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张永利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51589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张永利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张永利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张永利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张永利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张永利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张永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张永利(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经济周期理论的分类及发展 2.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3.基-普理论 4.早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 6.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及其局 限性经济周期理论的分类v短周期: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在经济因素中的 周期与趋势中提出的。又称为基钦周期或者次要周期 ,3-4年一次。v中周期: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在论法国、英 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中提出。又称为朱 格拉周期或者中周期,9-10年一次。v长周期:v1、康德拉季耶夫周期:1925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 季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中提出,50-60年一 次,平均长度为

2、54年。v2、库兹涅茨周期: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 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中提出,15-25年一次,平均 长度为20年。又称为建筑业周期。v经济周期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划分为两类。一 类是把经济周期看作是经济体系内在缺陷的一种外在表 现。这类模型一般更强调金融体系不完善、粘性价格以 及其他的一些市场缺陷在放大初始冲击时所起的作用。 货币冲击被认为是导致现实经济出现波动的重要源泉。 凯恩斯的产出决定模型显然就属于这一类。 v 另一类理论把经济周期看作是经济对不可避免的冲击作 出的最优反应。初始冲击一般是在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 下借助跨期替代效应得以放大的。技术冲击被认为是产 生经济

3、波动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就是这 类模型的代表。 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一)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古典主义假定工资可以灵活调整, 劳动力市场 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垂直, 产出 处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水平,总供给的变化 导致实际产出的改变。由于总供给不变并且价格 水平可以灵活调整, 只会带来价格水平的下降, 总 需求不影响就业和产出。总需求对产出没有持久 的影响和始终存在的充分就业是古典模型的主要 缺陷。由于古典模型无法解释1929年大萧条时 期的现实经济,导导致凯凯恩斯提出了总总需求导导向 的模型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在价格水平不能灵活调整的假定前提下, 凯恩斯认为

4、总需求的不稳定导致了经济的 波动。由于工资不能灵活调整, 劳动力市场 不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 经济系统的总产出也不总是处于充分就业 的产出水平,而是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的。基于此,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们认为 总供给曲线并非垂直, 而是与价格正相关。 v凯恩斯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归结为通论中 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 好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人们消费需求、投资需 求的降低,从而使得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短期 中出现衰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以投 资分析为中心,分析投资变动的原因及其对经济 周期的影响。萨缪尔森提出了乘数一加速数模型 ,分析投资和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5、引起了周 期性波动,这个模型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被广泛 使用。在此基础上,希克斯进行了部分完善,进 而提出了考虑到经济增长的经济周期模型。(三)货币主义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受到了以弗里德曼为 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的批判。经济周期理论进一 步发展,由原来的利用政策熨平波动转到寻找周 期波动的原因。在对经济周期的解释上,货币主 义和凯恩斯主义者一致认为总需求的不稳定是经 济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歧在于货币学派认为 总需求不稳定是货币供给的不稳定造成的,将经 济的周期波动完全或主要归结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v货币学派主张按照单一规则制定货币政策,避免 中央银行为了减轻衰退或政

6、治目的而任意频繁地 改变货币政策。他们认为,由于经济政策发挥效 应存在时滞,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 但不会减轻经济波动,反而有可能加剧波动。而 且,财政政策还具有挤出效应, 政府投资将会 减少更有效率的私人投资,带来浪费。因此,类 似于古典学派, 货币学派主张自由放任。货币主 义学派提出的一些重要理论和观点为20世纪70 年代兴起的理性预期学派所吸收并加以拓展。(四)理性预期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理性预期和货币幻觉理论 理性预期学派批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没有微观基础 ,他们继承了古典主义的市场出清、经济当事人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并引人理性预期,在对 经济周期的本质认识上,卢卡斯提出

7、了不完全信 息的货币幻觉理论,将货币供给变动看作外生的 需求冲击的源泉,认为预料不到的货币供给的变 化是价格和产量波动的驱动力。 v20世纪80年代初,理性预期学派的后期学 者不赞成用货币冲击来说明宏观经济波动 ,而将一国的经济周期归结为以技术变动 为代表的实际冲击,提出了实际经济周期 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RBC)。v2.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 v标志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诞生的是基得兰德 、普雷斯科特、朗和普劳瑟的开创性论文 。RBC模型认为, 经济系统频繁受到影响 产出的外生冲击。持续的正的冲击,如计 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带来产出快速 增长。 (五)后凯恩斯主义

8、模型中对经济周期本质的阐释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提出 工资和价格粘性,认为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水平 既不像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所假定的一成不 变,也不像古典主义假设的那样能够灵活调整, 而是缓慢变化的。他们仍然坚持了市场非出清的 凯恩斯主义观点,借鉴了理性预期、微观基础和 自然率假说等内容,在经济周期理论领域做出了 创新性研究。与原来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显著不同 的是,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货币需求,认为货 币不稳定也是经济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v1、纯货币理论: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 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v2、投资过度理

9、论:用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 期的。该理论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投资的增加 ,这种增加都会引起经济繁荣。(投资品需求增加价 格上升产能过剩经济萧条)v3、创新理论: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由熊彼特提出。 该理论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v4、消费不足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的 出现以及生产过剩的原因,并没有形成为解释经济周期 整个过程的理论。v该理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 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而消费品需求不足又引 起对资本的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产过剩性 危机。消费不足的根源则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平 等所造成的穷人购买力不足和富人储

10、蓄过度。v5、心理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预期对人们的经济行为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乐观与悲观预期的交替引起了经济 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v6、太阳黑子理论:该理论认为,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农业 生产影响很大,而农业生产的状况又会影响工业及整个 经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的周期性。基-普理论v瑞典皇家科学院把2 0 0 4年的诺贝尔经济 学奖授予了挪威经济学家基德兰德 ( Ky d l a n d )与美国经济学家 普雷斯科特 ( P r e s c o t t )(以下简称 “ 基 一普” ) ,以表 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 经济政策的时 间连贯性和商业周期的驱动 力量 。“

11、基一普 ”在这些领 域的贡献不仅 体现在宏观经济分析领域,而且还应用于 一些国家的金融和货币政策之中。 v基-普认为政府花费大量成本来稳定经济, 很可能对经济不利,主张政府无需干预经 济;货币的增加来自于对货币的内在需求 ,而不是外部货币政策的变动,从而,货 币数量的变动对经济没有影响,即货币是 中性的。v他们的主要理论贡献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v(1)颠覆了经济波动产生的根源v传统经济理论:把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归因于需求 的变动;经济政策分析则集中在解释应该执行什 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抵消需求的波动,但几 乎没有人致力于解释实际经济政策运作。实际经 济周期理论认为波动的根源是实际因素,其中特

12、别制度注意的是技术冲击。v(2)找到了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v技术冲击是序列相关的,这造成了产量波动的持 续性它鼓励生产者不仅在技术冲击开始时,而 且在初始冲击后的一段时间进行新的投资。资本 的扩大需要一定时日,因此产量在初始冲击的相 当长一段时间中增加,并且在一系列序列相关的 冲击后的一段长时间中继续增加,直到冲击消失 可见。跨时闲暇替代特别是资本形成需要一定时 日成为波动的传导机制。v跨时的闲暇替代: 闲暇的跨时替代是指暂时性的高实际工资会 引起工人在当前更努力的工作,而在将来 享受更多的闲暇,即以将来的工作替代当 前的闲暇,从而在工作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得到更多的总收入。闲暇的跨期替代是经 济

13、波动的有力的传导机制。早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v( 1)实际因素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 v按照基一普的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实际因 素, 尤其是技术因素的冲击,而排除了货 币因素作为经 济波 动的初始根源的可能性。这种冲击决定了投入 ( 资 本与 劳动 )转变为产出的能力,引起 了产 出与就业 的 波动。 技术冲击具有 随机性质,它使产出的长期增长 路径也呈 现 出随机的跳跃性:当出现技术进步时,经济 就在更高 的起点增长:若技术恶化或下降,经济将出现 衰退。当 技术冲击最初发生于某一个部门时,由于社 会生产各部 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它会引起 整个宏观经济 的波动。同样,宏观

14、经济的持续波动可 以是 由连续的单 方 向的技术冲击造成,也可 以是由一 次性重大冲击带 来 的。 (2)经济波动的核心传播机制是劳动供给的跨时 替代。v在基一普的分析中,由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的核心传 播机制是劳动供给的跨时替代,即在不同时段重新 配置 工作时间的意愿。他们认为,工资短暂变化的劳动 供给 弹性很高,但 劳动 的跨 时替代并不意味着劳动供 给对 工资的永久性变动很敏感 。如果工资上涨并继续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上, 在这一时期比下一时期工作得更多并不 能多得到什么东西。因此,劳动供给对工资的永久性变 动的反应 可能是微弱的,尽管他们对暂时性工资变动的 反应是巨大的。v这样,如果技术

15、冲击是暂时的,使得当期的 实际工资暂时高于标准工资.那么劳动者将 以工作替代闲暇,提供更多的劳动,于是 产量和就业 量均上升,而在预期实际工资 较低 的未来少工作,因此 真实工资的暂时 变化会有一个大 的供给反应。通过跨 时劳 动替代对外来冲击的反应形成 了经济波动 。可见,一次性技术冲击能够引起实际产 量的持续波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v(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引发争议v在早期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出现以前,尽管宏观经济学 家之间存在众多分歧,但在下面三个重要问题上基本能 够达成共识:第一,总产量的波动可以看作是对增长率 的某种长期趋势的暂时偏离,而这种长期趋势的一个重 要决定因素是外生的技术进

16、步率:第二,对社会来说, 经济周期所代表的总体变量不稳定性是不合意的,因为 它们会降低经济福利 ,这种不稳定性能够并且应该由适 当的政策加以纠正;第三,货币因素对于经济周期是十 分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 货币主义者和新古典经济学 家在原则上都同意上述观 点,虽然他们在如何降低不稳 定性以及货币与产量之间的传导机制方面存在很大的分 歧。v然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出现后,对这三方面都 提出了严峻挑战。实际上,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争论最大的还在于其政策含义,因为该理论似乎 直接蕴涵了任何反周期政策都可能使情况变得更 糟的结论,这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无法接受的, 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来说尤其如此,他们坚持 认为,对基 于这一线索的所有研究而言,其政 策结论必定是为政 治而非科学的目的所驱动 ( J a me s T o b i n , 1 9 9 6 ) 。 v ( 二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完善。 v作为对新古典货币意外模型理论缺陷的反应,实际经济 周期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