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3690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及其管理 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全球超级竞争中生存和发 展,企业必须获取多种竞争优势,企业不仅 要在内部建立相互依赖而且一体化的网络组 织,而且还要和政府、竞争对手、客户、供 应商及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建立合作性的外部 关系。一、战略联盟的概念、产生的背景1. 战略联盟的概念 联盟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并非直接合并的长期协议。包括 所有形式的企业间双边或多边联系。 战略联盟 在法律上和经营上完全独立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为了达到共 同的战略目标,以契约的形式缔结合作关系来开展特 定事业活动的形式。多指潜在和实际的竞争对手之间 的合作合约。 国际战略联盟 在法律上和经营上完全独立的两个

2、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实现某个战略目标,集合各自的 资源和能力而建立的一种协作关系。战略联盟的“战略性” 大多数联盟是在竞争对手企业间进行的,而且大多 数为全球性行业竞争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国际垄断集 团之间。据莫里斯和赫格特的研究表明,19751986年间结成的839个联盟中, 81%是在两个企业间形成的,而其中在同一市场上活动的两个企业间结 成的占71%。 一个企业同时参加多项联盟,从而形成联盟网络。企业间关系:一对一(Monogamous) 一对多( Polygamous)东芝、飞利普、AT&T等企业,各自作为核心企业拥有战略联盟网络 ,但这些联盟又常常重叠在一起。日 本美

3、 国欧 洲日 产雷 诺日产柴油机五十铃富士重工铃 木本 田丰 田大发日野三菱汽车马自达G M大 众菲亚特标志-雪铁龙卡车沃尔沃轿车jagaFord戴姆勒-克莱斯勒36.8%22.5%22.5%20%21.07%49%51.2% 20.1%34%20%5% 100%51.2%100%资本合作(%为出资比率)业务合作(生产,销售,技术)图 美国、欧洲和日本主要汽车厂商之间的战略联盟(2000年9月现在)战略联盟与兼并的区别 兼并中被兼并的企业固有特性会被实施 兼并的企业吞掉;而战略联盟则保留了 合作双方的绝大多数个性(拿出来合作 的是企业的一小部分)。未参加联盟的 部分,是独立的,甚至有可能与合作

4、对 象企业相竞争。 “竞争”与“合作”共存。2.战略联盟产生的背景 竞争全球化,激化: 创新难度增加:技术陈腐速度快,技术难度大、复杂性增加; 降低总成本的需要:新产品开发、制造、销售费用急剧上升; 对时间效率的追求:速度快速反应能力,成为重要的竞争资源要求跨国公司确立新的竞争优势,而且是全球性的 竞争优势。二、国际战略联盟的发展特征1.1990年代以来,国际战略联盟迅速增加,成为战略联盟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1990-1999年间战略联盟累积达62000起,其中三分之二为国际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其中,国际战略联盟1989年 1999年 最高峰1995年1000多起 7000多起 9000多起8

5、60多起 4400多起2. 国际战略联盟的 地区分布国际战略联盟发生在 世界三极内和三极间, 共占全球的90%。美国一国占35.5%右表为OECD成员国企业自1990-99年 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情况。表 地区之间的战略联盟总数(1990-1999)表 地区之间的制造联盟(1990-1999)表 地区之间的市场营销联盟表 地区之间的研发联盟(1990-1999)资料来源:Tomson Financial Securities Data3. 战略联盟的产业分布集中于进入壁垒高、全球化程度高、规模经济显著、技术变化激烈、 风险大的行业。如各种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 料技术等新兴行

6、业以及汽车、航空航天和化学等现有主导产业部门。表 战略联盟数量最多的15个产业表 国际先进企业的国际战略联盟与国外生产IBM的国际战略联盟IBM公司与信息技术领域多家大型 跨国公司都有战略技术合作关系,建立 众多合资研发型企业。 与富士通:就15个合作研究项目建立研发型企业; 与西门子:14个项目中合作; 与布尔(法国):在12个项目中共同研究 ; 与汤姆森(法国):11个合作项目; 与日立:10个合作项目; 与阿尔卡特:10个合作项目。AT&T的国际战略联盟北方电信(加拿大):18个合作研究项目 ; 富士通和NEC:15个项目中共同研究开发 ; 西门子:14个合作项目; 布尔:13个合作项目

7、; 与日立:12个合作项目; 与爱立信:10个合作项目。三、战略联盟的优点1. 帮助企业进入一个外国市场1980年代摩托罗拉与东芝的战略联盟(结 盟生产微处理器)。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东 芝为其提供营销帮助,包括提供最好的管理 人员。东芝负责说服日本政府批准摩托罗拉 进入日本市场,并把无线频道分配给摩托罗 拉的移动通讯系统。2.分摊成本,分散风险特别是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固定成本及风险 摩托罗拉与东芝-分担了制造微处理器所需的巨额投资(各自承担10亿美元 的设施费用)-1992年在开发256MDRAM时,东芝节约了200亿日元的投资负 担。 波音与很多日本企业联盟生产波音767,也是 出自分担开

8、发投资(近20亿美元)的目的。3. 实现能力与资产的互补 法国汤姆森 + 日本JVC联盟制造盒式 录像机(videocassette recorder)两公司交换核心竞争力:汤姆森需要生产技术和制造 技能,JVC需要学习如何在分割的欧洲市场取得成功。 AT&T + NEC 交换技术技能协议:AT&T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NEC提供先进的逻辑计 算机芯片技术。 核心竞争力的交换,是许多最成功的战 略联盟的基础。4.有助于企业建立有益的行业技术标准在尖端产业的全球化竞争中(网络外部性) ,能否取得新产品技术的世界标准,事关企业的 生死存亡。 (一旦成功,可以实现绝对的市场优势和巨大的规 模经济。

9、若失败,巨额的开发投资和营销投入化 为鸟有)。 当多种规格同时出现时,使用者更多的规格 将成为世界标准规格。为此,尽可能扩大新技术 的使用面,成为竞争中争胜的关键。 世界标准竞争从竞争优势标准转向创造创造 优势标准优势标准关于标准和标准化 标准(规格)的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 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 。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标准化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 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 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实质“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

10、到统一”。 标准化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市场型 (Market-based Model)委员会型 (Committee-based Model)混合型 (Hybrid-based Model) 相互竞争的技术 投入到市场中, 获胜的成为标准 。(De-fact Standard)由委员会制定标 准,直接应用到 市场。 (De-jure Standard)由少数领先企业 经协调制定标准 ,经公开使用后 ,在市场中获胜 的成为标准。 (Hybrid-based Model)标准化的三种模式(基于制度化的分类 ) 如IBM、摩托罗拉、苹果公司共同设立超级PC集团, 为争取多媒体软件产业

11、的世界标准规格,进行共同 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美、日半导体行业的代表性跨国公司,也为争夺以 半导体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产品和服务的标准规格 而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如NEC和美国的TI,东 芝与摩托罗拉,富士通、三菱电机、松下集团同英 特尔等等。 1992年,飞利浦与松下结盟,以制造和销售飞利普 开发的DCC系统。飞利浦的动机在于,将DCC系统建 设成录音与家用电器行业的新的技术标准。(因为 当时索尼开发了一种竞争性的“迷你压缩光盘”技术 ,也希望将其树立成为新的技术标准。两种技术非 常接近,而新标准只有一种)。微软与英特尔的联盟(Wintelism) 。微软的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与英特尔 的集

12、成芯片两者相得益彰。互相连动着 升级,并协调供应链以带动计算机市场 。从IBM和苹果手中抢夺计算机市场的主 导权。索尼和飞利浦在CD盘技术领域合作 ,建立CD的国际技术标准。汲取在VTR产 品标准上败给松下的JVC的教训(索尼为 Batamax标准,JVC采用同欧洲的汤姆森 、美国的RCA结成联盟的方式,成功地使 VHS成为世界标准)。5.追赶竞争对手,排除竞争当某一企业由于一些失误而即将失掉宝贵 的商业机会时,联盟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 内追赶竞争对手。如,为在新兴的多媒体产业中占领一席之地,在通讯领 域较弱的苹果公司围绕信息机器设备间相互交流语言的开发 ,同信息领域中的强手企业AT&T、摩托

13、罗拉、飞利浦等共同 设立General Magic公司,同时吸收了同样在通讯领域较弱 的日本索尼和东芝公司。 为了对抗英特尔对MPU的垄断,IBM、摩托罗拉等开发了 缩小命令成套计算机(RISC),并通过联盟扩大使用。并为 了开发RISC型MPU,广泛地和日本企业建立了联盟。6.建构新的竞争优势,通过组织间学 习,获得或创造新的知识和信息组织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和信息等“无形资产”是 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对于获得和创 造知识和信息等无形资产来说,组织学习发挥 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联盟则为组织学习提供绝 好的机制。 国际战略联盟为企业提供从合作伙伴学习新的知 识和信息的机会(Linkpen,

14、1995,1996,1998)。 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所需要的新的知识和信 息主要存在于竞争对手企业。这是促进竞争对 手之间广泛携手的主要原因。作为组织间学习机制的国际战略联盟 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寻找成本和交涉 的成本大,花费时间。 通过并购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虽然能够迅速获取, 但失败时的风险较大。 在企业集团内部培育:需要时间,失败的风险也大。 缔结战略联盟:速度快,风险小,富有灵活性,而且 结成联盟后有可能通过相互学习创造新的知识和信息 。战略联盟创造知识和信息的前提条件:组织间积极的学习。1970年代以后联盟发展的新趋势:战略联盟以前的联盟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了节约开拓

15、海外市场的成本和获 得联盟伙伴的知识、信息为目的(战术性)联盟中企业规模和实力之间存在差 异,因而是垂直的和从属的关系经营资源从支配性企业流向被支配 性企业,因而是单向的分生产、研发、营销等价值链各不 同环节分别合作 两个公司之间现在的联盟美、日、欧三极企业间、特别是竞 争对手之间组建联盟 起步时就以获得联盟伙伴的竞争优 势为目标(战略性) 现在的联盟中即使企业规模有差距 ,但在联盟中地位是平等的,因而 是水平关系 平等的企业之间资源互补,通过相 互学习获得新的知识、信息和技术 等 在多个领域、同时并行地组建联盟多个公司之间,甚至企业集团之间 合作新、旧竞争优势对比传统竞争优势利用世界各国间比

16、较优势,降 低生产成本。但是由于竞争对 手都可以使用而没有了比较优 势。 追求全球尺度的规模经济 面向趋同化的世界市场提供全 球标准化产品。但现在的企业 把目光聚焦于消费者需求的差 异多样性、个性化。 追求范围经济多品种少量 生产。构建企业外部网络。新的竞争优势时代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 优势取决于知识和信息。如何 获取? 组织的速度; 组织的柔性; 组织的多样性; 组织的学习能力。 利用全球网络,获得知识与信息 ,以不断创新。 组织结构从等级型向网络型 转变。图 全球网络与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创 新全球网络 (连结的经济性,速度的经济性)企业内部网络企业外部网络(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 海外子公司相互之间)(与交易企业、合作企业、客户之间)四、战略联盟的缺点批评战略联盟的声音1.为竞争对手提供了低成本地获得新技术和市 场的途径。 反对意见主要来自美国: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