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站工作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3273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生工作站工作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生工作站工作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生工作站工作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生工作站工作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生工作站工作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生工作站工作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工作站工作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生工作站”工作案例【片花】【解说】 前移工作平台,到群众家门口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采访】“老百姓所想的问题,所提的问题,不管什么问题都可以带过来” 。【解说词】 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解民忧、纾民怨、谋民利;【采访】“我们市场的改造,说实话如果说没有民生工作站的指导和协调,可能是很难去推进”。【解说】 南京市秦淮区通过创设民生工作站平台,构建起党员干部面对面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出片名】“民生工作站”工作案例【画面】秦淮区民生工作站接待活动现场(主题活动) 【解说】 2015 年三月的第一个周六,南京市秦淮区双桥社区的居民迎来了第38 次民生工作站接待活动,同一时间,秦淮区其他11

2、0 个社区的民生工作站接待活动,也相继开始。今天, 因临近三八妇女节,除了常规接待, 工作站还纷纷协助社区开展了丰富所采的“迎三八”主题活动。【采访】南京市秦淮区淮海新村社区居民居民 1:我们认为老百姓真的是要点赞,竖大拇指。居民 2:就等于说把民生做到老百姓的基层了。居民 1:老百姓需要这样的人。【解说】 民生工作做得怎么样,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如今,提到民生工作站,社区居民们无不交口称赞,“有困难就找民生工作站” 已成为秦淮区居民的习惯。而这一习惯的形成,还要从 2012 年的 4 月说起。秦淮区是南京市著名的老城区。六朝金粉的厚重记忆为这里沉淀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但同样, 作为老城区,

3、 因为基础设施陈旧, 也累积了大量的民生问题,不仅困扰着生活于此的居民,也影响了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2012 年 4 月,经过认真酝酿,南京市秦淮区正式推出民生工作站机制。【采访】姜宸南京市秦淮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我们通过民生工作站把区里面行政资源下沉到社区,然后再整合一些社会资源, 来帮助社区解决老百姓生活的现实问题;第二个也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要构建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渠道,这么一个需要。我们想就是要构建这样一个工作机制,引导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性深入到社区群众当中去,了解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解说】 民生工作站因“民生”而 生, “解决问题而不解释问题”。每个工作站都有一个

4、10 人左右的工作组, 一组对应一个社区,由一名区级领导或区管正职干部带队,进入社区后,分批接待,入户走访,近距离听取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采访】金界春南京市秦淮区淮海新村社区民生工作站联络员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实际上有各个部门组成,有市容、有城建, 有审计、 有规划的, 有民政的这些人来组成我们的工作组, 而这些人是从各个专业角度,他是相当有经验的,同时必须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才能够为老百姓办成事、解决事。【解说】 民生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 才能第一时间响应群众关心事,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挠头事。这里是位于晨光立交桥下的宏光路,曾经六十年未通公交车,对周边近1.

5、5 万的社区居民来说,出行难是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访】陈文美南京市秦淮区双桥新村社区书记完全像一个孤岛一样,而且这个小区呢, 它后来经过城东干道改造以后, 整个把我们这个路就封死了,老百姓出行十分困难,而且呢整个一条路没有一个公交车。张玉林南京市秦淮区双桥新村社区居民大家都很着急的, 你看人家其他的小区车子都能到家门口,我们要出行要跑很远的路。【同期】 接待会议上反映问题现场【解说】 2012 年随着民生工作站的成立与进入,双桥社区居民的诉求引起工作站的高度重视。【采访】李铭南京市秦淮区住建局局长受的这个限制条件非常多,一个是这条道路的宽度,它不是标准的市政道路24 米的市政道路,还

6、有一个呢考虑到很多的树木, 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法桐,这些树木长起来很不容易,就是我又不能把它这些树破坏掉。【解说】 “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民生工作站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多次组织住建委、城管、交警大队、公交公司等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实地勘测、协同作战。2012年 9 月 22 日,居民期盼已久的公交车终于开进了宏光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民生工作站为民办实事的诚意和决心。【采访】宋金珠南京市秦淮区双桥新村社区居民真是老年人真是高兴的不得了,敲锣打鼓, 我们主任弄的大鼓,我记得我敲的嘛,然后后面拿那个釵的咚咚锵咚咚锵。【解说】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是民生工作站的活力之源。而带着问题下去,

7、 带着民意上来的民生工作站,已经成为深入群众发现矛盾发现问题的灵敏触角。【画面】 尚书巷菜市场居民挑选蔬菜【解说】尚书巷菜市场, 南京仅有的几个国营菜市场之一,一直以来,这里以物美价廉著称,吸引市民来这里选购食材,但同时,它与周边居民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大。【采访】潘家华南京市秦淮区尚书巷社区居民那个下水, 那些鸡毛堵塞下水道,下水漫到马路上去,我们下脚都不好下,臭烘烘的,夏天门窗都不敢开。【采访】徐玉珍南京市秦淮区尚书巷社区居民夏天 12点冬天两三点钟一直到早晨,汽车的喇叭声,兑菜的讨价还价声,买菜嘛,还有吵架的。【解说】 居民与菜场的矛盾日益激烈,而尚书巷菜市场的管理者对这样的投诉也是无可奈何

8、。【采访】李峰南京市秦淮区尚书巷菜场经理你比如说像道路的拓宽,包括我们楼顶做防水,防水牵扯到很多的车棚, 也需要街道的协调,包括我们车辆, 也需要一些交警部门。【采访】葛德华南京市秦淮区象房新村社区民生工作站联络员我记得那时候来民生工作站来反映问题的时候,群众都是拍桌子砸板凳,都显得比较激动啊。【解说】 工作站在接到问题后,立刻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个走访调查,并充分发挥“黏合”作用,协调住建局、商务局、交管大队、 副食品公司等相关部门,对菜场环境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全程参与全程监督,最终在2013 年底仅用了一个月完成改造工作。【采访】张兰惠南京市秦淮区尚书巷社区居民自行车有人管了, 很有秩序靠

9、边摆, 马路中间也比较宽阔,来往的汽车也不拥堵, 这样就是说大家来买菜的心情就不一样。徐玉珍南京市秦淮区尚书巷社区居民现在窗户也能开咯,买菜也方便了, 所以就感觉非常非常满意,【解说】 如今,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老旧小区改造、天然气安装、 二次供水等共性问题,民生工作站已专门组建工作组,由区领导牵头,城管、建设、房产等部门参加,组成专门工作组, 先后投入专项资金2000 万元,逐项给予解决。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除了共性问题, 工作站对于居民反映的 KTV噪音扰民、 子女赡养、 邻里纠纷等个体问题,也是认真对待积极协调解决。同时工作站还联合市红十字会,设立20 万元“博爱民生助困基金”,

10、结对帮扶1692 名困难家庭;会同多个部门开展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法制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社区和居民的认可。【采访】南京市秦淮区双桥社区居民经常深入群众啊,群众都喜欢它(民生工作站),所以他们很快地帮我们解决问题。【画面】 居民家中,送时服务上门服务【解说】 “送时服务” 是秦淮区民政局为帮扶70 岁以上特困,独居老人,而设立的一项惠民政策。由政府出资,委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织专业人员每周上门为老人提供3 次共 6小时的免费服务。但在2012 年 8 月的民生工作站接待中,王新兰、韩德华两位老人却向工作人员反映,送时服务存在缩水打折的现象。【采访】王新兰南京市秦淮区双桥新村社区居民一

11、个星期只来两次,规定是来三次的,我们是这样想的,政府规定你们一个星期来三次,你们只来两次, 他们还乱换人,一会换一个,自己随便来,工作也是马马虎虎的。【解说】很快民生工作站便将这一意见反馈给了区民政局。针对操作和监管上的漏洞,区民政局迅速做出反应,加强了对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并健全了相关的考核、评价制度, 让这一惠民措施真正发挥实效。【采访】张必峰南京市秦淮区民政局副调研员民生工作站在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我们更好的做好惠民政策的落实,更好的满足百姓的需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对我们的工作做的是不是到位,也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解说】“反应民意收集民意反馈民意”的工作机制,让群众的主人

12、翁意识,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开始更多地参与到社区的决策、 决议中来,共同营造 出 “守望相助和谐幸福”的社会氛围。民生工作站的成立,将服务资源平台前移,有效提高了党委政府为民服务的效率,而对于参与其中的党员干部来说,不仅锻炼提升了工作能力,更进一步强化了为民服务的观念。【采访】汤昊南京市秦淮区止马营社区民生工作站联络员我们觉得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也拉近了我们跟群众的距离。高焰南京市秦淮区西华东村社区民生工作站联络员对我个人来说, 在跟群众密切联系, 还有提升我自己群众工作能力上,我自己感觉到也是很有意义。【解说】 南京市秦淮区还利用网络平台,将党员干部从进社区前的公示到接待、走访,再到问题办

13、理的每一步,都及时的发布,快速的回应;每月编发民生工作站简报;定期通报领导干部出勤、接待群众、 解决问题等情况,并将工作站工作成效纳入干部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努力使民生工作站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一个长效机制。【采访】戴新南京市秦淮区副区长我们认为这个好的机制要形成,关键就在于坚持, 持之以恒,而不是一阵风,形成机制,然后就是我们制度化,一个常态化, 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使我们的工作能够深入人心,使我们政府的形象在基层,真正地把它树立起来。【解说】 “千树根为本,万事民为先”, 短短三年多时间,民生工作站已累积接待群众12967 人次,收集并解决各类问题7183 个,有效的改善了民生, 转变了作风, 融洽了党群关系,为秦淮区建设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的引领,历史文化保护的示范区和幸福宜居的首善区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字幕】启示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前移平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矛盾,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