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0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2841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01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01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01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01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01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0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6、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组成结构(1)对内部运营环境的适应与塑造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行政事业单 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 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 设置与权责分配、单位文化、人力资源政 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2)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 响单位运营战略和运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 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 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 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 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单位内部控 制目标得以实现的

2、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 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应结合单位具体业务和事项 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 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 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 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6、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组成结构(1)对内部运营环境的适应与塑造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行政事业单 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 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 设置与权责分配、单位文化、人力资源政 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2)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 响单位运营战略和

3、运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 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 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 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 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单位内部控 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 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应结合单位具体业务和事项 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 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 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 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的沟通信息的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 收集与单位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 使这些

4、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单位内部有关 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 应用的过程。信息的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 件。信息的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 及在单位内部和与单位外部有关方面的沟 通机制等。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1)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 理解: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目标 是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应以优化公共服务为 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 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 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 相关信息真实完整。(2)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 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 (主要是财政制度)

5、的约束,内部控制制 度建设的自主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该以 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3)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行政事业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负 责。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全 局性。所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以财政部 门预算管理为主线,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 合理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控制和 监督的机制。2、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 购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内部会计控 制规范; 行政单位

6、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 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 位会计制度等。一般地说,会计法作为根本大法, 对所有单位的控制制度作了根本性规定,这 是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依据和前提;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则对会计方面 基础工作的控制制度(如职务不相容、回 避等制度)给出了指导性规范;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则给出了适 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 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涉及全面内部 会计控制的指导性规范。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1)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 理解: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目标 是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应以优化公共服务为 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确保

7、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 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 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 相关信息真实完整。(2)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 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 (主要是财政制度)的约束,内部控制制 度建设的自主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该以 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3)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行政事业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负 责。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全 局性。所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以财政部 门预算管理为主线,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 合理的控制程序和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

8、财务会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控制和 监督的机制。2、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 购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 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 位财务规则等;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内部会计控 制规范。一般地说,会计法作为根本大法, 对所有单位的控制制度作了根本性规定,这 是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依据和前提;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则对会计方面 基础工作的控制制度(如职务不相容、回 避等制度)给出了指导性规范;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则给出了适 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 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涉

9、及全面内部 会计控制的指导性规范。 具体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 建立应该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内部控制 规范为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基本规范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 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内 容和基本方法等,是制定具体规范的基本 依据,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中起着统驭的作用。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规范 ,对行政事业单位办理具体业务事项从内 部控制角度所作出的具体要求。3、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 目的或作用(内部控制目标的细化) (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本 单位内部的贯彻实施。(2)保证会计信息的

10、真实性和准确性。 (3)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 (4)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5)提高单位运营的效率,确保预算支 出目标的实现。4、衡量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基本依 据 (1)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 靠; (2)资产的安全完整; (3)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4)单位总体战略目标; (4)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一般地说,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具备如下 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全面性即内部控制是对单位组织一切业务活 动的全面控制,而不是局部性控制。它不 仅要控制考核财务、会计、资产、人事等 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还要进行各种工作分 析和作业研究,并及时提出改善措施。 (2)经常性即

11、内部控制不是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 ,它涉及各种业务的日常作业与各种管理 职能的经常性检查考核。 (3)蕴含性即内部控制行为与日常业务与管理活 动并不能割裂开来,而是相互融汇在一起 。不论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执行何种业务 ,均应有潜在的控制意识、控制制度与控 制行为。 (4)牵制性即单位的任何内部控制,彼此之间都是 相互管联的,一种控制行为成功与否均会 影响到另一种控制行为。一种控制制度的 建立,均可能会导致另一种控制的加强、 减弱或取消。 5、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制衡性原则(6)合理性原则(7)适应性原则(8)成本效益原则

12、6、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组成结构(1)对内部运营环境的适应与塑造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行政事业单 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 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 设置与权责分配、单位文化、人力资源政 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2)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 响单位运营战略和运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 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 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 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 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单位内部控 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

13、法和手段,是实施内 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应结合单位具体业务和事项 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 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 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 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的沟通信息的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 收集与单位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 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单位内部有关 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 应用的过程。信息的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 件。信息的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 及在单位内部和与单位外部有关方面的沟 通机制等。 (5)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单位各层级对其内部控 制

14、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 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 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 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 ;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 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 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7、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 (1)实施职责分工控制制度根据单位的运营目标和职能任务,按 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 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 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各单位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 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 。不

15、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 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 等。 (2)实施授权控制制度各单位应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划分各 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 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各单位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 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 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实施审核批准控制制度各部门、各岗位要按照规定的授权和 程序,对相关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 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 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 ,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 定。 (4)实施预算控制的制度各单位应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 、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

16、,明确预算项目, 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 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 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5)实施财产保护控制制度各单位应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 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 、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 完整。 (6)实施会计系统控制的制度各单位应根据会计法等财务会计法规,制 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 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 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 、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7)实施内部报告控制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 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 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财务变动情 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 告、专题报告、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室内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