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2100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第29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家思想活跃的儒家思想第29讲 学习目标导航 1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特点及异同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道德品质的巨大影响和对构建和谐社会 的借鉴意义。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主张及影响;明清之 际儒家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经济根源;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主 张、特点及影响。学习目标导航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 考点 1 宋明理学1兴起原因(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 学面临危机。(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的主张。(3)宋代逐渐确立了以“理”或“天理”

2、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主干考点梳理三教合一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 明道德之善天理是强调调“存天理,灭灭人欲 ”朱熹“”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伦理道德直接 联联系起来二程程 朱 理 学认识观认识观哲学观观代表项项目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误区提醒】 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断从 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三教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论 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2内容天理 格物致知三纲五常 提出 “”和 “知行合一”的 学说 宣扬 “”“心 外无理”的命题王 阳 明 只需 就可得到天理 “”是万物 的本原陆

3、九 渊陆王心学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总结升华】 对于理学和心学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借助 图示进行形象记忆,如下图:心反省内心心外无物致良知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3特点: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儒学走 向成熟。4评价(1)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理学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 教育以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说明】 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整个宋代, 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 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走向仕途的敲门砖;宋明理学成为弥 漫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深远。 伦理道德第29

4、讲 主干考点梳理 考点2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江南的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思想:道学家把孔子奉为神圣。个人:李贽的为官经历。(2)主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批判“”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市民工商业者存天理,灭人欲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3)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 要求。【特别说明】 所谓的“异端”,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李贽的思想不同于当时的主流理学思想;二是李贽的思想仍然 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他只是针对当时儒学的败落提出尖锐的 批判。资本主义萌芽启示了近代人们们 的思维维方法,具有

5、划时时代 的意义义(1)世界是的,事物是客观观存在的(2)物质发质发 展变变化是有规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认识认识 的(4)静止是相对对的,运动动是绝对绝对 的,具有朴 素的 王夫 之开一代朴实实学风风 的先河(1)提出“”思想,力求解决国计计民 生的现实问题现实问题(2)提出“天下兴兴亡,匹夫有责责”的思想 顾顾炎 武为为以后的反专专制 斗争起了推动动作用(1)揭露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为主,君为为客”的民主思想 黄宗 羲作用主要思想代表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君主专制经世致用物质辩证法第29讲 主干考点梳理3.影响: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的焕 发了生机

6、,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维延伸】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 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 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 ,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他们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封建传统儒 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传统文化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重点要点探究比较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 同 点对世界 本 原的认 识世界的本原是外在 的“理”世界本原是内在 的“理”把握“ 理” 的途径用“格物致知

7、”的 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进行内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恢 复良知相 同 点对理的 认识世界本原是“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 家伦理道德 相同本 质都是唯心主义的宇宙世界观,都维护君 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 内在联 系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 到了一个新阶段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例1 2010广东卷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 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 解析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王守仁)之手,诗中认为人人 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原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 学”的理论

8、观点,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合, 排除。命题分析 从近三年新课程地区高考的试题看,着重考 查了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及特点。命题多运用诗歌等新材料,以 独特的角度命题,解答要特别注意对能体现出作者思想倾向的 关键词句的理解。复习备考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功底, 同时注意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概括归纳,从中形成解读材料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变式题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 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 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程颢C朱熹 D王阳明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对理学代表人物主张的判断能

9、力。根据 材料中“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可以判断出这一主张是南 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思想。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宋明理学的特点、影响拓展探究 问题一 宋代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 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 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那么 ,理学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是什么?提示 (1)历史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三教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 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 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通宇 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

10、家的学说。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2)社会因素政治上:两宋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 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 秩序的政治需要。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 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思想上: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问题二 宋朝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有益内容,使儒、佛 、道三家融合,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提示 (1)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 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 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

11、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 “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2)影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 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 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 统治地位的思想。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 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 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问题三 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遗留的糟粕

12、,应该 完全废除;也有的人认为儒家思想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文化 传统,应全面继承。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儒家思想? 提示 总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其中的精华,既要弘 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 其中的消极因素。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1)取其精华: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 观、道德观,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如“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的有为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三军可 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的历史使命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品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天下统一 ”

13、的思想等。它们都可以转化为新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强调统 一的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2)有些内容可抛弃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涵,提取其有用的 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 本”思想,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荀子的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 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坚决否定和抛弃。如“三从 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德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 ,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例2 2010浙江卷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 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

14、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 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 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 解析 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宋明理学”一 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 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 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 ,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 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 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 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

15、A、C 、D三项。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命题分析 高考命题重视对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主张、理 学的内容、特点、影响的考查,命题多运用新材料,考查不同 思想家的主张及影响。复习备考时,一要区分宋明时期不同理 学家的思想主张及相同点;二要运用新材料、新情境,理解宋 明理学的特点及对今天的深远影响。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史料链接阅读材料,思考探究。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 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 张载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材料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材料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 关心。 顾宪成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解读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