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考点·文言3-虚词推断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57561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考点·文言3-虚词推断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一轮复习考点·文言3-虚词推断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一轮复习考点·文言3-虚词推断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一轮复习考点·文言3-虚词推断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一轮复习考点·文言3-虚词推断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考点·文言3-虚词推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考点·文言3-虚词推断(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文 言 虚 词第一人称代词:其、吾、余、相、见、我、予、朕、孤、愚 、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 不穀(“谷”的通假字,不善,楚国国君用)、孤(君主自称 )、妾(女子自称)。 第二人称代词:相、而、若、尔、汝(女)、乃 、公、卿、 君、子、足下、夫子、二三子(你们,敬辞)。 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厥; 指示代词:是、斯、此、然、兹; 疑问代词:何、曷、胡、奚、安、焉、孰; 副词表否定:不、未、莫、无、勿、毋、弗、 非、微、靡; 副词表时间:将、行将、且; 副词表范围全部的:皆、咸、悉、尽、毕、具(俱); 副词表范围部分的:但、徒、特、独、唯(惟)、止、直、第

2、。值得关注的文言虚词一、而 1、代词,通“尔”、“你”。 2、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递进: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图穷而匕首见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 3、复音虚词(不译)【而已】 罢了;【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 【俄而】不久,一会儿辨析下列“而”的用法。(1)民困而不知救(2) 敏而好学(3)面山而居(4)温故而知新(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6)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 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 恐(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9)一人、一桌、一椅而已。 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表并列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表因果,“因而”。第二人称代词 “罢了”。 小试牛刀:二、乎 1语气助词(在句末):(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儿寒乎? 欲食乎? (2)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 (4)表感叹

4、,可译为“啊”、“呀”等。例: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可不译。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介词(宾语)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例:生乎(在)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比)吾。例:吾尝疑乎(于)是。 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作词尾。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三、其 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的 ”(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 (3)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其中” 2、语气副词(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词代词后)(1)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2)表反问语气:难道 3、语气助词(不译) 4、连词(1)表假设(通常放在句首)可译为“如果”;

5、(2)表选择,其其。可译为“是还是” 。 辨析句中“其”的用法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其皆出于此乎? 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则或咎其欲出者。 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7、其孰能讥之乎? 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吾其还也! 10.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他的他们的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表反问,难道。表期望,一定。 表商量,还是。自己的指示代词,那些 指示代词, 其中的小试牛刀表选择,是还是四、且 1、连词,表并列、假设、递进、选择等关系。 2、副词(+谓语),可译“将要”、“姑且” 、“将近”等1、河水清且涟漪。 2、臣死且不避,卮酒

6、安足辞!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不出,火且尽。 试一试表并列,并且 表示递进,尚且表转折, 但是 将、将要 五、所 1、助词 所+动, “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 、“的事物”、“的情况”等。 为+所,表被动 所+以,原因;用来的 2、名词,表处所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试一试表示被动 所+动原因用来的六、为 1、介词。、表被动、表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表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表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表因果,“因为”、可译为“替”“给”等

7、2、语气助词(句末)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 ” 3、动词表判断;缚者曷为者也(是)表动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做 )认为解释“为”的意义或用法: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不足为外人道也4、公为我献之5、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6、恐为操所先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做是,是 ,呢 向、对替、给当、等到被 为着、为了 小试牛刀7、焉 1、兼词,相当于“于此”“于是” “于之” 。 2、代词,(1) 人称代词“之” (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3、语气助词(在句末),可不译 。 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于是余有叹焉 2、于乱石间择其一

8、二扣之,空空焉 3、且焉置土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试一试语气助词 “的样子 哪里 “于之” 人称代词“之” 八、也 1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判断。例:环滁皆山也 (2) 表疑问。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3)表感叹。“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 般要用疑问代词。例: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商量。可译为“吧”。例:吾其还也。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九、以 1、 介词(1)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把”“凭”

9、“按照” 等。(2)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因而”等。 2、连词,相当于“而”(1)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用来” (2)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以致”:(3)表因果,可译为“因为”:(4)表承接,相当于“而”,不译(5)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 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3、动词,可译为“认为” “带领”等 4、复音词,以是是以译为“因此”、“所以”等。 5、通假“已”,译为“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 矣解释句中“以”的用法。 余船以次俱进 秦亦不以城予赵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以刀劈狼首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孙膑以此名显

10、天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敛赀财以送其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因(此 )用来 凭带领 用在因 把按照 “而”“又”“而且”“并且” 而,或不译 小试牛刀十、因 1、副词(+谓)相当于“于是”、“就”等; 2、介词(+宾语),有“依靠”、“凭借”、“通过 ”、“经过”、“由”、“因为”、“趁机(利用机会)” 等; 3、连词,作“因此”、“所以”; 4、动词,相当于“沿袭”。1、因击沛公于坐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相如因持璧却立 4、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5、蒙故业,因遗策 试一试趁机由、通过 于是 因为沿袭十一、与 1、介词+宾语(1)和、同、跟等;

11、(2)替,为(3)和相比 2、连词,表并列关系; 3、助词,通“欤”,表反诘、疑问等语气;(在句末) 4、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虽与府吏要 2、今秦之与齐犹齐之与鲁也 3、王庶几无疾病与 4、去时里正与裹头 5、溅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6、将欲夺之,必故与之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与闻其事试一试跟、同 表并列 同“欤” 替,为 和相比给予结交,帮助 参加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十二、则 1、连词(1)表承接,可译为“就” “原来是” (2)表假设,如果、那么(3)表转折、让步, “却” “虽然”“倒是

12、 ” 2、量词; 3、判断词,相当于“是”、“就是”; 试一试却 就是 就 那么十三、于 1、介词(+宾语)(1) 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方式等,可译为 “在”“到”“向”“从” “对”“对于 ” “比” “到”“自” “跟”“同” “给”“由于”等。(2) 表被动,译为“被”。 2、复音虚词“于是” (1)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 ,照抄(2)在谓语前后可译为“在这”“从这” 3、通“吁”,语气词 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6)于嗟

13、女兮,无与士耽 (7)业精于勤荒于嬉 (8)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9)而耻学于师被对,对于 通“吁”,语气词被于是从,比由于在(这) 小试牛刀向十四、者 1、“者”字结构,的人(物、事、情况等);2、用在判断句中表提顿,“者也”,可不译 。 3、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4、定语后置的标志,相当于“的”。1、虽欲言,无可进者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今者项庄拔剑舞 4、求人可使报秦者 5、今者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试一试“者”字结构判断句定语后置的标志,相当于“的”语气词时间副词后,音节助词,不译十五、之1、代词:2、助词:3、动词:(1)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 (2)

14、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4)调整音节或表停顿(音节助词),无实义(1)结构助词,的; (2)用在主谓短语中,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到、往(后面大都是表地点性的名词)辨析句中“之”的用法 (1)驱之别院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操蛇之神闻之(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5)宋何罪之有(6)公将驰之(7)杜少府之任蜀州(8)顷之,烟炎张天代虫,代词这样的代词、这件事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无义音节助词,无义动词,到、往小试牛刀音节助词,不译十六、何 1、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什么、 2、疑问副词,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为什

15、么、怎么、多么、怎么这样等; 3、复音词何如奈何若何 ,译“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等;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无何译“不久” ;何乃译“怎能”1、大王来何操? 2、徐公何能及君也? 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4、今日之事何如? 5、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6、何乃太区区试一试什么 怎么 多么以何(凭什么)怎么办怎能十七、乃 1、副词(1)“于是”、“就”、(2)表判断,是、就是;(3)却、竟然(4)只、仅 ;甚至 2、代词:你的、你、 这样; 3、复音词无乃恐怕;乃尔这样1、家祭无忘告乃翁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4、陈涉乃自立为王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试一试你的 竟然,却表判断,是、就是;“于是”、“就” 甚至十八、若 1、动词,像,好像; 2、代词,你、你们、你的、这、这样、如此; 3、连词(1)表假设,“如果”“假设”(2)表选择 ,“或“或者” 4、复音词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译为“要说那”、“像那”; 若何怎么样; 若属 你们。1、若夫霪雨霏霏 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若入前为寿5、不若君之美也试一试像那这样如果你及,比得上【课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顷之,烟炎张天 真州逐之城门外 石之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