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个苦难的灵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2239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一个苦难的灵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感受一个苦难的灵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感受一个苦难的灵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感受一个苦难的灵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感受一个苦难的灵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受一个苦难的灵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一个苦难的灵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一个苦难的灵魂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课香菱学诗 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内容是古代长篇小说中几个有名的片段,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两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地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给学生打开一扇窗,引领学生遨游文学名著的海洋,激起他们对读书的浓厚兴趣,扩大阅读视野,提高古典文学修养,引导读书方法,培养勤于读书,善于学习的习惯。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

2、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香菱学诗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课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 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 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二、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速读课文,概述香菱学诗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从“苦笑苦笑”入手,进而探寻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文学意味。

3、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通过对“香菱”的悲剧命运的解读进而去体悟曹雪芹对“红楼”女子们的无限同情和整部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香菱的“苦”和“笑”的分析,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曹雪芹以笑写悲的写法。难点:培养学生文学审美情趣并逐渐把握文学阅读的方向、角度和方法,逐渐从“普通阅读者姿态的阅读”升华到“对话者姿态的阅读” 、 “研究型姿态的阅读”。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红楼梦能测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红学大家周汝昌曾经说过,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红楼梦,才爱读红楼梦,因为这部书里有你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多去读读这本书。今天我们就从香菱学诗这个经典片段进入红楼梦。(

4、二)开端:了解香菱学诗的经过。1、随着宝钗进入大观园的香菱,她是怎样学会作诗的?(点出幻灯片:读诗、论诗、写诗)同学们已经概括出了香菱学诗的过程,所以,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做“香菱学诗”。(三)发展:“苦笑”首先是原著标题“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和课文标题“香菱学诗”的比较,令学生更形象和直观地感受香菱学诗的情状“苦”。那么香菱自己感到学诗苦吗?由此引出对香菱的“笑”的品析。而这个“笑”着学诗的态度,又进一步地表现出香菱学诗的“痴”。1、编者的题目与曹雪芹的回目对比,感受香菱学诗的辛苦。这个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原作的题目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出示幻灯片: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和“香菱学诗”)将两个题目

5、进行对比,更可以看出她学诗的态度苦。2、再次体验香菱这个人物,理解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孩。找出具体描写香菱学诗很 “苦” 的语句,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她 “苦” 。(出示幻灯片:真可谓“慕雅女雅集苦吟诗”)3、细品香菱的三处笑,更深地把握香菱的美。(出示幻灯片:香菱其中的三次笑)4、引出香菱的“痴”。(出示幻灯片:“慕雅女雅集痴吟诗”)四、高潮:苦笑对于这样一个身世特殊又凄苦的女子来说,她为何要如此痴迷地学诗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身份低微的香菱在学诗之中的精神寄托。1、 从宝钗的不赞成香菱学诗来看香菱所处生存环境。(1)补充香菱的背景,初步体会香菱的悲。(出示幻灯片:香菱身世)(2)薛宝钗不喜欢

6、香菱学诗,主要原因是什么?2、 走入诗歌,切实感受香菱内心的悲苦。(1)既然她是一个身份不高,而且她身边的人也不是都欣赏她学诗。那么她为什么如此痴迷的想学诗呢?(2)诗中有香菱的影子,体会香菱的心灵。3、再回到香菱的笑,更深地品味笑中的内容。(1)香菱是通过这首诗来宣泄自己的苦,通过这首诗来肯定自己的才华, 她想通过这首诗来赢得人们的尊重。但是香菱只能通过诗来倾诉,只能对着月亮倾诉,这恰恰也写出了她的悲苦啊,所以我们再来看看香菱的笑。(2) 她的笑不仅仅是单纯的、 天真可爱女子的笑, 而且还有无奈、苦闷和凄凉。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又可以把题目改一改啊,改成是“慕雅女雅集吟苦诗。”(出示幻灯片:“慕

7、雅女雅集吟苦诗。)五、尾声:探索曹雪芹的创作香菱的主旨,了解红楼梦 的社会意义。感悟曹雪芹以“笑”写“悲”刻画香菱的用意:“香菱的笑,其实是一种苦笑,是她对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无奈的笑,是烘托她一生痛苦的凄美的笑!”所以,“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最终应该是“慕雅女雅集吟苦诗”。以“笑”写“苦”,写“悲”,曹雪芹对香玲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甄英莲真应怜。1、 探寻曹雪芹“以笑写悲”的写作手法,感受香菱的悲剧美。(1)既然香菱这么苦,为什么在文章中她总要笑呢?学者张美杰说:曹雪芹刻画香菱,以“笑”写“悲”,香菱笑得越多,越能引发读者的同情,越能让人感叹其身世之苦。(出示幻灯片:曹雪芹刻画香菱,以“笑”写“悲”

8、)2、探寻香菱的结局,从曹雪芹的创作手法上来感受香菱的悲剧。曹雪芹写香菱的笑,不仅写出了这个女孩子的美丽善良,更写出了她的悲苦、隐忍。这样写是吻合香菱这样身份的人物特点的。这里人物的性格、 命运和作家的创作天衣无缝的契合在了一起。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作家应该为香菱的命运安排一个怎样的结局啊?两个结局,一个是被她的丈夫薛蟠活活折磨死的,还有一个结局是难产而死。其实,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女子时都写了她们的判词,往往隐含了人物的命运。我们来看看香菱的判词。(出示幻灯片:香菱判词)香菱判词是这样的: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第一句暗示了香菱的名字,第二句暗示了香菱的

9、遭遇,三四句暗示了她的结局。“两地”是两个土,加一个“木”字是“桂”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香菱是被夏金桂害死的。六、拓展延伸:拓展视野,更深地领会红楼梦的悲剧意识。香菱的原名叫甄英莲,读起来就是“真应怜”。作者不管是写她的笑还是写她的苦、她的悲,都对她寄予真应怜爱的情感。在红楼梦中,应该叹息的,又岂止是香菱一个呢?晴雯,一个美丽、爽朗的女性,只因为生得美遭人嫉恨,最后被赶出大观园,悲惨地死去;尤二姐,美丽善良的她被贾琏占为小妾,最后被王熙凤害死。 在这些美丽的红楼女子身上,曹雪芹都寄予了无限的同情。所以每次看到香菱的“笑”,我的内心都在滴血。教师配乐朗读,再现香菱的笑容。七、板书设计苦笑苦笑感受一个苦难的灵魂香菱学诗教学设计学校:北票市泉巨永学校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姓名:杜佳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