ScG = 0.62.5P = 101303 kPa(绝压)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D -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m2/s;P/pm -气相漂流因子;kG -气

4、相传质系数kmol/(m2skPa) ; R -通用气体常数kJ/ (kmolK ) ;L -特征尺寸 m ;G -混合气体的密度kg/m3; T -温度 K;G -混合气体的粘度Ns/m2 ;G -气体的空塔质量流速;De -填料层中流体通道的当量直径,de=4a/,(a为填料的比表面 m2/m3,为填料层的空隙率m3/m3);U0 -气体在填料空隙中的实际流速,u0=u/(u为空塔气速m/s);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2)计算液相传质系数的准数关联式液相舍伍德准数 液体通过填料层的雷诺数 液相施密特准数 液相的伽利略准数 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上述准数中:a 填料比表面积m2/m3

5、 ; kL 液膜传质系数,m/s ;cSm/c 液相漂流因子; l 特征尺寸,取填料直径m ;g 重力加速度,m/s2 ;L 液体的粘度,Ns/m2 ;L 液体的密度 kg/m3 ;D 溶质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m2/s ;W 液体的空塔质量速度,kg/(m2s).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二、 传质理论1.双膜理论2.溶质渗透理论3.表面更新理论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1.双膜理论气相主体 液相主体 相界面pi = Ci / Hp 12pi Ci C 气 膜液 膜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 按双膜理论,传质系数与扩散系数成正比,这与实验所得的关联式的结果相差较大; 由此理论所得的传质系数

6、计算式形式简单,但等效膜层厚度 1 和 2 以及界面上浓度 pi 和 Ci 都难以确定; 双膜理论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对具有自由相界面或高度湍动的两流体间的传质体系,相界面是不稳定的,因此界面两侧存在稳定的等效膜层以及物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两膜层的假设都难以成立; 该理论提出的双阻力概念,即认为传质阻力集中在相接触的两流体相中,而界面阻力可忽略不计的概念,在传质过程的计算中得到了广泛承认,仍是传质过程及设备设计的依据;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2.溶质渗透理论 工业设备中进行的气液传质过程,相界面上的流体总是不断地与主流 混合而暴露出新的接触表面。希格比(Higbie)认为流体在相界面上

7、暴 露的时间很短,溶质不可能在膜内建立起如双膜理论假设的那种稳定的 浓度分布。 溶质通过分子扩散由表面不断地向主体渗透,每一瞬时均有不同的瞬时浓度分布和与之对应的界面瞬时扩散速率(与界面上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流体表面暴露的时间越长,膜内浓度分布曲线就越平缓,界面上溶质扩散速率随之下降。界面cAicA0距相界面的距离液相浓度cA 增加 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 直到时间为c时,膜内流体与主流发生一次完全混合而使浓度重新均匀 后发生下一轮的表面暴露和膜内扩散。c称为汽、液接触时间或溶质渗透 时间,是溶质渗透理论的模型参数,气、液界面上的传质速率应是该时段 内的平均值。该理论指出传质系数与扩散系

8、数DAB的 0.5 次方成正比,比双膜理论更加接近于实验值,表明其对传质机理分析更加接近实际。 由该理论解析求得液相传质系数 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3.表面更新理论 气液接触表面是在连续不断地更新,而不是每隔一定的周期c才发生 一次。 处于表面的流体单元随时都有可能被更新,无论其在表面停留时间( 龄期)的长短,被更新的机率相等。 引入一个模型参数 S 来表达任何龄期的流体表面单元在单位时间内被 更新的机率(更新频率)。由于不同龄期的流体单元其表面瞬时传质速率不一样,将龄期为 0 的全部单元的瞬时传质速率进行加权平均,解析求得传质系数为: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该理论得出的传质系数正比于扩散系数DAB的0.5次方;该理论的模型参数是表面更新机率S,而不是接触时间c ;目前还不能对c和S进行理论预测,因此用上述两个理论来预测传质系数还有困难;溶质渗透理论和表面更新理论指出了强化传质的方向,即降低接触时间或增加表面更新机率。第五节 传质系数和传质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