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沙漠的特征及沙漠化过程成因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23730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6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沙漠的特征及沙漠化过程成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沙漠的特征及沙漠化过程成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沙漠的特征及沙漠化过程成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沙漠的特征及沙漠化过程成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沙漠的特征及沙漠化过程成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沙漠的特征及沙漠化过程成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沙漠的特征及沙漠化过程成因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 绪论1.1 野外实习的目的及任务1.1.1 实习的目的为了贯彻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高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根本目的是:1、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大自然, 认识大自然, 加深对书本知识的领悟, 全面了解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 2、通过实践,增加同学们热爱自然、 珍惜自然、欣赏自然的意识,提高我们保护自然的能力;3、通过实习,为下一阶段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础。1.1.2 实习的地点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濒临黄河。(3728N ,105 E)海拔 1320m 。1.1.3 实习的时间2011年 5月 1

2、6 日1.1.4 实习的主要任务在沙坡头主要是考察荒漠 - 草原过渡地带的地貌、土壤特征,认识当地气候特点和沙漠治理方法。1.2 实习区地理概况1.2.1 地理位置沙坡头地区( 3732N ,10502E)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濒临黄河,属草原化荒漠地带,气候干旱而多风;该地区格状沙丘群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呈阶梯状分布。 沙坡头的沙子与三亚天涯海角的沙子一般细腻,但没有海滩沙子中夹杂的细碎贝壳,甚至没有一丝尘土。 沙坡头是草原与荒漠、亚洲中部与华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植物有 417 种,野生动物有 130 余种,充分展示出一个以亚洲中部北温带向荒漠过渡的生物世界。

3、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 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避免路轨被沙埋没,从50 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造防风固沙工程。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 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 包兰铁路沙漠路段几十年来安然无恙。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关注,不少外国治沙专家前来考察。1.2.2 沙坡头气候- 2 - 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处于沙漠和草原的过渡带。 行政区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 10457E,3727N ,站区平均海拔1250m ,黄河水面海拔 1200m , 沙丘最高点海拔达1500m 。气候属于干旱气候区,平

4、均气温 9.6,最高气温 38.1,最低气温 25.1。年均降水量186.2mm 。2 我国沙漠2.1 我国沙漠概况在我国西北、 华北的北部及东北的西部, 有大片沙丘覆盖的沙质荒漠,由砾石、碎石组成的戈壁、砾漠,以及称之为岩漠或石质荒漠的岩石裸露的山地。它们主要位于北纬 3550、东经 75125之间,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吉林和黑龙江等7 个省区。据统计,中国的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总计约130.8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5,在荒漠地带以流动性沙丘为主的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70以上,在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地带以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2.8 万平方公

5、里。其中,以新疆分布的面积最广,约占全国沙漠、戈壁面积的60% 左右。中国著名的大沙漠,自西向东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2 万平方公里,比 3 个浙江省还大,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沙漠的改造和利用,已把它列为干旱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中国的主要沙漠的面积(单位:万平方公里) 沙漠名称面积沙漠名称面积 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腾格里沙漠 毛乌索沙漠32.74 4.73 4.71 3.67 2.50 科尔沁沙地 小腾格里沙地 库姆塔格沙漠 乌兰布和

6、沙地 柴达木盆地的沙漠与风蚀地2.46 2.33 1.95 1.03 3.31 中国的沙漠是在干燥气候和具有丰富的沙质来源等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长期发展演变而成的。 若单就纬度来说, 中国的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是不应该成为干燥气候区域的。 但由于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带, 中国的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来自西南、南和东南沿海。而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则深居欧亚大陆中部,距海洋远,特别是它的南部和东部边缘有许多高大山系,阻挡了夏季风的深入。 冬季,欧亚大- 3 - 陆处于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下,加之本区北方地形比较开阔。 无高山屏障,干燥

7、的大陆气团和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可以倾注直泻,从而使这里异常干燥寒冷。这样中国西北和内蒙古广大地区就终年处于极端干旱的情况下,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 最典型的干燥大陆性气候的温带、暖温带干旱区, 而干旱盆地周围的丰富沙源又成了沙漠形成的物质基础。此外还有人为的原因, 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 破坏了森林草原: 或因战争等原因毁坏了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等等,促使沙漠不断扩展,形成“人造沙漠”。如陕北榆林一带的毛乌素沙地,年降水量有 400毫米左右, 历史上曾经是一片肥美的草原,在草原的洼地和坡地上分布着相当数量的“沼泽丛林” ,但后来因滥垦大肆破坏草原,致使长城以外 60 多公里宽的地带变成了

8、一片茫茫的沙漠。2.1.1 腾格里沙漠1. 简介此次实习地点中卫市沙坡头处于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4 大沙漠。位于阿拉善地区东南部, 介于北纬 3730至 40,东经 10220至 106。面积约4.27 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主要属阿拉善左旗,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别属于甘肃民勤、 武威和宁夏的中卫市。 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两部分,习惯统称腾格里沙漠。沙漠内部沙丘、湖盆、 山地、 平地交错分布。其中沙丘占 71, 湖盆占 7,山地残丘及平地占22。在沙丘中,流动沙丘占 93,余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为 10 至 20 米,主要为格状沙丘及格状沙丘链,新月形沙丘分布

9、在边缘地区。高大复合型沙丘链则见于沙漠东北部, 高度约 50 至 100米。固定、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沙漠的外围与湖盆的边缘,其上植物多为沙蒿和白刺。 在流动沙丘上有沙蒿、沙竹、芦苇、沙拐枣、花棒、柽柳、霸王等,生长较巴丹吉林沙漠为好。在沙漠西北和西南的麻岗地区还有大片麻黄,在梧桐树湖一带沙丘间有天然胡杨次生林,头道湖、通湖等地,有1949 年后营造的人工林。2. 形成原因腾格里沙漠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和风。加上人们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令土地表面我去了植物的覆盖,沙漠便因而形成。沙漠的形成,除了干旱气候条件与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外, 还要有丰富的沙漠物质来源,它们- 4 - 多分

10、布在沉积物丰厚的内陆山间盆地和剥蚀高原面上的洼地和低平地上。沙源有来自古代或现代的各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如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沙源于古河流冲积物;腾格里沙漠、 毛乌素沙漠和小腾格里沙漠的大部分沙源于古代与现代的冲积物和湖积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库尔勒西南滑干河下游的沙漠都来自现代河流冲积物;腾格里沙漠和贺兰山、狼山- 巴音乌拉山前地区的沙丘来源于洪积 - 冲积物;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来源于基岩风化的残积物。3. 气候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 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年平均降水量 102.9 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50.3 毫米,最小年水降水量公33.3 毫米

11、,年均气温 7.8 , 绝对最高气温 39, 绝对最低气温 29.6 , 年均蒸发量 2258.8毫米,无霜期 168 天,光照 3181 小时,太阳辐射 150 千卡/ 平方厘米,大于 10的有效积温3289.1,终年盛行西南风,主要害风为西北风,风势强烈,年均风速 4.1m/s ,风沙危害为主要自然灾害,但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潜在优势。4. 地质水文就大地形来说,属于阿拉善高原之冲积平原,海拔1050m ,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 为细沙及粘土状第四之冲积湖积物所覆盖,其上为冲积、 淤积和风积物,多为高低不等310 米的流动、半固定、固定沙丘、平缓沙地及丘间低地相互交错呈复区分布

12、的地貌类型。黄河自南向北流经磴口县的东南端,磴口绿州的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海拔大体在 10481053m之间。而乌兰布和沙漠整个地势都低于黄河水面,有引黄灌溉的条件,从而弥补了降雨少,蒸发大,干旱缺水的不利因素。 且地下水埋深浅 5-8 米,浅层水资源丰富, 水质良好宜于灌溉。据内蒙古河套总局勘测资料,浅层承压、半承压水极为丰富,有100 米含水层,总储量为 57 亿立方米,而且水质良好,是坚持排灌的优质水源。2.2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2.2.1 荒漠化土地现状截至 2009 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 27.33%,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13、、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 5 - 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08 个县(旗、区)。1、气候类型区荒漠化现状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115.86 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4.16%;半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97.16 万平方公里,占37.03%;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 49.35 万平方公里,占 18.81%。2、荒漠化类型现状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20 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82%;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52 万平方公里,占 9.73%;盐渍化土地面积 17.30 万平方公里,占 6.59%;

14、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5 万平方公里,占13.86%。干旱区44.16%半干旱区37.03%半干旱半湿润区18.81%不同气候区荒漠化现状- 6 - 3、各省区荒漠化现状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 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07.12 万平方公里、 61.77 万平方公里、 43.27 万平方公里、 19.21 万平方公里和 19.14 万平方公里, 5 省(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土地总面积的95.48%;其余 13 省(自治区、直辖市)占4.52。2.2.2 沙化土地现状截至 2009 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11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03%

15、,分布在除上海、台湾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的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902 个县(旗、区)。风蚀荒漠化 73.80%冻融荒漠化 14.65%水蚀荒漠化 10.28%盐渍 化 1.27%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020406080100120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其余 13省各省区荒漠化土地(单位:万平方公里)- 7 - 1、各沙化土地类型现状流动沙丘(地) 40.61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23.46%;半固定沙丘(地) 17.72 万平方公里,占10.24%;固定沙丘(地) 27.79 万平方公里,占 16.06%;露沙地 9.97 万平方公里,占 5.76%;沙化耕地 4.46

16、 万平方公里,占2.58%; 风蚀残丘 8898平方公里, 占 0.51%; 风蚀劣地 5.57 万平方公里,占 3.22%;戈壁 66.08 万平方公里,占 38.17%;非生物工程治沙地66 平方公里。2、各省区沙化土地现状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5 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74.67 万平方公里、 41.47 万平方公里、 21.62 万平方公里、 12.50 万平方公里、11.92 万平方公里,5 省 (自治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3.69%;其余 25 省(自治区、直辖市)占6.31%。戈壁 38.17%流动沙丘(地)23.46%半固定沙丘 (地) 10.23%固定沙丘(地)16.06%露沙地5.76%沙化耕地 2.58%风蚀残丘0.51%风蚀劣地3.22%不同类型沙化土地- 8 - 2.3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动态2.3.1 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与 2004 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2 454 平方公里,年均减少 2491平方公里。1. 荒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