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免疫规范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63870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控中心免疫规范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疾控中心免疫规范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疾控中心免疫规范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疾控中心免疫规范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疾控中心免疫规范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控中心免疫规范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控中心免疫规范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某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2012.3.23某县免疫规划业务知识培训讲义第一阶段 计划免疫前期(19501977年) n50年代,全国开展普种牛痘n195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 的通知 n1963年首次发布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 逐步在全国开展BCG、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DPT和MV的预防接种工作。n70年代,每年利用冬春季节在全国范围推行突 击接种概 述第二阶段 计划免疫时期 (19782000年)n1974年WHO提出EPI概念:全球扩大免疫规划(EPI) 提高接种率,扩大预防接种的人群逐步推广使用安全、有效的新疫苗,扩大使用疫苗的种类 n1978年正式提出并实施计划免疫n

2、1982年,颁布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统一儿童 计划免疫程序;开展冷链建设,社会动员和人员培训n1988、1990、1995年分别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 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 苗接种率达到85%的普及儿童免疫目标第三阶段 免疫规划时期(2000年至今)n2000年通过无脊髓灰质炎证实n2001年,国务院颁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年),进一步明确计划免疫工作 目标n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 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以乡为单 位儿童接种率达到90%; n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

3、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 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 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 接受预防接种 n2005年3月24日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 种管理条例,同年6月1日实施n2005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n2005年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 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 n2006年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疫苗贮存和 运输管理规范 n2

4、007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n2008年五部委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 通知文件n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免疫规划取得的成就n针对传染病发病大幅度下降。消灭了天花和脊 灰野毒病例 n建立一支免疫预防专业队伍 n建立健全了冷链系统 n政府经费投入逐年加大 n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时期 n与国际社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 n监测网络建设取得巨大发展 n国家免疫规划预防的疾病不断增多 传染病控制成效显著p连续多年保持无脊灰状态p 乙肝控制取得巨大进展 p十余年没有报告白喉发病p 其它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下降 99%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四种传染病总发病率下降 乙

5、肝防治取得巨大进展1992年与2006年159岁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比较面临挑战n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认识不 足,思想松懈,工作放松n地方财政保障落实不到位n发展不平衡n疫苗的接种率距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局部地区麻 疹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还时有暴发、流行n维持无脊灰和消除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控制任务重n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难度大n疫苗价格因素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关注民生n现行原有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较少n甲肝、流脑等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仍处于高流 行状态 n多个国家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n党和政府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社会 和谐,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

6、卫生工作方针,扩 大国家免疫规划一、预防接种的基本概念1、预防接种:是指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 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 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2、计划免疫: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3、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对某种或者某 些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4、常规接种: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 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承担国 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

7、每年至少应提供12 次接种服务。5、应急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 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6、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7、效价:病毒或抗原与抗体等活性高低的标志, 也用作生物制品活性高低的标志 。8、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 施、设备。9、免疫程序:是指国家根据各种疫苗的特点和免疫要求,对免疫接种对象和接种时间顺序进行的安排规划。10、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

8、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197819782002200220082008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5 6 14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乙肝疫苗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乙肝疫苗 麻腮风疫苗 乙脑疫苗 A群流脑疫苗 A+C群流脑疫苗 甲肝疫苗 出血热疫苗 炭疽疫苗 钩体疫苗11、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 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 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 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

9、 合症状。 12、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 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 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13、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局限于局部地区,发 病率与死亡率下降到可接受的水平。需持续采取各 种干预措施,保持疾病下降态势。 14、消除:国际消灭疾病特别委员会(ITFDE)是 指某病传播范围的缩小,发病数减少,达到规定的 指标,但仍需要继续采取措施,否则发病仍会回升 ,是不稳定的可逆过程。 15、消灭:(ITFDE)是指从地球上根绝人类病例 ,达到任何地方均无该病病例的状态,不再需要采 取控制措施,具有持久的效益,是不可逆的过程, 如全球消灭天

10、花。二、预防接种服务的管理一)设置条件: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 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 士或者乡村医生。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 、设备,制定了冷藏保管制定。 4、具有规范的接种场所和其他必备的设施、设备 。(一)预防接种机构的管理:5、由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指定为接种单 位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 构,设立预防接种门诊:按月、旬、周、日接种; 6、具备条件的村卫生室,受接种单位委托,承担 预防接种; 7、非接种单位而设产科的医院,必须承担第一针 乙肝苗、卡介苗的接种; 8

11、、非接种单位而具备动物咬(抓)伤处置能力和 疫苗贮藏条件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只能承担 暴露后狂犬疫苗注射。二)设置程序:n接种单位申请 县级CDC现场审核并提出建议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向接种单位颁发资格证。四)管理要求:1、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协调管理,县级CDC业 务指导和管理; 2、接种单位必须挂预防接种单位资格证,接种 人员持“接种人员上岗证”; 3、疫苗报损制定,过期疫苗经县级CDC核实、批 准后报损; 4、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开展接种登记,及时 报告接种数据,采取多种形式接种,保证接种率 达国家规定要求;5、不擅自开展群体性接种; 6、及时处理、报告接种反应; 7、掌握责任区内出生

12、儿童、流动儿童信息,及时 建卡、建证或补建、补种,配合、指导查验接种 证。 8、 公示疫苗免疫程序、免(收)费疫苗种类及 收费标准。n疫苗的分类: n第一类疫苗:14种n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百疫苗 麻腮风疫苗 麻疹疫苗 (麻腮疫苗 、 麻风疫 苗) 甲肝疫苗 乙脑疫苗 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群 疫苗n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 n应急接种: 炭疽疫苗 钩体疫苗n第二类疫苗:n狂犬疫苗 流感疫苗 HIB 水痘疫苗 肺炎疫苗等类类 别别适 用 范 围围承 担 费费 用 第一类类国家、省免疫规规划接种政 府县级县级 以上组织组织 的应应急接 种 县级县级 以上组织组织 的群

13、体性 接种第二类类公民自费费并且自愿受种受种者或 监护监护 人三)疫苗的储存和保管1、疫苗储存的温度要求 :n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 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n脊灰等疫苗在-208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 储存 。目前冷链管理存在哪些问题?目前冷链管理存在哪些问题?n冷链设备底数不清n冷链设备不足n冷链温度记录不可信n疫苗为什么需要冷链?疫苗为什么需要冷链?n n疫苗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方法制疫苗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大多为蛋白质,而且有的疫苗是活的微生物。成,大多为蛋白质,而且有的疫苗是活的微生

14、物。n n疫苗一般都怕热、怕光,有的怕冻。热或光可使蛋疫苗一般都怕热、怕光,有的怕冻。热或光可使蛋白变性、多糖降解和微生物灭活,影响其免疫效果白变性、多糖降解和微生物灭活,影响其免疫效果,尤其是反复冻融不仅严重影响疫苗效力,而且增,尤其是反复冻融不仅严重影响疫苗效力,而且增加了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机率。加了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机率。n n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纠纷时,冷链是一项重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纠纷时,冷链是一项重要的调查内容要的调查内容冷链、冷链系统冷链、冷链系统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 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冷藏储存、运输

15、设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冷藏储存、运输设 施和设备。施和设备。 冷链设备、设施: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车、冷链设备、设施: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车、 冷库、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冷库、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 备的房屋等。备的房屋等。 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 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 冷链系统能够保证疫苗从生产厂家到被接种者冷链系统能够保证疫苗从生产厂家到被接种者 之间的所有贮存与运输过程均处于正确的温度之间的所有贮存与运输过程均处于正确的温度 下,从而保证疫苗的有

16、效性及计划免疫的工作下,从而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及计划免疫的工作 质量。质量。我国常见的冷链运转模式我国常见的冷链运转模式疫苗疫苗企业企业冷藏车飞机接种单位接种单位 冷藏车省级省级冷库市级市级冷库 、冰箱冷藏车冷藏包、冰箱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县级县级冰箱、冷库冷藏包疫苗运输车+疫苗运输箱疫苗运输车+疫苗运输箱冰箱各级冷链的基本装备各级冷链的基本装备省级疾控机构:低温冷库、普通冷库、冷藏车。设区的市级、县级疾控机构:冷库(普通冷库、低温冷库)或冰箱(普通冰箱、冰衬冰箱、低温冰箱)、冷藏车或配有冷藏设备的疫苗运输车。乡级防保组织:冰箱、冷藏箱或冷藏包、冰排。接种单位:冰箱、冷藏箱或冷藏包、冰排。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 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按要求对储存疫苗的温 度进行监测和记录。(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