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制度 (精选多篇)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154089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股发行制度 (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股发行制度 (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股发行制度 (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股发行制度 (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股发行制度 (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股发行制度 (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股发行制度 (精选多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新股发行制度(精选多篇)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包括审核制度、 定价机制和发行方式三个方面,目前现 行制度分别为保荐制度、询价制度以及 网下询价配售和网上申购相结合的制度。 我国现行 ipo 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立 了一个面向机构投资者的询价机制,同 时也形成了一个向机构投资者倾斜的发 行模式,并且是以资金量的大小为配售 新股的最主要原则。2014 年 8 月 23 日,证监会发布 了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 意见征求意见稿,启动新股发行体制第 二阶段改革。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不断 改革对我国新股的顺利发行及股票市场-精

2、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十分积极的贡献,促进 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但是,我国 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问 题询价制度下机构投资者非理性定 价,违背了市场化定价原则。从我国 ipo 询价制度来看,发行 人及其承销商征求部分机构投资者的定 价信息后综合决定发行价格,前提认为 他们掌握发行信息和发行经验,可以保 证定价的合理性。但是一些机构投资者 为了获取网下申购新股的机会,根据自 身利益给出非理性定价,同时制度本身 又缺乏对询价效果的评价机制,无法判 断其定价是否合理,不利于实现价格的 充分发现。2ipo

3、抑价程度较高,严重干 扰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 ipo 制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 ipo 抑 价,它是指新股在首次公开发行时定价 较低,而在股票首日上市交易时价格较-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高,投资者认购新股能够获得超额报酬 的一种现象。ipo 定价不合理会导致发 行市场不能对信息进行辨别,从而无法 对企业进行选择,发行企业也不能通过 发行价格来反映公司价值和体现企业发 展战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发行市 场应有的职能与作用。发行方式不完善,没有完全体现 公平原则过度向机构投资者倾斜,各融资 主体参与机会不均。首先,机构投资者 既可以参与网下配售,又可

4、以进行网上 申购,而中小投资者只能在网上申购新 股。其次,网上实行按资金申购,机构 投资者凭借其强大的资金优势占据股票 发行总额的半壁江山,与此形成鲜明对 比的是,中小投资者资金分散,中签率很小,这明显对中小投资 者非常不公平。最后,机构投资者由于 可以申购到很多份额,就会得到新股发 行中绝大部分无风险收益,而中小投资 者却很少能从中获利,体现出机制设计-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中对机构投资者的偏袒,不利于对中小 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内幕消息和 其所占份额操纵价格。在现行 ipo 机制 下,由于机构投资者垄断新股发行的很 大部分份额,进而有着在

5、二级市场上炒 作新股的利益动机,从而将风险转嫁给 二级市场,这将给二级市场带来巨大风 险,致使中小投资者套牢,非常不利于 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承销商缺乏足够的新股分配自主 权,对价格发现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 我国的询价制度下,机构投资者报给承 销商的价格与其最终获得股票的份额往 往没有直接关系,机构投资者定价没有 评判标准和评判机制,只能依赖机构投 资者自身的诚信道德来进行自我约束, 这样的监督体系明显力度不够,这需要 从制度设计角度进行完善。一级市场聚集资金量过大,投资 收益率过高我国一级市场上长期聚集了大量-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申购资金,

6、 并且申购资金增长十分迅 速。主要是因为发行制度存在不足,相 对高市盈率的二级市场中,首日股价一 般会大幅升高,获利空间很大,只要能 申购中签就有收益,因此一级市场申购 收益率基本稳定,并且绝大部分是无风 险收益。在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申 购资金市场收益率的稳定,就会吸引大 量资金囤积于一级市场,不利于金融体 系与经济运行的稳定。由于新股发行在 时间安排上并无固定节奏,大量资金在 银行等信贷系统、股票市场间无序流动, 无法进入到正常的生产与流通领域,不 利于金融与经济体系运行的稳定。二、我国新股发行机制进一步完 善的相关措施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力 求股票发行价格的合理性。1.制定科学的

7、定价方法,提高定 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股票估价需要有 较高的技术要求和经验要求,但是在询 价制度下,保荐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在估-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价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应加大这 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提高定价 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荐机构成立专门 机构,专门定价估值。提高保荐机构在新股定价方面的准确性。2. 在询价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让 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化定价。适当 增加询价对象数量,优化询价对象种类, 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保险机构投 资者等询价对象类别中进行多样化选择, 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不同询价对象的报

8、 价来确定合理价格。3.完善与推进新股发行 “绿鞋”制 度。所谓 “绿鞋”,即超额配售选择权, 获发行人授权,主承销商有权按同一发 行价格向投资者超额发售不超过包销数 额 15%的股份。针对新股发行上市高抑 价问题,主承销商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 况及时决定是否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 当出现 ipo 抑价时,主承销商可以行使 超额配售选择权,使得供求趋于平衡,-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从而起到维护和稳定市场的作用。4.要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 ipo 定价方式。美国 ipo 定价方式是累计投 标方式,这是由其机构投资者的主导地 位所决定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 对

9、理性,累计投标的结果比较贴近市场 价格。当我国投资者投资理念趋于理性 和资本市场较为成熟后,可以借鉴美国 累计投标方式。同时可以学习日本根据 需求调查结果乘以折扣率定价和香港混 合招股发行定价,在不断学习中完善我 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完善我国新股发行方式制度,保 证发行市场公平有序。1.改革机构投资者应只参加网下 配售,而不再参与网上认购,其网下机 构认购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中小投资者 则进行网上申购,这样可以一定限度内 防止机构投资者的垄断与操纵,保护中 小投资者的利益。2.发挥承销商的主动权,建立差 别配售机制,促使询价对象报价的准确-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10、 性。证券监管部门应逐步放开新股配发 政策,使主承销商有更多配发新股的主 动权。主承销商可以向揭示真实企业价 值的机构投资者多分配股份,给予其有 效的激励,这样有利于促使询价对象报 价的准确性,发挥一级市场价格发现功 能。完善交易制度,缩小上市首日有 效报价区间和设定股价涨跌幅新股上市 首日过宽的有效报价区间,不仅不能发 挥价格发现功能,反而为某些机构投资 者操纵开盘价格提供了便利。因此,针 对我国 ipo 抑价程度较高的问题,我国首日发现价格 交易机制应做出相应调整。我国应缩小 首日集合竞价的有效报价范围;还应对 上市首日设定涨跌幅制度,防止首日过 度炒作导致出现 ipo 抑价问题严重。优化股票市场投资环境。大力培 育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者结构。在我国股市,真正起到稳定市场 作用的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较小,大部分-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