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074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二学年高二 5 月月考月月考地理试题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5 题,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地震是指地壳的天然振动。较大的地震,震前一般都有预兆,在气象、地下水、动物等方 面会产生不少异常现象。地震前兆有的可从地震仪器中观测到,有的可从自然界觉察到。据 此回答 2 题。2、材料中反映自然灾害具有( ) A、难免和

2、可防双重性 B、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C、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D、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3、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 A、暴雨和泥石流 B、地震和火山 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沙尘暴 4、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可以控制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 B、人类目前可以预测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 C、植树造林可以减轻一些地质灾害的危害 D、地质灾害只能通过工程措施加以解决 5、对滑坡、泥石流正确的叙述是( ) A、特大暴雨一定会引发泥石流 B、滑坡和泥石流在平原上也常有发生 C、泥石流破坏力很强,而滑坡则无破坏力 D、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

3、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6、下列地区属于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的是(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西南地区 D、华北平原 7、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率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江南丘陵降水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西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 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A 、 B 、 C、 D、 8、下列各组省区中,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是( ) A、桂、滇、黔 B、粤、闽、浙 C、赣、鄂、湘 D、冀、晋、豫 1998 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自 6 月 11 日进入梅

4、雨期后,长江流域各地暴 雨频降,雨带在长江流域徘徊,共出现 74 个暴雨日。这次洪水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 造成的损失之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据此完成 9-10 题。9、造成长江流域暴雨频降的天气系统的性质为( ) A、准静止锋 B、反气旋 C、热带气旋 D、气旋210、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特大暴雨造成的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1998 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 D、 “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 ,说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起了 重要的扼制作用北京时间 2013 年 5

5、 月 20 日 17 时 49 分,智利沿海发生里氏 6.8 级地震,震中位于其南 部城市艾森港以西 626 公里的海域,震源深度 10 千米,暂未发布海啸预警。据此完成 11-12 题。11、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 )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12、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

6、缩小”作用 右图为 8 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 13-14 题。13、图中 P、K 处分别是( ) A、冷锋、冷锋 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 D、暖锋、冷锋 14、此时因锋面活动造成我国北方的灾害性天气是( ) A、伏旱 B、寒潮 C、沙尘暴 D、暴雨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回答 15-16 题。15、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 支流多 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流域内落差小 气候异常 暴雨频繁 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河道弯曲狭窄 湖泊淤积 A、 B、 C、 D、 16、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

7、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17、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分布在( ) 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 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 C、西北太平洋海区 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 18、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3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 完成 19-20 题。19、图示地区所处的半球和月份是( ) A、北半球、一月份B、北半球、七月份 C、南半球、一月份D、南半球、七月份 20、此时,我国东部季风区可能

8、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 A、台风 B、地震 C、洪涝 D、寒潮右图为“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 , 读图回答 21-23 题。 21、根据雨带在 I、III 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 大致是( ) A、46 月 B、67 月 C、68 月 D、58 月 22、如在 7 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 I 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2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

9、早不同读右图,完成 24-25 题。 24、若此图所示为某地等压线,且 abc 则( )4A、处吹偏北风 B、处易出现锋面雨 C、该地区天气晴朗 D、该地区为阴雨天气 25、若此图为等震线图(甲为震中),且 abc,则( ) A、处的震中距小于 B、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两处大 C、在处比处先感觉到地震 D、震级 abc 第卷(综合题,共 50 分)二、综合题。 26、 (10 分)目前,频发的沙尘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读中国沙尘天气日分布图,完 成各题。 (1)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 (2 分)(2)根据灾害的类型划分,沙尘暴属于 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10、。 (2 分)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一下沙尘暴的天气特征。 (3 分)(4)与广东省相比较,沙尘暴对山东省的影响 (大,小) (1 分) ,为什么?(2 分)527、 (10 分)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6 分)(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 分)28、 (10 分)阅读材料和图示完成下列各题。 2009 年 11 月 9 日至 12 日,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和山东等地先后出现暴雪过程。 截止到 12 日 14 时,最大降雪量出现在河北石家庄市,达到 94 毫米。河北、

11、山西、河南等 地多个地区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根据初步评估,此次河北、山西、河 南等地的暴雪过程整体已达 60 年一遇标准,局部地区突破百年一遇。(1)下列表示的天气系统示意图中与本次天气过程有关的是 。 (2 分)6(2)研究表明本次暴雪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暴雪发生时赤道中东部附近海域水温将 。 (2 分) A、增高 B、降低 C、时而增高时而降低 D、不变化 (3)试分析沈阳与长春相比形成暴雪的自然原因。 (2 分)(4)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本次雪灾产生的影响。 (4 分)29、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材料:2007 年 1 月 17 日,民政部副部长李立

12、国先生在答记者问中指出:“2006 年中国自 然灾害严重。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 3186 人,紧急 转移安置 1384.5 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 41091.3 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 5408.9 千公顷; 倒塌房屋 193.3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2528.1 亿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与近年相比,2006 年自然灾害是 1998 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 与 1999 年以来相比,2006 年因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

13、 8 年来的最大值,紧急转移安 置人数仅小于 2005 年,因灾倒塌房屋仅次于 2003 年和 2005 年。 ”(1)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 (4 分)(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简述构造地震的发生机制。 (3 分)(3) 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 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3 分)30、 (10 分)下图反映了我国 19501991 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3 分)(2)分析、两区旱灾季节差异及其原因。 (5 分)(3)说明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2 分)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