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补充诗歌鉴赏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58165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本补充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本补充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本补充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本补充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本补充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本补充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本补充诗歌鉴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诗赏析与争鸣这诗描写的是一位英俊的青 年站在桥上, 陶醉在眼前的美景里,迷恋着那桥下潺潺的流 水,和河岸边的垂柳。而楼上那位情窦初开的 少女想要看风景而走到窗边,但心却没停留在 美景上,而是被那青年所深深吸引,是什么迷 住了少女的眼睛,深深打动了她的心?也许这 就是一件倾心。而人生路上又有多少这样的萍 水相逢却又终生难忘的一厢恋情呢?我觉得这 首诗的妙处就在前两句,使人以短短两行给与 我们的只是故事的地点及主人公,余下的情景 与意境是留给我们想象的,我们在读诗时便会 不自觉的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感受那英俊青 年伟岸的背影和痴心少女含情脉脉的眼神。如 此的诗,会另人觉得不美吗?断章 卞之琳言

2、情诗一个美 丽的单 恋故事而诗的后两句,时间已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青年白 天在看风景,夜晚明月装饰了他的窗子;而少女白天在看 青年,夜晚青年便踏进了她的梦。可以想象,青年窗前的 月光一定是皎洁、明亮的,由于月光旁云雾缭绕,透出几 许朦胧、缥缈。可少女心中的梦呢?恐怕只有少女自己才 知道。但我相信,一定是美梦,也与青年注意到了楼上有 人在凝视他,眼神便停留在那少女身上,也许仅仅一秒, 也足以让他心像小鹿在奔跑一样的紧张。但第二天,梦醒了,梦代替不了现实。装饰也露出虚 幻的面目。正如“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们就像两条 线,一条线拼命地向另一条线靠拢,但连交点也没有,又 慢慢的变远了。但生命的无奈

3、又何止与此呢?断章带给我优美如画的意境,浓郁隽永的情思, 将它细细品来,的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哲理诗世间万 物都是 相互联 系的断章 卞之琳现代诗赏析与争鸣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你、我、他都有自 己所喜爱的风景,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 天,你、我、他又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别 人所欣赏的风景。看完断章之后,在那美丽动人的风景 图摄入脑髓之前,一句暗含杀机的警言横浮眼 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风景是蝉,你是螳 螂,看风景的人是黄雀;月亮是蝉,你(窗子 )是螳螂,别人的梦是黄雀。这是一条多么形 象生动的生物链!人永远处于食与被食之中!万事万物都在联系之中,又在不知不觉地 运行着。生活在这

4、个世界里的你、我、他,或 许是蚕,或许是螳螂,又或许是黄雀,但不管 怎么样,我们都无法逃脱这个漩涡!诗人用宁静的、美妙的风景述说了一个永恒的、警策的人生哲 理:你、我、他或许有过美丽的、璀璨的人生,但终究都是一掊尘 土,只是历史进程中的匆匆过客;又或只是棋盘里的一个棋子,冲 锋陷阵过后又被放回到棋盒里。生命永远无法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 里。所以,不管看风景的人是否在楼上看你,你只需放开心胸尽情 沉浸在你的风景之中,也不管你是否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只管让月 亮去装饰你的窗子吧!平静的海水暗含着激情澎湃的漩流,巍峨不动的大山内含着热 腾奔涌的浆流,而诗人那静谧美妙的诗歌饱含着沉重警策的人生哲 理,让我

5、们在享受诗歌的唯美之余品尝人生之真谛!现在,我们是二十岁,正是狂热追求真理的时代,正是上下求 索人生哲理的时代,假如说二十岁是云,云可观而不可摸,那么, 就让风来得猛烈一些,不管是我们在看风景,还是我们成为别人的 风景,让我们紧紧地聚在一起,下一场稀罕而壮观的雨,让我们成 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白白地在这世界走一 遭。 舍其形而传其神 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 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 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 苦受难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突出 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 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觉悟农民 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

6、和剥削阶级 的愤怒和诅咒。 字词推敲显功力 老马中,动词的运用尤为精彩 传神,“扣”“飘”字,准确、生动 、逼真、有力地表现出老马受压迫 的深重,平易中见神奇。老马 藏克家作者用“高原”、“田野”、“峡谷”寥寥数语即勾勒出人物活动的 广阔背景,“收割”这一活动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一。一个曾 经在广阔自然的怀抱中耕作、现在正“收割”果实的人映入读者的眼 帘,整个画面所传达的信息是“人”是渺小的,但人正在领受自 然的恩赐,人又是应该感激的。不过,这一内容并不是诗歌的中心 ,而是如主旋律之外的背景音乐,调和着收割女忧伤的歌声。她只是田野中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不知有多少这样的人,默默 地生活过又从时

7、空中悄悄地消失。有谁会注意她呢?但这种平凡人 的平常的生计、无声的命运,却因其渺小而真实,因其卑微而使人 感慨。作者无意中从她生活图景的边缘擦过,采撷了她的歌声,让 读者听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另一个平凡人,在她普通一天的劳作中 用生命发出的叹息。诗歌分三节,以孤独的收割人的歌声为线索,多侧面、多角度 描绘忧郁动听的歌声,着重表现了一个孤独的收割女真实而丰富的 内心世界。 孤独的收割人 华兹华斯(一)以画面烘托歌声空旷宽阔的高原田野,高远清爽的明丽 秋空,遍地金黄的风舞麦浪,这种“大场面”、“深背景”的 描写极富立体感,巧妙地烘托出歌声的高吭悠扬,给人以空谷 传音,哀转久绝之感。 (二)以鸟声烘托

8、歌声。整节诗歌,两次类比设喻,两次烘托 映衬,通过极富形象感的画面,引发读者的诗意联想,让读者 在美妙的想象中去体味劳动者的内心世界。孤独的姑娘,辛勤 的劳动者,她的歌声“暖人心房”,“动人心肠”,传达出一 份对生活的热爱,对希望的礼赞,对困厄的藐视,这不正是我 们跋涉人生所需要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吗? (三)以猜测烘托歌声。诗歌第三节前半部分描写诗人对歌声 的猜测感悟。对于一个不期而遇的普通劳动者,对于一个孤独 的收割人习以为常的歌唱,华兹华斯能保持一份平等关爱,一 分真挚善良,一份设身处地的理解体察,这正是一个人道主义 作家的高尚情操所在。(四)以感受烘托歌声。诗人特别注重从自己独特 的心

9、理感受这个角度来体察劳动者的歌声,以自己 的心理感受的描写来烘托歌声的优美迷人。诗人聚 精会神地听,漫不经心地走,完全沉浸到了劳动者 的忧郁凄美的歌声里,不知不觉已登上了高高的山 岗。当他意识到姑娘已从他的视野中消失,歌声已 从他的耳际消逝时,他的心还长久地沉浸在歌声美 妙动人的世界里呢!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读着这些情真意切的诗句,我们何偿不被诗人的痴 迷,姑娘的深情所深深打动呢?诗歌第二节写歌声 “动人心肠”“暖人心房”,第三节写诗人丰富多彩的 联想感悟,其实都是以心理感受的描写来烘托歌声 的艺术感染力。创作背景:本诗写于1939年4月,那时作者居于成都, 作者虽为一介书生,却关心

10、时代风云,人民的忧患。 诗人的思想在寒冬里奔走,在恶梦里抗争。本诗即通 过象征和联想,运用含蓄的语言,让幻想和现实交织 ,抒发了诗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光明的憧憬,对 现实的抗争,以及诗人在寒冷压抑的环境中忧郁凄苦 的心境。 分析:第一层、诗人对光明的憧憬。窗外的太阳,四月 的蓝天,和煦的春风,是诗人的幻想,是诗人的憧憬 。然而,这些却被重帘隔断,寻觅复寻觅,失落又叹 息。诗意具有暗示性:重帘岂非层层铁幕?光明的太 阳岂非真理的光辉,民族的希望?陈敬容窗赏析第二层、写诗人忧郁凄苦的心境。“空漠”的当不是时 空,它应当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没有太阳的“黑屋子” 的黄昏,在寒冷的黑夜里做着“不安的梦”

11、,叫人情何 以堪?不尽深意,尽在诗外。但诗人执著的追求,始终 朝向“星空”。你的窗,也许就是希望,或者说就是憧憬。我的窗与 此对应,也就是失望。第一层与第二层是基本相对称的 ,第一层中的“太阳”与第二层中的“阳光”,“重帘 ”与“重帘”,“春风”与“晚风”,寻找与“远去了 ,你带着你的明灯”,以及“迷失”等等,但是, 第二层明显比第一层更加压抑,凄凉。第一层是“静夜 星空”或许尚可带给你“无忧的睡眠”,而第二层却是 “不安的睡梦”以及“无言的星空”。第一层与第二层,采用象征与联想,运用含蓄的语 言,描绘了诗人在希望与失望两种境遇下,从“寻找” 到“迷失”,从“失落”到“无尽的黄昏”的心灵体 验

12、过程。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其时 诗人才19岁。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 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 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 经历。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 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 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 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 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想见时,“年轻的神”那“ 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 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 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13、中辨认出来,诗人盼望“ 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 。何其芳预言赏析相见后,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暖和多情 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诗人祈求“年轻的神”不要 离开自己,“前行”到那阴森恐怖、黑暗和空寂的地方去。可是“ 年轻的神”似乎并不了解诗人的心情,她执意要走。尽管如此,诗 人也愿意为它引路,要在阴森黑暗的路途中给它抚慰、温暖和力量 。最后,“年轻的神”终于走了,那脚步声竟“像静穆的微风飘过 这黄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轻的神”从那美丽、温郁的南方而 来,却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从光明到黑暗,并不美满。它 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

14、而它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 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怅。 何其芳喜欢在回忆和梦幻中寻找美。他的诗总是在淡淡的哀怨中透 出一些欢快的色彩。诗中没有着意刻画“年轻的神”的形象,作者 捕捉的是“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心灵的语言,“省略去那些 从意象到意象之间的链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天地,使 诗有一种宁静、柔婉的朦胧美。 这首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六行大体押韵,每行的节 顿又大体相等,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诗 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 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发表后 ,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青年读者 的喜爱,许多人将它背得滚

15、瓜烂熟,时常吟诵。直到 今天,这首诗仍然散发着动人的魅力。 戴望舒雨巷欣赏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 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 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 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 。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 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 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 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 因病逝世。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 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 境,感伤气息

16、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 、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 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 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 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 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 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 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 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 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 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 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 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 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