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高级功能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163251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脑的高级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大脑的高级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大脑的高级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大脑的高级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大脑的高级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脑的高级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脑的高级功能(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情境六 大脑的高级功能 条件反射 脑电图 觉醒与睡眠熟悉 条件反射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了解脑电图的正常波形及其意义了解 觉醒与睡眠第五堂 P175180教学目标预习诊断与问题解惑要览:1、条件反射的特点和意义?2、人类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3、如何描述睡眠的时相划分?4、快波睡眠与慢波睡眠有何特点?5、何谓脑电图?正常波形如何?一、条件反射(一)条件反射的形成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客观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变为条件刺激,才能引发条件反射。由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变为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称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的条件:1.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转化为条件刺激;2

2、.条件刺激引发反射。结论:条件反射建立在非调节反射的基础上,于一定生活条件下后天获得。子情境六 大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演示非条件反射无上述反射条件反射强化!非条件刺激无关刺激条件刺激(二)条件反射形成机制 条件反射形成机制是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反复结合,经过一段时间,在脑内接受非条件刺激信息的神经通路与接受无关刺激信息的神经通路之间,建立了暂时性联系的结果。(三)条件反射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有个体差异;反射弧易变,随时建立,数量无限;有条件刺激引发,适应性强;须大脑皮层参与。子情境六 大脑的高级功能生理意义:控制非条件反射,使机体活动有计划性、灵活性和预见性,

3、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人类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就是在一般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高级的条件反射语言的建立。子情境六 大脑的高级功能1.第一信号及第一信号系统 : 现时的具体信号为第一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称第一信号系统。通过该系统活动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2.第二信号及第二信号系统: 具体信号的信号,即现时的抽象信号为第二信号,就是第一信号的信号。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该系统为人类所特有,通过其活动建立起语言功能,这是人类条件反射活动的特点。(四)人类条件反射活动的特征子情境六 大脑的高级功能主持语言功能一侧的大脑半球称优势或主侧

4、半球。其 是后天形成的。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有: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损伤可致运 动性失语;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颞横回,损伤可 致感觉性失语;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损伤可致失写症;读中枢:位于角回,损伤可致失读症。二、优势半球的概念和大脑皮层语言中枢2930子情境六 大脑的高级功能大 脑 半 球 的 一 侧 优 势29子情境六 大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30子情境六 大脑的高级功能脑电图概念:在头皮特定位置放置引 导电极,把大脑自发性脑电 活动引导出来,并经脑电图 机放大而记录的曲线。三、大脑皮层的电活动(一)正常脑电图(二)皮层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概念:在感觉传入冲

5、动的激发 下,于大脑皮层表面记录到 的局部电位变化。子情境六 大脑的高级功能正常脑电图波形:脑电图、和波 3132三、大脑皮层的电活动alpha wavesEyes open Eye closealpha wavesAlpha Block:波:频率为813次/秒,波幅 20100uv。特点:清醒、安静和闭 目时出现;呈梭性波节律变化; 思考、听到声响及睁眼时波可消 失,称波阻断。意义为大脑皮层安静的标志。 31三、大脑皮层的电活动波:频率为47次/秒,波幅100150uv。特点:困倦时出现;麻醉、大脑器质性病变可出现。生理意义:大脑皮层浅抑制的标志。 32三、大脑皮层的电活动波:频率为1430

6、次/秒,波幅530uv。特点:思考、听到声响及睁眼时出现;额叶及顶 叶显著;波又称快波。生理意义:大脑皮层兴奋的标志。波:频率为0.53次/秒,波幅20200uv。特点:睡眠时出现;麻醉、大脑器质性病变可出现。生理意义:大脑皮层深抑制的标志。波和波又称慢波。脑电快波是大脑皮层处于兴奋活动状态时的表现;波是皮层处在安静、清醒时的主要脑电表现;慢波(波和波)是睡眠状态下的主要脑电表现,困倦时出现波。要点小结觉醒与睡眠是人类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生理现象,为昼夜活动规律。觉醒时人们从事劳动及其它各种活动;通过睡眠,又使人体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一)睡眠需要量 正常人每天所需要

7、的睡眠时间,随年龄、个体差异、工作性质而异。一般来说,成年人需要79小时/日,新生儿1820小时/日,儿童1214小时/日,老年人57小时/日。四、觉醒与睡眠子情境六 大脑的高级功能1. 感觉功能逐渐减退,乃至明显减退;2. 意识逐渐消失,乃至明显丧失;3. 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逐渐减弱,乃至明显减弱;4. 一系列植物性功能低下的变化:心率减慢、呼吸减慢、血压下降、代谢率降低等。上述变化不同于麻醉或昏迷的人,能随着觉醒而迅速恢复,故睡眠具有可唤醒性。(二)睡眠时生理功能的变化四、觉醒与睡眠根据睡眠时脑电图的变化可将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 眠。人一昼夜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可相互转换45次。(三)睡

8、眠时相划分2. 快波睡眠: 由慢波睡眠转入,持续2030分钟再转入 慢波 睡眠。特点: 脑电图为快波变化;多梦、快速眼球转动; 上述睡眠机能状态的变化更明显; 可唤醒。意义:使机体充分休息,利于精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1.慢波睡眠: 先入期睡眠,持续12小时。特点: 脑电图为慢波变化; 生长素分泌增加; 上述 睡眠机能状态的变化; 可唤醒。意义:机体初步休息,利于体力恢复,利于生长。四、觉醒与睡眠28.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是( )A.反复给动物无关的刺激 B.反复给动物非条件刺激 C.给动物非条件刺激的同时,给予条件刺激D.给动物无关刺激的同时,给予非条件刺激29.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属于( )A.

9、人所特有的条件反射 B.人所特有的非条件反射C.人和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D.人和动物共有的非条件反射E.以上都不是30.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人脑特别重 B.有条件反射 C.有第一信号系统D.有第二信号系统 E.有适应能力PBL知识点题例反馈3分钟小结小结一: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变为条件刺激,才能引发条件反射。由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变为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称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是无关刺激转换为条件刺激的过程。人类条件反射活动的特点就是在一般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高级的条件反射(语言功能)。 小结二:慢波睡眠 先入期睡眠,持续1-2小时。特点:脑电图为慢波变化

10、;生长素分泌增加;上述睡眠机能状态的变化;可唤醒。意义:使机体初步休息,利于体力的恢复,利于生长。快波睡眠 由慢波睡眠转入,持续20-30分钟再转入慢波睡眠。特点:脑电图为快波变化;多梦、快速眼球转动;上述睡眠机能状态的变化更明显;可唤醒。意义:使机体充分休息,利于精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子情境 实验课堂 皮层运动定位 去大脑僵直观察、分析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 观察、分析去大脑僵直现象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较好的动手能力第六堂 P 247248教学目标预习诊断与问题解惑要览:一、如何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分析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定位?二、如何从动物实验水平上观察、分析去大脑僵直现象?三、怎样从整体水平上描述

1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层次?项目一 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定位目的:观察、分析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定位方法:1.麻醉家兔 20%氨基甲酸乙酯耳缘静脉注射麻醉。2.手术:兔台仰卧位固定,颈部剪毛,纵行切开,进行气管插管,结扎颈总动脉;颅顶剪毛,正中纵行切口,开颅剪开硬脑膜,暴露大脑皮层。实验模块七 特定情境功能实验3 连接刺激器,调整好刺激参数。4 实验项目 实验动物松绑,电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进行功能定位。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图谱。结果及分析:结合教材第248页实验图34标示,对比分析大脑皮层运动功 能定位特点。 实验模块七 特定情境功能实验实验模块七 特定情境功能实验项目二 去大脑僵直现象 目的:观察、分析去大脑僵直现象。 实验方法:1.上述麻醉和手术后,于中脑上、下丘之间离断脑干,制 成去大脑动物。2.观察去大脑僵直现象,并行分析?结果及分析:1. 结果:主要特征为伸肌紧张性亢进:去大脑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角弓反张状态2. 分析:主要是阻断了大脑皮层、纹状体等对网状结构抑制区的始动,使下行抑制作用减弱,下行易化作用占优势的结果。实验模块七 特定情境功能实验结合右图讨论、思考 :去大脑僵直现象及其产生的机制。实验模块七 特定情境功能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