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4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017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湖滨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6 小题,每题 2 分,共 36 分) 1 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 B C D 2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3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

2、匿其力也。 ”这一现 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4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 他”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B主张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C主张政教合一 D教皇权力高于王权 5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 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敌对情绪的措 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可以无偿获得一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

3、法律上的自由 6 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 19 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农奴的悲惨生活 B工业发展的落后 C农奴制度的落后 D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7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 明治维新中” 。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8 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 A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B发展交通运输业 C创办国营企业 D推动民间企业的发展 9 纵观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的两种结局,可以得到的认识有 要充分考虑到改

4、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到保留和维持 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得当 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A B C D 10就论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而言,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当是 A古籍的记载 B实物史料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 11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西方国家出现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D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2台湾府志载:“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 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以上材料说

5、明: 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 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 B C D 13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 ”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 2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1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强化君主制度,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 B重创俄国势力,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

6、制 C刺激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兴起提供了重要条件 D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 15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中国应该防 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6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 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 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 富 为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在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始终谴责人民使 用暴

7、力 A B C D 17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之所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它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写的 B第一次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C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指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 18列宁说: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 命。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是俄国革命根本原因 B战争激化矛盾,推进革命发展 C没有战争就没有二月革命 D战争直接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 64 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 分) 材料一 (梭伦)力图在实践中推行德尔菲关于限度与节制的训

8、导,将其运用于社会 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个被贫富纠纷所撕裂的城邦中引入一种社会平等的理 想。 赵明论梭伦立法 材料二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 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 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 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 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材料三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 (岁)

9、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 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材料四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 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 增加了五倍。在仁宗 1050 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 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 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材料五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3偏偏又碰上连年大旱,保守

10、派趁机大做 文章。 两位太后也跑来起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在政治上是如何实践“限度与节制”思想 的。 (4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2 分) (3)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4 分) (4)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2 分) (5)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 分) (6)梭伦改革和孝文帝改革对两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有何根本不同?(2 分)20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亨利八世利用议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宣布断绝与罗马教廷的一切关系, 不承认

11、教皇的最高权威;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缴纳任何贡赋;国王有权处理国内发生的一 切案件,教皇和其他外国君主和政府都无权干涉,任何人不得将案件上诉罗马法庭。还宣 布国王是英国教 会唯一和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 材料二 议会于 1701 年 l 月 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 给天主教徒,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国家的一切法 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亨利八世改革剥夺了罗马教廷在英国的 哪些权力?为此,议会提供了怎样的支持?(6 分) (2

1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的变化。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 个时期的变革对英国政治体制的不同影响。 (10 分)21 (16 分)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 ,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 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二 16731681 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 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 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 定。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三 政事不论

13、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 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 ,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 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4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请回答: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 分)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2 分)有何意义?(2 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 (4 分)结合所学 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 分) (4)依据材

14、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4 分)22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 1 克伦威尔在纳西比战役中 图 2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材料二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无不认为,克伦威尔在对英国历史作出的最显著的贡献 中,首先是,在经过近乎十年的内战之后,他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奠定了一个和平 时期。也许可以这样说,谁都比不上像他那样取得如此丰富的成就。他死后不久,就 引起了一场大混乱。可是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却使英国人比较地享有繁荣。并能 在国内过和平生活。 【英】莫里斯阿什利论奥利弗克伦威尔 材料三 在(克伦威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 的反动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英国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