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1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046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安一中南安一中 2012201220132013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高二历史科试卷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历史选修二和部分必修内容。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共7 页,满分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

2、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5050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2右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王子午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

3、。青铜器多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行 B宗法制的盛行C宗教思想的蔓延 D冶炼技术的提高3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2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秦朝郡县制示意图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从分裂到统一A B C D 4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 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 ”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

4、“乏人”局面5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 290 年间共有 369 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 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6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他所指的朝代是A汉朝 C唐朝C宋朝 D明朝7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时期郡县数西汉三国西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 31 县4 郡 50 县5 郡 70 县7 郡 43 县13 州 74 县江西豫章郡 18 县4 郡 51 县6 郡 58 县7 郡 19 县7 州 34 县福建会稽郡南部

5、 1 县1 郡 9 县2 郡 14 县1 郡 5 县5 州 28 县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8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

6、次是 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60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3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0严复在原强中称:“民力已堕,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虽有富强之政,莫之能行。”为此,晚清知识界提出了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C新民强国的政治主张 D革命与民主共和的思想111903 年,梁启超说:“今日之中国,其蠹国殃民者,非媚满人,媚独裁耳。故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为第一义,而排满不过其战术之一枝线

7、。 ”他的核心主张是A推翻满清政府 B实行民主共和C反对专制统治 D反对民族压迫12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如下评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你认为此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是A非理性的 B完全错误的 C片面的 D中肯的13阅读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约 40 万约 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依据表格不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是A民主范围狭窄 B参政方式原始 C国家权力滥用 D雅典社会衰落14 十二铜表法规定,狱官或仲裁者收受贿赂要被处以死刑。这表明A公民私有财产

8、不受侵犯 B习惯旧俗得以保留C贵族滥用权力受到限制 D法律程序过于严格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这种“爆炸性影响”主要是指A使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 B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C使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16英国东印度公司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 ,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 15 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对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4兴起于地理大发

9、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A B C D171563 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1795 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 ,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1846 年,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 ,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 5 年以上者遣返原籍。促使英国不断调整国内移民法律的原因是A无产阶级的斗争 B启蒙运动的深入C工业革命的发展 D选举制度的改革18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

10、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19 “民主政治框架乃空中楼阁,缺乏群众基础;在空中楼阁里,只有一群高高在上的贵族享受权力的盛宴;对于人民来说,连民主的气味也很难嗅到。 ”英国从贵族寡头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化可谓漫长而曲折,以下符合这一转化的是A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1688 年光荣革命C1721 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D1832 年议会改革 20美国首都华盛顿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

11、“国会山” 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 辐射,覆盖全城。奠定这种建筑规划格局的法律文献是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 年宪法21有学者认为 1870 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并促成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德国出现领导力量“错位”的主要表现是 A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B俾斯麦的雄才大略,推行“铁血政策”C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D普鲁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发展迅速522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 年宪法

12、 ,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反封建性 B渐进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23 “所谓正义,主要地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这是古罗马的法律谚语。这一谚语被欧洲人再次广泛宣扬是在A文艺复兴中 B宗教改革中 C光荣革命中 D启蒙运动中2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比如彼得拉克曾这样说:“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

13、”这则材料说明彼得拉克等人文主义者 A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B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的宣教C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实幸福 D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来进行的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5050 分)分)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5050 分。分。26 (20 分)古代中国和希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 ”亚里士多德“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修昔底德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