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期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烙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结特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3278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中期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烙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结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世纪中期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烙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结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世纪中期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烙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结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世纪中期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烙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结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世纪中期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烙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结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世纪中期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烙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结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中期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烙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结特征(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社会 生活的变迁 重点:了解近现代生活变迁的原因、具体表现 难点:中国近现代生活变化的线索、特征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烙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结 特征:中西合璧、半土不洋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革命激情陪伴,政治信仰的表达方式特征:有别于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政治色彩浓厚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重新融入世界,融入时代潮流特征:社会生活与国际接轨的趋势,科技影响逐渐加强物质生活和社 会习俗的变迁一、近代服饰(19世纪中20世纪上半叶)动荡 中变化 变化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 、方便、平民化转变 原因: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

2、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结构随之变化,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 动了个性的解放。具体表现在穿着上摆脱旧规 定的束缚 表现:服饰(一)近代的男子服饰1、传统:长袍马褂 民国初年男子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其款式、 质料、颜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格式。如马褂, 一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对襟窄袖,下 长至腹,前襟钉钮扣五粒。长衫则用蓝色,其形 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 。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用作便服的马褂、长衫 ,颜色可以不拘。2、西装的传入中西并行 思考:西装被接受并流 行的原因?从穿着角度看:适体大方, 剪发易服的产物从政治潮流看:文明进步, 与政治民主化、移风易俗趋 势适

3、应从社会思潮看:师夷长技, 崇洋习气民国初年,随着留学热潮和新式教育的兴 办,不少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喜欢穿“学生 装”,这种服装的样式是方形立领,能给人 一种精神、庄重之感。孙中山先生非常喜欢 ,辛亥革命后,经过设计改进,形成一种新款服装,所以有“中山装”之称。左、中图为 穿学生装的男子。右图为穿西装的男子。 思考:中山装是 怎样形成 的?3、中山装辛亥革命后流行直翻领有袋盖的四 帖袋中西合璧新的男子 标准服装发展为新式的传统 中式服装(二)近代女子服饰 1、晚清传统旗装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 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 要特点为宽大、平直, 衣长及足(遮盖身体曲 线)穿旗装时,梳旗髻、穿 旗鞋。本图

4、为梳旗髻、穿老式旗袍的妇女 清末满族妇女旗装的样式 2、民国初年趋势:称身适体、 短袍窄袖方向发展A、近代妇女袄裙, 在这一时期上衣下 裙最为流行 圆摆、低领、 宽袖短袄套裙彩绣高领长袄、马面裙 B、旗袍成为时代潮流的典范 20世纪20年代改良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 性的日常着装二十年代 初期的样 式,从纹 样刺绣上 ,比前一 时期要简 略,衣身 也略短一 些。 银绣云 龙纹高 领中袖 旗袍, 为二十 年代中 期的样 式 二 十 年 代 末 期 的 样 式 中图为无袖紧身 前开衩旗袍,是 三十年代中期的 样式。右图为织 锦缎无袖双襟旗 袍,是三十年代 末、四十年代初 期的样式 左1为清末民初旗装

5、。左2为穿牙型花边长袖旗袍 的妇女。左3为穿花缎中袖旗袍的妇女。右图为穿 方格纹中袖旗袍的妇女。 思考:近代女性服装发展方向?思考:近代中国服饰变化 的显著特征? 1、多样化的局面:中式与西式,传统与 改良并行:史例? 2、服饰变化的地域性差别、社会阶级差 异大,大城市服饰丰富多彩,贫困地区 人民衣不蔽体。二、20世纪下半叶男女服饰的变化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1、50年代2、60年代3、70年代4、80年代以后1、50年代苏式服装受青睐列宁装、连衣裙(布拉吉) 一场圣洁的革命将性感旗袍连同 它所附带的“小资情调”,从女性 的身体上驱逐出境。从此,旗袍 开始了流亡生涯,旗袍的领地迅 速被革命的“列

6、宁装”所占领。无 产阶级革命在女性身体上的实践 ,其重要途径之一即是对女性服 装的改造。 2、60年代:艰苦朴素的氛围下,服饰 趋于单调:中山装、制服热上、下分体的中式便装日常穿着,中山 装被称为“干部服”成为流行时尚3、70年代“绿色海洋”文革时期,开始了“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军便服时代,最时尚 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 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 ,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4、80年代后,色彩缤纷、款式新颖 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中山装和旗袍是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 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唐装”近代旗装

7、马褂、袄服的一种延续和改良。盘 花扣袢,对襟或偏襟,立领,连袖或西裁接袖;传统 服饰的现代改良。饮食:中西餐并行 1、中国传统四大菜系近代百年发展形成自由发言:哪四大菜系?各有什么特色?招牌菜?各地风味小吃有哪些?川菜的热情奔放、鲁菜的稳重大万、粤菜的轻盈擅变、淮扬菜的浓淡皆宜 淮扬菜系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誉,声誉远播海外。淮扬菜以 扬州、淮安为中心,是江苏菜系中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风味,是“南味”的正 宗师承者,因此又有将扬州菜称为淮扬菜的。2、西餐传入 时间? 传入途径? 中西餐的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等 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从使用原

8、料看:西餐原料大量进入中国百姓餐桌从食品生产:西式食品厂出现从饮食结构看:西餐西点成为国人饮食重要组成部分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住宅样式: 北方典型民居:四合院为什么称之为“四 合院”?2、西方居住理念的传入 租界西式住房的出现,居住文化引起国人 关注 居室建筑的西化趋向:19世纪下半叶:保留原基本格局下,传统 四合院开始部分的洋化改造,布局设施开 始欧化 特点:中西合璧3、20世纪30年代,京津的新式 住宅出现;西式家具陈设受到城 乡居民的欢迎思考:近代居室建筑 演进特点?1、从演进原因看:主 要受外来西方居住文 化的影响。2、从居住者看:主要 城市豪强贵族,社会 上层。3、从演进结果看:西

9、 化趋向,中西合璧成 为典型特征,新式住 宅出现。习俗风尚的变革一、变革的推进因素? 西学东渐、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 成立、改革开放等 二、变革表现 婚姻习俗 丧葬礼俗 其他社会生活习俗1、婚姻风俗近代: 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反对包办、婚姻自主 礼俗删繁就简、仿效西方。新中国成立后 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礼俗简朴,政治色彩浓厚改革开放后清末民初“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 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 白色衣服的 中式婚礼服,男子穿的是常 礼服,长袍马褂;女子则穿 的是带水袖的戏曲刺绣服装 ,头戴凤冠 随着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传入, 婚纱首次在我国亮相,从海外留 学归来的先生小姐,不

10、少人信奉 了基督教,他们一般选择在教堂 举行婚礼 30年代西式服装大行其道. 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 穿白色婚纱礼服 40年代前后白色 婚纱礼服已经成 为一种风气,婚 纱照由教堂合影 逐步转移到照相 馆,从此开始了 名副其实的婚纱 照 50年代和60,70年代的结婚 照是差不多的.在那个阶级斗 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 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 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 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 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 工作的需要。服装以当时流 行的苏式列宁装为主。 60年代,比起50年代 实在是没什么变化, 服装改为中国的中山 装了。 80年代的人终于又穿上了婚纱 和西服,摄像

11、技术以写实为风格 ,略施薄粉。 90年代现在的化装技 术可真没得说,连最亲的人 也认不出来 到了新世纪,要有个性, 追求标新立异的新奇特境 界大反派 2、丧葬礼俗: 变化趋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旧式新式并存,出 现具有强烈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一些城市建 有殡仪馆与公墓。传统葬礼仍然大量存在,趋 于简化,农村多为旧式。 新中国建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俗的改变(1)发型:顺治年间:剃发蓄辫易服辛亥后男子:剪辫易服妇女发式演变 自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曾经流行 的发髻,有螺髻、包髻、连环髻、朝天髻、元宝髻 、鲍鱼髻、香瓜髻、空心髻、盘辫髻、面包髻、一 字髻、东洋髻、堕马髻

12、、舞凤髻、蝴蝶髻等等。年 轻的妇女,除了梳髻以外,还有留一绺头发覆于额 上,俗称“前刘海”。前刘海的样式,也不完全一样 ,有一字式、垂丝式、燕尾式等等。本图为民国初 年的发式。 (2)废止缠足 (3)破除神权、反对迷信 (4)公历纪年 辛亥革命后,“改正朔,用阳历”,增添国庆、元 旦等新节日 (5)社交礼仪 跪拜作揖握手、鞠躬、点头 称呼: 老爷、太太、大人等先生、小姐同志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总是相互的,传统文 化的继承与摒弃、外来文化的吸收与筛选共同作用 ,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物质生活与社会风俗。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都有哪 些表现?呈现出什么趋势和特征? 表现:男女服饰变化、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习俗风尚等。 趋势:由闭关锁国到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一统天下到近代化、现代化 特征: a、近代由于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中西合璧、西洋化的趋势。 b、新中国成立后,由意识形态的支配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既有别于传统又区别于西方。 c、改革开放后,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