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规划设计-带案例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1490898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24.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规划设计-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居住规划设计-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居住规划设计-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居住规划设计-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居住规划设计-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规划设计-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规划设计-带案例(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住区规划设计n桂林工学院艺术设计系n黄铮nso-so-唐洛阳平面复原示意图 一、居住区规划演进与发展n历史演进n五十年国内发展n居住区规划设计展望n历史演进n奴隶社会井田制n秦汉“闾里” 1平方里(17hm2 )n曹魏邺城居住单位“里”30hm2n唐-“坊”大的650步550步(80hm2)n小的350步 350步( 27hm2 )n最多时居住100万人口,有严格管理制度,n设置坊墙、坊门每晚宵禁。n北宋里坊制度松动。夜市出现,住宅n商铺面向街巷。n明清规划布局街道分工完善。n五十年国内发展n50年代:“工人村”初期1-2层,邻里单位形式、行列布置、出行不便。n中期3-4层,周边式布置(苏联

2、模式),利于邻里关系,朝向差,采光通风不良n后期4-5层,大为改善,吸取邻里单位、街坊优点注重设施配套。n统一投资、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60-70:大跃进、文革二十年 散、乱、差 公用配套稀少 行列式 无建筑艺术可言1980-2000: 福利型转向商品型 多样性创作 结构组织多元化小区功能布局观念更新 增强了以人为本环境意识居住区规划设计展望 集约化: 社区化: 生态化: 颐养化: 智能化:二、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 第一节:居住区组织构成: 1.居住区基本要素: 自然:区位、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 人工:建筑及工程设施 人的因素:人口结构、素质、居民行为、生理心理 社会

3、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地域文化、邻里关系、物业管理2.分级构成:物质要素精神要素3.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第二节:设计基本原则与任务要求:2.内容与成果:第三节:基地条件分析n一.不良地质:n1.冲沟n2.崩塌n3.滑坡n4.断层n5.岩溶n6.地震n一.不良地质:三、住宅与住宅组群 1.日照、朝向、通风和防噪 2.住宅平面 3.单元式住宅的类型与户型 4.群体组合 5.节约措施n1.日照、通风、朝向和防噪n日照标准:冬至日、大寒日为标准。n旧城区改造可酌情降低日照标准,但不低于大寒日日照一小时。日照间距:群体住宅中为保护每户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 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4、通风:n朝向:n噪音:n2.住宅平面n各类房间标准:n卧室:13.93-11.30-6.30n厨房:4 n起居室:n厕所、浴室n楼梯间、电梯间、走廊、过道3.单元式住宅的类型与户型4.群体组合 组织结构与布局变化趋向: 1.主题化与均好性 2.居住组团小型化与私密性 3.道路交通环境的人性化与和谐性规划布局形式5.节约措施 1.选址适宜、保护耕地、不占良田,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避免大开大挖,利用 不良低端。 2.控制技术经济指标 3.选择节地节能好的住宅建筑类型及布置方式 4.注意边角区域、阴影区的最小限度四、道路与停车规划设计n道路功能n道路类型、分级n路网规划n机动车及停车设施n自行车

5、及停车设施n步行道n无障碍设计n道路功能1.交通:通勤性交通和生活性交通最大限度保证安全、舒适和便捷。后二项应有良好可达性、保证不被前二项交通干扰。居民出行类型、方式、流量、流向。交通可达性:上下班、公交站点位置距离、购物交通、人车交通分流与安全性。交通组织模式:人车分行、人车混行。2、道路景观:动态景观、静态景观3、街道生活:有较强引力场道路景观n道路类型、分级:n居住区(级)道路n居住小区(级)道路n组团(级)道路n宅间小路n道路设计规定:n1.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周围道路相连,其出入口之间间距不应 小于150Mn2.小区主要道路有两个对外联系的通路出入口n3.居住区主要道路

6、(10m以上)与城市道路相交时夹角不小于75n4.尽端路长度不超过120M,在尽端设1212的回车场n5地面坡度大于8%应辅以梯步,并设自行车推行车道。n6沿街建筑物超过160M设置宽度和高度不小于4M的消防通道。建筑物长度超多 80M时应在底层设人行通道n停车位n路网规划n人车分行:20年代美国纽约郊区雷德朋居住区实施。保持区内安静舒适,车行道 设在住宅组群周围,以枝状或尽端路伸入组群内,在尽端设置停车场或回车场。 周边环路+尽端路。可采用空间立交。n人车混行:私人汽车不多地区,经济方便。互通式、环状尽端式或两者结合。150人车分行人车混行高架步行系统n机动车及停车设施n双车道7.5-8.0M;三车道10-11M;四车道13-15M;六车道19-22Mn自行车及停车设施n步行道n步行和布置道路附属设施(管线、邮筒、废物箱、交通标志等)和绿化。n步行道最大限制坡度为8%超过6%铺设防滑设施,超过8%应设台阶。n无障碍设计五、竖向设计六、公建用地规划设计七、综合技术指标八、景观绿地系统九、设计实例十、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