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年务工人员未来计划的调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3083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1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青年务工人员未来计划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武汉市青年务工人员未来计划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武汉市青年务工人员未来计划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武汉市青年务工人员未来计划的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武汉市青年务工人员未来计划的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青年务工人员未来计划的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青年务工人员未来计划的调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名称: 武汉市青年务工人员未来计划的调查团队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寒假实践队主 持 人:韩秀丹参 与 人:张杏蔡祥琛邓硕张心阳钟青刘浩杰彭洁琼2007年 12 月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申请表项目名称武汉市青年务工人员未来计划的调查主持人韩秀丹联系方式电话13277953285 电子信箱 主 持人 已有 成果2007 年 5 月组队参加“华中三校首届兴农知识竞赛暨武汉大学第二届兴农知识竞赛” ,荣获二等奖。参加人姓名学 院专 业年级张杏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05 级蔡祥琛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06 级钟青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

2、销06 级彭洁琼法学院法学06 级刘浩杰金融学院金融06 级张心阳外国语学院英语06 级邓硕外国语学院英语06 级指导老师郭浩刚高飞3 一、选题依据(一)选题背景我国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认为,当代中国实际上面临“四农”问题,即农民工问题与 “三农”问题,农民工问题甚至逐渐成为牵动其他“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20 多年以来,由乡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没有间断过,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现在在全国各地各个城市,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上劳动的农民工已形成了将近2 亿人的庞大队伍。而在这一群体中, 多已不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进入城市中的那些年龄较大、劳动技能较低、 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农民工, 年纪更轻、 竞争

3、力更强的青年农民工群体正在为城市农民工中的主体。 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活动能量, 他们在城市社区中的行动方式和策略带来了种种社会后果, 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体制转型和社会变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后发型国家, 农民流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是一个具有更为广泛意义的重大命题; 而青年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趋势, 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大局,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体制转型和社会变迁,是必须给以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二)选题目的我们假设很大一部分青年民工渴望改变生活、融入城市, 而现实的情况是很不容乐观的,他们将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改变他们未来的生活呢?为此,我们从他

4、们基本的经济状况、对现状的满意度、在城市的工作休闲等情况入手,进一步了解他们参加再学习的情况、对未来的展望,希望:1、了解他们是否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他们的规划与他们的父辈有什么样的差异,以此来预测他们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他们对未来社会起到的积极或消极作用;2、从他们自身希望政府, 社会提供的帮助入手, 希望政府 , 整个社会了解他们的内心真正的想法 , 提供给他们自己所需要的帮助, 为他们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3、通过我们的问卷和访谈,引导他们去留心一些以前不在意的信息,去思考规划自己的未来。希望他们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繁荣城市和农村。二、课题意义(一)理论意

5、义1、学科交叉本课题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内容:( 1)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态分为二元经济,一元是传统农业,一元是现代工业。经济发展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使农业部门也成为现代农业,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正是因为如此,一国农业人口比例的降低, 恰恰成为经济发展的标志。发展经济学关于二元经济及其发展趋势的论断是基本符合我国经济实际的,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工业化对劳动力确有需求。农民工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作用,已经到了须臾不可离开的程度。通过农民进城务工,减轻了农村的人口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使千千万万的个体农民融

6、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农民工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此重要。( 2)政治经济学是将蕴含在经济矛盾中的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最终把这种经济关系把握为阶级或阶层关系。当前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存在,从数量上看,他们的总数超过2 亿,以农户为单位形成的工农业二重收入显示了他们独特的经济生活方式,由二重收入支撑的廉价工资构成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重收入和廉价工资的独4 特性,决定了他们独特的经济地位,表明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作为从农民中分裂出来的新兴阶层,农民工改变了农民植物般固定的生活形态和封闭的生活圈子,他们改造着自己,也改造着农村、农业和农民。作为工业劳动力

7、的新成员,农民工是被雇佣者,受到各式雇主的剥削。同时,作为新式工人的农民工,又与传统的城市工人阶级产生了矛盾。农民工的出现引起了农民分化和工人阶级队伍的二重化。农民工从农民中分化出来成为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 因而在政治地位上上升为领导阶级,但职业的改变并为使他们脱离农民身份,他们和传统的城市工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权益落差。农民工没有工会组织,除了获得廉价工资的权利,基本上不享有任何其它权利。可以说,农民工的出现导致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两重化,农民工有一个向城市工人过渡的问题。( 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

8、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农民进城成为城市农民工,面对城市与乡村的种种差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文化震惊”,由此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等情绪。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后,这些情绪可能会逐步消除,形成一种较为协调的社会心理结构,但是也有可能无法消除,从而形成一些失控的乃至反社会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农民工”这种特殊的身份是造成农民工阶层“边缘人”社会心理的重要基础。由于现代化工业建设的需要,城市对农村形成强大的拉力,吸引了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按常理来讲,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已经脱离了农业劳动转

9、而进入第二和第三产业,应该是工人了, 取得工人的社会身份。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的社会身份仍然是农民。这样,在城市中,他们同具有城市户口的产业工人从事一样的工作却得不到同样的社会认可,徘徊在城市的边缘;而在乡村,他们脱离了农业劳动,到了大城市,见过大世面, 对于农村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了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看法,这使得他们同样徘徊于乡村的边缘,成了乡村中的“边缘人”。这种“边缘人”的处境导致了他们“边缘性”的社会心理,而这种心理是可以从他们的政治状况、社会身份、职业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我们课题通过对青年农民工的心理进行研究,以期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对他人、社会的看法和态度,进行心理学

10、的分析。( 4)公共管理学: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等一系列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虽然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生产的重要部分,但我们城市的公共管理政策还没有适应这一状况。农民工流入地的社会政策不能覆盖这个群体。现有的体制主要是管理他们,缺乏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的职能,计划生育、子女教育、成人教育、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农民工覆盖率低,有的完全被排斥在外。工、青、妇等社群组织和流入地的社区建设工作也没有把覆盖农民工群体的工作作为自己应有的职责。这就使农民工的种种权益的不到保障,成为弱势群体。我们的课题想了解青年农民工这一农民工的主力军内心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希望能找出规律,为政府出台政

11、策作出参考。(5) 法学:主要涉及农民工权益保护。农民工权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被宪法确认并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这是作为公民所不可缺少的权利。二是农民工作为城镇非农产业的劳动者,还应享有国家法律规定的有关劳动者的权益。因此,以公民基本权利和劳动者的劳动权为核心,是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根本出发点。我们课题希望通过对青年农民工的调研,了解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状况,以及这对农民工心理和对未来规划的影响。2、课题创新性当前有关农民工心理的研究,涉及农民工进城原因、对城市的态度、与市民的互动、农民工在城市的内心感受、城市适应情况、对农村的态度、返村或留城的想法等等,又包括农民工犯罪的心理以及各种改善农民工心理问题

12、的方法对策,所取得的成果非常丰硕。5 对于在改革中诞生出来的农民工群体, 一开始出现时, 学术界将其看作一个同质的群体来认识。很多研究在涉及流动动机、流动原因时并没有考虑这一群体内部的差异性, 而是一刀切 ,提出民工流动的动机是“经济因素”、流动的原因是“差异收益”等囫囵的结论。这部分是事实的反映, 因为当农民最初开始流动时, 其同质性是对时代特征的继承。但是 ,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程 , 城市农民工内部的代迹分化已经形成. 新一代的农民工已经出现。与前代比起来, 差别应当是很显著的。这些人更加关注自我,更加认同城市,加速自我提升,维权意识更强,而青年农民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

13、社会的进步,这个群体会日渐扩大,最终改变农民工队伍的构成。研究这一群体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极其现实和积极的意义。一些学者已开始了对青年农民工的研究,如王春光关于“新生代问题”的研究,陈星博对于青年农民工“问题化”倾向的研究,符平对于青年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研究,周明宝对于城市,滞留型青年农民工的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吴鲁平等人对城市青年农民工弱势特征的研究等等。但这些研究只是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而没有从他们自己心理意识层面上对未来生活信心、规划,而只有从心理层面上去分析他们对现状和未来的思考,才能对这一群体深入了解,进行更有价值的研究。在社会角色定位中,尽管青年农民工都不否认自己是打

14、工族,承认现在是身处城市社会群体的最低层;但他们心理上认不认同这种角色,他们是愿意一辈子打工,还是认为打工只是暂时的,只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些都是我们要了解和研究的,因而我们要了解他们对未来的愿望或目标是否有一个明晰的计划。这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他们在工作中表现的精神面貌和状态,与没有者是有很大不同的,而这将对他们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是否拥有对未来的清晰规划,不仅对于青年农民工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大的意义。我们的课题通过对青年农民工这一群体进行研究,以希望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对未来的思考。他们对未

15、来的规划是什么,是留城发展还是回乡创业,还是其他选择。这涉及到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我们的课题与前人的相同对象的研究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我们这一课题既有重大的意义,又有一定的创新性。(二)现实意义青年农民工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群体,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个群体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作为青年一代,他们都更有雄心壮志,不甘落于人后;在较为强大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支持下,他们对未来更加有期待、有规划。因此,我们希望了解青年农民工工作生活现状、未来计划等方面的情况,可以:1、通过青年农民工群体内部的相互比较(如收入、社会地位、个人追求等),促使该群体内部暂时处于劣势的人奋起直

16、追,以谋求更好的生活,从而提高整个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综合素质,提高该群体的整体竞争力。2、通过对青年农民工群体未来计划的了解,引导在校大学生群体结合社会现状、同龄群体思考自己的定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未来规划。三、课题内容(一)整体思路6 (二)版块分析1、基本个人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主要家庭成员、文化程度、进城务工时间、职业。2、基本状况(1)城中的工作(工作时间、平均月收入)(2)城中的生活(闲暇时的活动、消费方向)(3)对生活的满意度(满意与否、为什么不满)3、未来规划(1)对自己优势、劣势的认识(2)再学习知识型接受再教育(是否有参加、参加的类型、制约的因素、谁提 供条件、谁应该创造条件、是否想参加)P.S. 再教育:离开传统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再次参加知识技术学习培训的行为。经验型在社会中探索学习(方式、与知识型的对比)(3)对未来的计划的把握以后的留城倾向刚进城时对未来的的期望、现在对未来的打算(310 年内)目前自己最缺乏的要素对自己有信心与否对社会民生、政府政策的关注程度(三)各个版块间的关联性1、关于基本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