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2209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惩罚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惩罚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惩罚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惩罚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惩罚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惩罚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高三文科组:崔文魁中国教育界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作为一名中学教师, 我深切感 受到这一变化,也听到太多教育工作者针对教育方法该如何改进而进行的争 论,特别是对于是否应该惩罚学生的问题,可谓众说纷纭。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 我看到:学生犯了十分严重的错误, 本该严厉地处罚, 可是学校却轻描淡写一番, 动动嘴皮功夫, 最多是校长、 政教主任和班主任轮 番做一做“思想动员工作” ,也就算了。 对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违纪学生的 惩罚,即便只是“罚站”,那也是不行的,因为要施行激励教育、赏识教 育。批评学生?怎么可以 !罚站?那简直是犯罪 ! 在美国,家长打孩子是

2、不合法的, 孩子可以打电话给警察, 警察可视情况 决定是否带走家长。 但是在美国的不少州, 学校体罚学生却是合法的, 老师 “适 当”地打学生,也是允许的。并且,惩罚方法根本不注重说理,甚至根本不说 理。什么是错?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错。为什么错?对不起, 违反了学 校的规章制度就是错。 提到这些,并不是要鼓吹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对于老师打学生, 笔者认为应该谨慎,至于什么是“适当”地打学生,这需要做必要的探讨。不 过,美国的惩罚教育确实存在能够借鉴的东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 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了“惩罚”在教 育中的积极作用。可是说到惩罚,

3、许多人就会联想到“体罚”,实际上这是完 全不同的。 惩罚,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 康为原则的一种惩戒方式。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上都与体罚 有本质区别, 其中关键在于, 体罚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可以说,惩罚也 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在赏识你的学生 (孟繁华主编 )中收录了一篇美国的名为 难忘的体罚 的文章,其中讲述了一件事情: 作者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与好友伊丽莎白共同作 弊,后来由于受到良心的谴责, 又一起到全镇公认的严师弗洛斯特女士面 前承认错误, 可仍然受到了惩罚: 闭上眼睛挨板子。 不过,实际上她们并没有 挨板子,只是听到了挨板子的声音, 就以为

4、是好朋友在替自己受过,这使她们 无比难受。老师耍了一个小“花招”,使她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 却记忆至深, 并由此对这位老师十分敬重。这就是惩罚教育, 它也需要讲究艺 术。 笔者认为, 要推行惩罚教育, 首先就要让学生认识 “做错就该受罚” 的道 理。可是在中国的学校里,普遍缺乏这种明文的规定。比如在中学,中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 规定了学生不能做什么, 但是一旦学生做了, 能不能惩罚, 该 如何惩罚,却缺少共识,学生也普遍没有做错了事准备接受惩罚的意识。因此, 惩罚教育的存在,需要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承认, 学校甚至班级能够有自主权,制定一些惩罚措施, 并形成制度, 而学生至少在小学阶段就

5、应被告知“做错就 该受罚”的规则。 有人说,由于东西文化不同, 在西方国家搞惩罚教育可以,但是在中国行 不通。 因为在西方文化看来, 人欲人性本来就是坏的, 也就是人一出生就有 “原 罪”,所以该惩罚;而中国文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也就是“人之初,性 本善”,不该惩罚,一旦惩罚就意味着由好变坏了。对于此说,我不敢苟同。 因为惩罚教育并不是西方的专利,在中国历史上私塾先生的 “打手板” 就十分 有名,当时的学生们对先生的 “戒尺” 都是十分敬畏的, 这一点在众多名家的 文章中广有涉及。 著名作家魏巍对于这种惩罚也有自己的体会:在我的老师 一文中,他 描述蔡老师对“我”的“惩罚”时写到:“她的教

6、鞕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 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大伙笑了, 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 光察觉, 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学生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 多么生动啊 !“她爱我们”这是在学生接受惩罚时的感受。如果我们注意 一些,会发现有许多描述类似感受的文章。 可以说,该严厉而不严厉, 本质上与放任没有区别。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 普遍倡导激励教育、 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对话, 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密切配合自由的氛围。提倡激励和赏识是否意味着 不能批评?学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该拿他怎么办?笔者认为: 从学生成长的 角度来看,学校是社会的缩

7、影, 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 有可能成为部长、 总理, 也有可能沦为罪犯。 而在学校阶段, 如果他们犯了严重的错误, 就该用惩罚手 段让他们铭记终生, 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是犯罪, 这应该是 学校的责任。 到底怎样才是“适当”的惩罚?笔者认为, 当学校的惩罚制度逐步形成后, 社会和学生对做错以后的惩罚能够认同后,才有可能去谈论惩罚教育的实施。 并且,惩罚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惩罚学生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 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好的可以表扬,错的必须受 罚,不要对学生一票否决, 全盘否定。 即便是“走错一步, 满盘皆输” 的

8、情况, 也要着重指出错误的关键,不能让学生的心理全面崩溃。 但是,在当前我国的许多中小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一次错误可能会被老师 定性为“坏”学生,从而备受打击。因此,笔者认为,在教育中,有必要强调 这个方面的内容。老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正确运用惩罚技巧。 其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 不是为 惩罚学生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 教育才是目的。 因此,有的时候如果不惩罚学生也能达到让学生知道什么不可 做的教育效果与目的时,也可以考虑不惩罚学生。 第三,告诉学生: 老师也是凡人, 也会犯错误。 老师犯错误也同样要受惩 罚。对于这一

9、点,中国人素来强调师道尊严, 老师出错,大多不肯向学生道歉, 以为有失尊严。 其实不然, 学校也是社会, 制度不会因为你是老师而不追究你的犯罪行为。 老师如果因为他的错误影响到了学生,也应该受到惩罚。 要推行 惩罚,老师必须能够接受这种制约。 最后,谁都会犯错误, 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 受惩罚不要紧, 要紧的是 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要让学生懂得,承认 错误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勇于承认错误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承认错误, 才能改正错误;承认错误,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要让学生能坦然地对待惩罚。既然犯了错误, 既然有明文规定的惩罚, 既 然惩罚已不可避免, 就要坦

10、然地对待惩罚。 接受惩罚, 说重了,是尊重人类社 会的生存法则;说轻了,是遵守“游戏规则”,没有规则,“游戏”就没法玩 下去了。但是要避免“屈打成招”,也要避免都惩罚完了学生还没有承认错误。 学生没有认识到错误,惩罚就没有起到作用。 惩罚教育要在中国的学校施行, 也许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它需要全社 会所有成员的认同。 但不是说不能实现,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的家长们不会因为 私塾先生打学生的手板而去控告他。我想,当惩罚制度形成后, 在今后的学校 教育中,学生因为做错而受罚, 也不应有太多的责难。 正如一个杀人犯被判了 死刑,如果他确实罪大恶极, 就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一样。但是,所谓的惩 罚,绝不是摧残学生心理的体罚,更不是打人。“惩罚”的行为应该是一种积 极的、有意义的行为,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一种消极的、 被动式的、“救火式”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