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固定结构的用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8218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0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固定结构的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言固定结构的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言固定结构的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文言固定结构的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文言固定结构的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固定结构的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固定结构的用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固定结构的用法文言固定结构, 是指文言中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已经形成的固定形式。这种凝固结构在句子里一般可以当作一个整体来解释,翻译时也有固定的意义。一、 “ 以为 ” ,“ 以为”“ 以为 ” 是由介词 “ 以” 和动词 “ 为” 组合而成的凝固结构,完整形式是 “ 以 为” 。随着语境的不同,这种凝固结构的用法和意义也有不同。1. “ 认为 是 ” 。例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是同这个人一类。2. “ 用做” 或“ 把 当作 ”的意思。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 ) 到了燕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3.

2、 当“ 以 ” 的宾语,在上文已经出现时,这个宾语便省去,“ 以为”便结合在一起,构成 “ 以为 ” 的固定格式。这种凝固结构相当于“ 认为(觉得)怎么样 ” ,或者 “ 认为(觉得) 是 ”。例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柳宗元黔之驴 ) 老虎看见它(驴子) ,真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4. “ 以为 ” 的后面跟了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它与现代汉语的“ 以为 ” 、“ 认为 ” 相当。例如: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我私下认为他这个人(蔺相如)是个勇士。二、 “ 不亦 乎” 、“ 无乃 乎” 、“ 得无 乎(耶) ”1. “ 不亦 乎 ”文言文常用的“ 不

3、亦 乎” 句式,表示测度或委婉的诘问,实际上是用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相当于 “ 不也是 吗” 或“ 岂不是 吗” 。例如: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行进,而剑却在水里并没有跟着行进,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 “ 无乃 乎 ”“ 无乃 ” 与句末的疑问语气助词“ 乎” 相呼应, 用委婉的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相当于“ 恐怕 吧” 、“ 只怕 吧 ” 。例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 肴殳之战) 军队筋疲力尽,远方的国君(郑国国君)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3. “ 得无 乎(耶) ”“ 得无 乎(耶) ” 中的 “ 得” ,和否定副词 “ 无”

4、、“ 微” 、“ 非” 连用, 构成 “ 得无 ” 、“ 得微 ” 、“ 得非 ” (相当于口语的“ 莫非 ” 、“ 恐怕 ” 、“ 该不会 ” ) ,并与 “ 乎” 相呼应,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莫非 吧” 、“ 恐怕是 吧” 。例如:(1)日食饮得无衰乎?( 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 ) 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有所不同吧!三、 “ 何以 为” 、“ 何为” 、“ 何为 ”1. “ 何以 为 ”在文言中, “ 何以 为” 这种句式表示反问,“ 何” 有时可用 “ 奚” 、“ 恶” 代替,是 “ 怎么,为什么

5、” 的意思。 这种形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怎么用得着 呢” ,或“ 用(要) 做什么 ” ,或“ 有什么 呢” 。例如: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 颜渊) 君子讲究质朴就可以了,要那些文采干什么呢?2. “ 何为”相当于 “ (要) 干什么呢 ”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 鸿门宴) 现在人家正像是菜刀和案板,我们则是待切的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3. “ 何为 ”“ 何为 ” 就是 “ 为何 ” 、“ 为什么 ” ,多用于直接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例如: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 ) 汉王刘邦不是想要取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我(韩信)这样的

6、壮士!文言文翻译技巧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 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 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 桃花源记 中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的 “ 绝境 ” 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 解为现代汉语的“ 没有出路的境地 ” 。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 世外桃源 ” ,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 绝境” 应是

7、“ 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 其一犬坐于前” ,关键是弄清 “ 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 像狗一样 ” ,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曹刿论战)译为 “ 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 这里的 “ 再”“三” 后应补译上 “ 鼓” (击鼓)。(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 明察秋毫 ” ,直译为 “ 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

8、为“ 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 夫战,勇气也” ,此处的 “ 夫” 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 久之,目似瞑 ” ,此处的 “ 之 ” 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 出师表) ,“ 侍中 ”“侍郎 ” 是官名, “ 郭攸之 ”“费祎

9、”“董允 ” 是人名, “ 等” 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七)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 屠惧,投以骨 ” ( 狼 ) ,应译为 “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 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案:同 “ 按” ;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罢:通 “ 疲” ;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颁:通 “

10、班” ;“ 斑” ;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板:同 “ 版” ;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暴: “ 同曝 ” 晒。动词。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暴:同 “ 曝” 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 “ 曝” ;暴露,显露。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杯:同 “ 杯” ;酒器。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倍:通 “ 背” ,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 “ 背” 背叛,违背。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被:通 “ 被” ;顶。动词。 “ 被明月兮佩宝璐。”被:同 “ 披” ;穿着。动

11、词 “ 闻妻言,如被冰雪。”被:同 “ 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被:同披 ;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 “ 睥睨 ” ;斜着眼看。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 “ 避” ;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辟:通 “ 僻” ;行为不正。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弊:通 “ 敝” ;困顿,失败。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 “ 敝” ;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 “ 敝” ;疲惫,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徧:同 “ 遍” 遍及

12、,普遍。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宾:同 “ 傧” ;迎接客人的人。名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不:同 “ 否” ;不。副词。 “ 或师焉,或不焉。”不:同 “ 否” ;吗。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 “ 否” ;吗。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 ?”不:同 “ 否” ;吗。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 ”材:同 “ 才” ;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裁:通 “ 才” ;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采:同 “ 彩” 彩色,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采:同 “ 彩” ;颜色,彩色。名词。“ 须臾成五采。”仓:同 “ 苍” ;黑

13、色。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藏:同 “ 脏” 脏腑。名词。 “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廛:通 “ 缠”“胡取禾三百廛兮?”唱:通 “ 倡” ;倡导。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钞:同 “ 抄” ;抄写。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雠:同 “ 仇” ;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鉏:同 “ 锄” ;锄头。名词。“ 鉏櫌棘矜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绌:通 “ 黜” ;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 ”从:同 “ 纵” ;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从:同 “ 纵” ;与 “ 横” 相对, “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同

14、“ 纵” ;与 “ 横相对, “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淬:通 “ 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厝:同 “ 措” ;放置。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 “ 措” ;放。动词。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当:通 “ 挡” 抵挡,抵偿。动词。“ 汉亦留之以相当。”当:通 “ 挡” 抵挡。动词 “ 曹军不能抵当。”当:通 “ 挡” ;抵挡。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当:通 “ 挡” ;遮挡。动词。“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党:通 “ 倘” ;倘若,偶然。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道:同 “ 导? ;引导。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

15、道之,。得:通 “ 德” ;恩惠。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吊:同 “ 掉” ;落。动词。 “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丁宁:同 “ 叮咛 ” 嘱咐。动词。 “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读:通 “ 逗” ;即现在的 “ ,” 。名词。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度:同 “ 渡” ;渡过,越过。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队:通 “ 坠;坠落。动词。“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敚:同 “ 夺” ;强取,夺取。动词。“ 再敚门,门闭不得出。”堕:通 “ 隳” ;毁弃。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而:通 “ 尔” ;” 你的。代词。 “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而:通

16、“ 尔” ;你。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而:同 “ 如” 象。形容词。 “ 军惊而坏都舍。尔:同 “ 耳” 罢了。语气助词。“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尔:同 “ 耳” :罢了。语气助词。“ 无他,但手熟尔。”尔:同 “ 耳” :罢了。语气助词。“ 以头抢地尔。 ”尔:同 “ 耳” ;罢了。语气助词。“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尔:同 “ 耳” ;罢了。语气助词。“ 非死则徙尔。 ”蕃:通 “ 繁” ;多。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反:同 “ 返,返回。动词。“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反:同 “ 返” 返回,归来。动词。“ 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反:同 “ 返” 返回。动词。 “ 人穷则反本。”反:同 “ 返” ;返回。动词。“ 盖亦反其本矣。”反: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