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2835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桑叶是养蚕的物质基础。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常因各种病虫的危害而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成为桑叶生产中一项重要的自然危害。所以必须十分重视桑树病虫害的防治一、桑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桑树的病害很多,按危害桑树的部位可分为全株性病害、桑叶病害、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一)桑萎缩病病原:由病毒引起。病毒比细菌小的多,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症状:萎缩病有花叶型、黄化型和萎缩型三种。桑树发病,叶片缩小,叶色转黄,病叶变成圆形或半圆型。枝叶丛生矮化、细小,侧枝簇生成团,病枝无花椹。黄化型叶缘向叶背卷曲;花叶型叶缘略向叶面卷缩;萎缩型皱缩,但叶不卷曲。叶肉部分斑块状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

2、叶,叶脉有小瘤状突起。表3 三种萎缩类型症状的区别病型叶片侧枝病情黄化型显著缩小,变黄,叶缘向叶背卷缩丛生,节间缩短,枝条短化严重发病后 2-3天死亡花叶型叶略小,略向叶面卷缩枝条细而长,较弱逐渐死亡萎缩型叶皱缩边小但不卷曲枝叶丛生,矮化,侧枝细小逐渐死亡防治方法: (1)发现病株立即挖出烧掉, 杜绝病原蔓延。(2)加强肥培管理,实行春伐,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3)防治虫害,特别要消灭传播病原的叶蝉等害虫。 (4)选择抗病的桑树品种。 (5)用 2000PPM (2000单位/ 毫升)土霉素溶液浸渍病苗 3-4小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二)桑白粉病病原:为球针壳属的真菌。它利用附着器附着

3、在叶子表皮上,部分组织能从 气孔进入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产生吸收器,摄取营养。2 症状:本病多发生于枝干中下部的叶片上。病叶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霉斑, 后期病斑颜色由黄变褐, 连成一片, 最后出现小黑点。 桑白粉病多发生在秋季湿润的环境中, 病菌发芽适应的温度为23,桑叶硬化早的品种更易发生。严重时布满叶背面。防治方法:(1)防止干旱,及时灌水,保持桑园土壤有一定的湿度,注意给树体施钾肥。(2)用硫化钾或波尔多液喷洒叶背面进行预防,用石硫合剂进行枝干消毒,杀灭病菌。(3)选择硬化迟的桑树品种,防止树叶硬化。 (4)发病期可用 70%甲基托布律 500倍掖或 25%粉锈宁 2500倍液喷打,每隔

4、15-20天喷一次,连续 2 次,即可控制病情发展。(三)桑褐斑病 又称烂叶病。 病原:病原菌初生于叶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成熟后突破叶 表皮。一般在未腐烂的病叶上越冬。 症状:初期为褐色病斑,水渍状,呈芝麻大小的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 形或三角形。 病斑周围绿色减退变黄, 同一病斑在正背面叶面均有,遇到阴湿连 绵的天气,吸收膨胀,有烂叶情况。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如病叶病枝等。(2)栽抗病品种。 (3)加强桑园管理,翻埋病叶,实行冬耕,保持桑园通风透光。 (4)药剂防治。发现有褐色斑点时,应立即用 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150

5、0溶液,或 70%的托布可湿粉剂1500溶液喷打。相隔 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效果好,对蚕无毒害。或在晚秋用0.7%波尔多液喷打。(四)桑赤锈病 又称黄狗病。 病原:为锈孢属的真菌。往往在病组织皮下形成菌丝体团块,以后发育成 球形的锈子器,隆起泡泡纱状。由淡黄转深,逐渐成熟,最后突破寄生表皮,露 出皮面。症状:本病在温度 13-18 ,湿度 80%以上易发生,高干桑较多,发病后桑叶局部变得臃肿, 弯曲表现为畸形, 叶面出现橙黄色的病斑, 病斑上密布桔红色的 孢子,孢子随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防治方法:(1)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去,立即烧毁。(2)彻底夏伐,消灭病原,防治再侵染。 (3)在

6、初发病桑园用25%的可湿性粉锈宁粉剂1000倍液3 喷药 2-3次, 喷药后 20天左右再喷,或用 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倍喷布叶片,可控制发病。 (五)桑疫病 又称细菌病、黑枯病、青枯病、烂头病, 、 病原:由假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寄生所引起。症状:一般在 7、8 月份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来势猛,发病快,也属桑树毁灭性病害,病菌主要危害新梢和新枝。 嫩叶发病后,出现油渍状黄褐色病斑, 由小变大, 形成散生性多角形病斑, 叶片皱缩。 叶脉和叶柄上的病斑纵裂成黑色 条状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株矮化,梢端萎凋枯死。防治方法:(1)春季喷洒石硫合剂灭菌。 (2)增施有机肥,特别要注意多施磷钾肥,并使

7、用土链抗菌素防治。 (3)剪去病枝病叶烧毁,并用0.6-0.7% 的波尔多液喷打。病情严重时要挖除桑树, 土壤也可用 1: 50的福尔马林液进行消毒。(六)桑干枯病 桑干枯病是桑树中较普遍的一种枝干病害。 病原:种类较多,大多为弱寄生菌。常见的有桑平疹干枯病、桑腐皮病和桑 枝枯病,病菌分别属于黑团壳属、黑腐皮壳属和壳梭孢属。 症状:因种类不同症状不同,桑平疹干枯病的病原菌在枝条上形成椭圆形 大病斑,病斑呈黄褐色和赤褐色,湿润时呈水肿状,干燥时皱缩凹陷。被害树皮 易剥离,表皮破裂后为黑色,在皮下密生黑色小疹,即病菌的子囊壳,表面比较 平滑无突起, 春季发芽后最易识别。 桑腐皮病的病原菌在初期枝干

8、上产生不规则 淡褐色水渍状病斑, 后期生长干枯, 表面密生小黑点; 桑枝枯病多发生于桑苗和幼树,一般靠近地面枝条基部2-3厘米处,病斑黑褐色,皮层坏死脱落,显著凹陷,周围发生许多暗黑色小疹。防止方法:(1)防止树体创伤,减少病原侵染。 (2)病枝要及时烧毁。(3)加强肥陪管理,增强树势,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比列。(4)用波美 5-6度石硫合剂,或用 15%氟硅酸 200倍液,或用 0.2% 硫酸铜加氨水液喷洒枝干。(七)桑芽枯病 桑芽枯病是一种枝条上常见的病害。 病原:有三种。最常见的是桑升降果赤霉菌。 症状:在桑枝冬芽周围出现变色下陷,以后逐渐扩展,围绕树枝条,割断树 叶的流通而使上部桑芽急

9、剧萎凋,枝条死亡干枯, 枝条的皮层逐渐腐烂, 容易剥 离,并散发出酒精气味。 防止方法:同桑干枯病。因为这两种病往往并发,发生条件也相似。 (八)桑紫纹羽病 是桑树根部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霉根。4 病原:为卷担子纲的真菌,菌丝体寄生在细胞间或紧贴在根部细胞外面,靠 渗透压的不同,吸取养分,真菌适应条件范围广,很易生长。 症状:发病后根部失去光泽,根外包一层紫色的细丝状菌丝,在靠近地面的 根上有紫红色的菌丝膜, 严重时变成黑褐色而腐烂, 仅剩下木质部, 病株很容易 拔起。根部不腐烂像管套一样留在土中,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枝叶细小,叶色变 黄,下部叶片脱落, 枝梢停止生长, 芽叶枯萎,最后整株枯死。

10、 苗圃发病严重时, 短期内成片死亡。防止方法:(1)发现病株,立即烧毁。并用2%的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还要注意隔离。(2)怀疑有病的桑苗,用25%的多菌灵 500倍液,或 2%的硫酸铜,或用 54的温水浸根半小时, 或用石灰浆将苗木浸渍1 小时后洗净药液再栽植。 (3)防止积水。(4)有机肥料必须腐熟,作好改土工作。(九)桑污叶病 病原:由半知菌亚门、穿孔霉属的真菌所致。 症状:多发生于老化的桑叶背面,嫩枝很少发生。发病初期产生小块煤粉 状黑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最后连成一片,布满叶背,叶表变色。防止方法:(1)清除越冬病原,桑叶及时烧毁。 (2)加强肥培管理,合理采叶,延迟桑叶硬

11、化,减轻发病。 (3)发病初期喷洒0.7%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 500倍液,有较好的防止效果。(十)桑根结线虫病 病原:为根结线虫属的线虫。 症状:被害桑树侧根和细根生有大小不一的根瘤,病重时,根瘤连成链珠 状,根部表皮破裂, 须根减少、脱叶,叶小而黄,枝条细短,叶缘渐渐变成褐色。防止方法: (1)培育无病桑苗。 (2)病苗处理用 48-52 温水浸根 20-30分钟或 2%的福尔马林液浸渍病根。 (3)土壤消毒。(4)重病桑园实行轮作。二、桑树主要虫害及其防止方法桑树的虫害较多,在我国经常发生的有50余种。 ,从目前看,常见的害虫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金龟子:幼虫又称蛴螬。习性:每年

12、一代,在土中越冬。5-6月成虫开始活动,多在夜间危害桑树,天亮前钻入 2-3厘米左右深的土下,成虫有群集,假死和趋光性。5 为害:成虫危害桑芽及幼树嫩芽,特别是初发的嫩芽和顶芽,幼虫危害桑 根及根基部。 如黑绒金色子可将桑苗的子叶、生长点吃尽, 对嫁接苗刚出圃的幼 树嫩芽为害有为严重。防止方法:(1)利用成虫的夜出、假死性,在黄昏成虫交尾取食时,树下铺塑料薄膜,逐枝打落捕杀。 (2)成虫盛发时,在傍晚洒80%敌敌畏 1000倍,或 50%辛硫磷 1000倍液配制毒土药杀成虫。 (3)在耕翻土壤时捡拾幼虫集中杀死。特别是 5-6月份幼虫多在 3-4厘米表土中,容易捕捉。(二)大青叶蝉 习性:喜群

13、居,善跳跃,常栖息于桑叶背面和枝干上。多在一年生桑条上产卵,每一卵痕内产卵10粒左右,排列成行。为害:在高温干旱的夏秋季最猖獗,从桑叶背面刺吸汁液,叶面呈现许多小 白斑,造成叶质差提前硬化; 晚秋主要集中在一年生枝条皮层内产卵,形成新月 形卵痕,使桑枝水分大量蒸发,大大降低抗寒能力,易干枯,影响冬芽萌发。防止方法: (1)叶蝉食性杂,夏季多在水稻、蔬菜上为害,在桑树上以产越冬卵为害为主。因此,防止叶蝉必须与大田防治结合。(2)桑枝用 80%的敌敌畏乳剂或秋季喷 1500倍液的 40%氧化乐果灭杀,严防产卵于枝条皮层内。 (3)剪除产卵枝。(4)一般杂草多,管理差的桑园发生较多。因此冬季注意清除

14、杂草。(5)防止桑树枝条徒长,避免过迟施秋肥。(三)红蜘蛛习性:每年发生 7-9代,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产卵、 10天左右孵化, 7-8月为全年发生盛期,可看到大批成虫垂丝下附,随风飘扬,扩撒为害。10月间又常出现大量成虫。 为害:均在叶背吸食汁液,使桑叶水分蒸发增强,叶色变黄。为害严重时,叶片干枯,产叶量大减。在7-8月干旱时,螨害易爆发。防止方法: (1)铲除越冬杂草,通过及时的冬耕、夏锄将叶螨压在土层下。(2)螨害发生时,以药剂防止为主,用20%三氯杀螨醇 2000倍液喷雾,即能杀螨,又能杀卵;还可用三氯杀螨醇乳油加40%乐果乳油 1:1:3000倍液,或 73%克螨特乳剂 3000

15、倍药液,或乐果(氯化乐果)1000倍液防止。桑叶螨多在叶背6 群集为害,结成丝网窝,喷药时喷头要向上,压力要足,药量要大。注意各种药剂对蚕的间隔期,三氯杀螨醇残毒期为5-7天,克螨特为 10天。(四)桑白蚧习性:一年 2 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树枝干上越冬,卵产在蚧壳内。孵出的幼虫吸食桑树汁液,并分泌蜡纸物于体表形成蚧壳。 为害:成虫以口针刺入桑树皮层吸食汁液,严重时全树布满介壳, 不见树皮, 使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枯死。防止方法: (1)用破布或草把抹杀枝干上的介壳。 (2)用 50%亚胺硫磷乳剂500倍液, ,或 80%敌敌畏乳油 1000倍液喷杀。(五)桑木虱习性:一年 1 代,以成虫在桑树裂

16、缝中潜伏越冬,成虫在梢端叶背停伏吸食汁液。越冬成虫飞至嫩芽上产卵,卵经10-20天孵化。防止方法: (1)摘除有卵叶子, 捕杀密集幼虫。(2)在成虫大发生时, 用 80%的敌敌畏乳剂 1000-2000倍或 40%乐果乳剂 1000倍液喷杀。(六)桑尺蠖习性:一年 1 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有忌光性,白天潜伏在裂缝及树干的孔洞中,夜间出来活动,有假死性,发蛾盛期,振动树干,蛾子即可落地,成 虫活动有突发性。 为害:幼虫早春为害桑芽, 开叶后又暴食叶片。 发生猖獗时, 可将桑树的芽、 叶全部吃光。防止方法: (1)通过翻耕土地杀死树干周围越夏越冬的蛹。(2)用 90%敌百虫或 80%敌敌畏乳油 800-1000倍液喷杀幼虫。三、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止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止的方针,在了解病菌和害虫 生活规律的基础上, 创造不利于病虫危害, 有利于桑树生长的环境, 作好预测预 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桑园丰收。 (一)加强检疫工作,防治危害性病虫害传入。 (二)选择抗病虫品种。 (三)改善桑树的生长环境,提高桑树的抗病能力。 (四)加强桑园的管理,创造不利于病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