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_II_型轨道板施工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151391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RTS_II_型轨道板施工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CRTS_II_型轨道板施工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CRTS_II_型轨道板施工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CRTS_II_型轨道板施工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CRTS_II_型轨道板施工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RTS_II_型轨道板施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TS_II_型轨道板施工(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RTS I I 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 艺细则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 胡华军 135205375861.基本规定1.1 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下图为长桥上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1.基本规定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单元段内分段施工底座板(滑动层 、塑料板、绑钢筋、支模、浇注) 至全部完成临时端刺范围内 临时挡块施工底座板温测量及后浇带连接浇注常规区及临时端刺区设标网修正测量 轨道基准点测量 安装定位锥粗铺轨道板精调轨道板、封边、灌注 垫层砂浆布板计算浇注临时端刺中部 固定连接轨道板张拉锁连接、宽接 缝浇注侧向挡块施工轨道板与底座板锚固连接与下一个单元的连接施工轨道板窄接缝施工1.

2、基本规定路基上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支撑层摊铺粗铺轨板精调轨道板、封边、 灌注砂浆轨道板窄接缝施工轨道板张拉锁连接、宽接 缝浇注轨道板按设计锚固连接检查验收布板计算1.2 施工文件 1.2.1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内容获取相关施工设计文件。 1.2.2施工文件含标准设计图纸、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线 下旅工单位提供的CPI、CF II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分析评估报告、线路中桩表、水准 点表、线路高程及中线竣工测量资料等。 1.2.3设计文件包括线路平面图、线路纵断面图,车站平 面布置图、线路诸表、桥梁平纵断面布置图、无缝线 路铺设图、设计说明和相关专业

3、设计图等。 1.2.4施工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审查核对后方可使用。1.3施工调查l1.3.1施工前,应熟悉经批准的施工设计文件, 收集与轨道工程施工有关的线下工程竣工资料 、施工记录及变更设计文件,并复核。l1.3.2施工调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l 1调查沿线交通、水源、电源、地方材料、 劳动力资源等情况。l 2落实钢轨、轨道板、轨枕、道岔、扣配件 等主要材料来源。l 3核查沿线的各种电力、通讯线路和临时建 筑物等建筑限界。1.3施工调查l 4收集沿线水文气象资料及环境等有关情况 。l 5了解可作为钢轨铺设基地和停留工程列车 的条件。选排进料通道和卸料、存料场地。l 6调查与既有线接轨点及相邻车站情

4、况,如 线路标准、客货流量、车站股道数量等。l 7了解与轨道工程有关的线下工程施工进度 ,分析轨道工程进度计划实施的可行性。1.4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l1.4.1轨道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 计,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及进度计划提出明 确的要求。当施工组织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发生 变化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l1.4.2 施工单位应提前编制无砟轨道各分项工 程、各工序的工艺细则,长大隧道、特大桥、 过渡段等特殊地段的施工方案。l1.4.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下列资料编 制:l 1)施工合同。l 2)设计文件。1.4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l 3)施工调查资料。l 4)企业资

5、源配置及施工水平。l1.4.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l l 编制依据从原则。l 2工程概况。l 3施工总体方案。l 4大、小临工规划(轨枕和轨道板预制场、混凝土拌 合站、过渡工程、水、电、道路、通讯,临时房屋等) 。l 5项目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l 6劳动力组织及人员配置计划。l 7机械及检测设备调配计划。1.4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l 8材料供应计划。l9施工进度计划。l10工程运输计划。l11施上测量方案。l12沉降变形观测方案。l13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l14工期保证体系及措施。l15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l16质最保证体系、创优规划及措施。l17文明施工和环保体系及措施。

6、l18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1.4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l1.4.5当设计发生变更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应及时进行调整。l1.4.6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调艳后的实施性施 工组织设计应报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后 实施。1.5施工人员培训及机械设备准备l1.5. 1施工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 后持证上岗。l1.5.2无砟轨道施工应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性能可靠的无砟轨道成套施工装备。l1.5.3施工前应根据质量控制需要设置检测机构 ,并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1.5施工人员培训及机械设备准备l1.5.4施工检测设备主要包括:无砟道床混凝土 质量和绝缘性能检测设备,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检测设

7、备,高精度测量控制系统等。l1.5.5各施工检测设备在使用前应经有资质的检 验,单位校验并鉴定,不合格者不得使用。1. 6工艺性试验l1.6.1无砟轨道施工前,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对混 凝士支承层、混凝土底座、桥面保护层及抗剪凸台、 混凝土道床板浇筑或轨道板铺设、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灌注等重要分项工程和关键工序进行工艺性试验。l1.6.2工艺性试验应包括工装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运 转。l1.6.3在工艺性试验过程中,应强化学习和贯彻各项标 准和技术指南,确定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质量 控制措施、试验检测手段,合理配置劳动力及组织物 流,检验所配备工装设备的施工能力。l1.6.4工艺性试验工程

8、应经检验评估合格、确认施土工 艺可靠后方可全而展开正线无砟轨道施工作业。1 .7无砟轨道铺设前与线下工 程工序交接1.7.1无砟轨道工程施工前与线下工程工序 交接程序见图1.7.1。 1.7.2 无砟轨道施工对桥梁的要求应符合 下列规定:l1桥面中线、高程、宽度及平整度应符 合设计要求,其施工允许偏差应l符合表1.7.1的规定。 1 .7无砟轨道铺设前与线下工程工 序交接线下工程竣工测量线下工程主体验收合格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线路基桩和相关资料交接资料复核线路基桩复测路面状态检查 沉降变形 分析评估合格检查结果 评估完成交接手续满足设计要求不 合 格不 满 足 设 计 要 求1 .7无砟轨道铺

9、设前与线下工 程工序交接l1.7.2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 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 评价牙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应延长观测期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 措施。l1.7.3桥涵主体上程完上后,沉降观测期一般 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 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2个月。观测数据不 足或一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 当延长观测期。1 .7无砟轨道铺设前与线下工 程工序交接l1.7.4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一般 不应少于3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 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l1.7.5路基、桥涵、隧道沉降变

10、形观测资料应 齐全、翔实、规范,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 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 2006128号)的规定,并及时整理、汇总分析 ,提交相关单位作为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依据 。1 .7无砟轨道铺设前与线下工 程工序交接l1.7.6无砟道床施工前应由建设、设计、咨询 、施工和监理单位组成的验评小组对沉降变形 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分析评估报告 。l1.7.7无砟轨道施工单位接收经评估合格的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后方可进行无砟 轨道施工。l1.7.8无砟轨道施工前,线下工程主体应全部 完工,并经检验合格。1 .7无砟轨道铺设前与线下工 程工序交接l1.7.9无砟轨道工程与线下工程工序交

11、接应在 轨道工程施工一个月前进行,并应成立专门的 线路交接小组。线下单位应向轨道施工单位提 交线下构筑物竣工测量资料、桩撅和与轨道工 程有关的变更设计、线下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 格报告等资料。1 .7无砟轨道铺设前与线下工 程工序交接l1.7.10无砟轨道施工前应接收线下工程移交的 CP I、CP I I控制网及竣工测量资料,并复测 CP I、CP II控制网、中线桩和路面(含路基面 、桥面和隧道仰拱填充层顶面)高程、平整度 及几何尺寸等,核实中线和高程贯通情况 。 复核时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联系有关单位 予以解决。l1.7.11 无砟轨道施工对路基的要求应符合下 列规定:1 .7无砟轨道铺设

12、前与线下工 程工序交接l 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 求。l 2路基面中线、高程、宽度及平整度应符合 设计要求,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7.11的 规定。 1 .7无砟轨道铺设前与线下工 程工序交接表1.7.11路基面中线、高程、宽度、平整度允许偏差序 号项目允许偏差 (mm) 1中线102高程103宽度不小于设 计值 4平整度10/2.5m1 .7无砟轨道铺设前与线下工 程工序交接1.7.12 无砟轨道施工对桥梁的要求应符合下列 规定:l 1桥面中线、高程、宽度及平整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7.1的规 定。 1 .7无砟轨道铺设前与线下工 程工序交接表1.

13、7.12 桥桥面中线线、高程、宽宽度、平整度允许许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中线10 2高程0 -20 3相邻梁跨梁端桥面 之间、梁端桥面与 相邻桥台胸墙顶面 之间的相对高差104宽度士10 5平整度5/1m1 .7无砟轨道铺设前与线下工 程工序交接l2桥面防水保护层表面应平整密实、流水畅通, 不得有疏松、起砂、脱皮、损伤等现象。周边 新旧混凝土粘结牢固、密贴。保护层的平整度 允许偏差:3mm/1m 1.7.13 无砟轨道施土对隧道的要求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隧道底板及仰拱填充层表高程和横向坡度应 符合设计要求,高程允许偏差为15mm。坡 面应平顺,确保水流畅通、不积水。 2 隧道中线允

14、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控制测量2. 1一般规定2.1.1 线上下工程完.工.后,线下施工单位应向 无砟轨道施工单位移交线下工程控制测量成果 资料及控制桩点。1 移交的侧量成果资料应包括:l 1)设计移交的CP, CP控制点坐标成果 和施工单位的加密的导线或GP5控制点坐标成 果表及点之记;l 2)设计移交的二等水准点和施工单位的加密 水准点成果表及点之记;2 施工控制测量l 3)相应的测量成果报告2 移交的控制测量桩点应包括:l 1)设计移交的CP, CP控制点坐标成果 和施工单位的加密的导线或GP5控制点l2)设计移交的二等水准控制点及施工单位增 设的水准点。3交桩一般由建设单位主

15、持,线下工程施工单 位、无砟轨道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共同参加完 成。 2.1.2完成测量成果交接后,轨道单位应复测线 下施工单位提交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复测使 用的仪器精度等级应符合表2.1.2的规定。2、施工控制测量表2.1.2线下工程控制网复测使用仪器要求测量类别仪器名称标称精度不低于以下要 求 CPGPS接收机 双频5mm+1ppm CP(GPS)GPS接收机 双频5mm+1ppm CP导线全站仪2”2mm+2ppm 二等水准水准仪1mm/Km2 施工控制测量2.1.3 复测的精度等级和测量方法应与原控制网 测量相同,各级控制网的复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l1 基础平面控制网CP的复测宜单独进

16、行。 当CP,C P II复测同时进行时,应分别处理 数据。l 2 线路平面控制网CP II的复测可与加密工作 同时进行,但加密点的数据处理应在完成 CP数据处理的墓础上进行。2 施工控制测量l 3高程复测应采用几何水准测量进行。 2.1.4复测线下工程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应符合下列规定。l1 GPS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表2.1.4-1的规 定。 表2.1.4-1 G PS测测量精度指标标控制网 级别基线边 方向中 误差()最弱边相对 中误差可重复性 测量精度 (mm)相对点位 精度(mm ) CP1.31/170000108+D10-6CP1.71/10000015102 施工控制测量l2 导线测量的精度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1.4-2的 规定。表2.1.4-2 导线测量的精度及主要技术指标控制 网级 别附合 长度 ( km )边长 (m)测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