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模拟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8749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模拟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模拟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太原市2017 届高三模拟试题(一)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1 至 8 页,第卷9 至 10 页。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含蓄即含而不其、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

2、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这为合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

3、浅,不如人意深。”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 ,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 “景” 、 “味”、 “韵”是有限的,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 、 “景外”、 “味外”、 “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到了两宋, 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 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 现于言外, 若温庭筠 鸡声茅店月, 人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 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

4、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荃” “得意而忘言”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降至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禎直承了严羽“得意忘言”的含蓄说。他盛贊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意忘言之妙”。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形中”,所以须“脱形写形” ,说谢灵运诗就是“多取界外,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惟有“象外“ “言外”才会“四表无穷”。

5、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邀、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丁一股文学潮流,至今天不衰。(摘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含蓄表现在诗歌内容上是指诗人把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的旨意说得隐约模糊,让人捉摸不透,如李商隐的无题。B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C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这也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D早在先秦诗歌中,含蓄手法就

6、有运用,但“含蓄”一词真正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应该源于中唐时期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来证明”,在唐代营造“象外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B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 “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这与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相同的。C两宋时期, 含蓄已经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了,这种评价诗文的标准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D严羽提出了“得鱼忘签”“羚羊挂角”等说法,可见他更强调诗歌深妙的义理,对于诗歌的语言表达则不必过于深究

7、。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这也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B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但这种手法的运用仍然是无意识、不自觉地。C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诸多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D王士祯认为盛唐诗“意蕴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不失环中”, 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含蓄手法的运用已较成熟。(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给

8、我打只山鹰吧田洪波“给我打只山鹰吧。 ”那天,政治队长路过我看守的庄稼地,有一搭没一搭地撩了撩眼皮对说我说。他的话对我无疑是圣旨,我只有鸡啄米点头的份儿,同时,我下意识地正了正肩膀上的火药枪。“我要用鹰的胆当药引子,给我娘治病。 ”太阳光下的政治队长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你枪法好,一定要给我打只山鹰。”然后,他倒背着手往大队部走去。我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这之前,我找过政治队长,让他想办法帮我回城。我给他拎去了两只野兔。政治队长先是表扬我庄稼地看守得比较好,近一时期,基本没看见谁家的牲畜糟踏蹋庄稼,然后才淡淡地扫了一眼那两只野兔,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我知道回城的希望就在他手里攥着,而看守庄稼地

9、的轻松活儿,也是他派给我的。有一瞬间,我觉得那两只野兔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意。现在,他让我打只山鹰给他,这是我回报他的最好机会。我从小在山区的爷爷家长大,对用枪打个飞禽走兽什么的,远比其他人得心应手。其实,村里各家各户的牲畜很少有糟蹋庄稼的,似乎大家都知道那绝没好果子吃。这样的日子就常让我感到无聊,有麻雀什么的从天上飞过,我就举枪向它们瞄准射击。我记不清打了多少麻雀,只记得村里的孩子常疯了一样地抢食,把它们拿回家,糊上泥烤着吃。我的枪法越来越炉大纯青,村里佩服我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孩于们,总是在空闲时,巴望着两只眼睛跟在我身后。我很享受被前呼后拥的日于,但现在,一切都被打破了。给我打只山鹰吧

10、。我不断在心里重复着政治队长的嘱托。我很乐于接受这样的挑战,山鹰我不止一次地看到过,我一直懒得打它们。在我的印象中,山鹰肉好像不是很好吃。第一天,我没有看到山鹰的影子。随后很多天也没看到,我有点急,并且开始失眠,梦里全是山鹰煽动着翅膀从我眼飞过。给我打只山鹰吧,政治队长的声音,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响在我的耳畔。看护有无牲畜糟蹋庄稼已经不重要了,我的眼里全是山鹰,我相信,它不会不从我的头顶上飞过。七月的天老爷说变脸就变脸,刚刚还是日头高照,转眼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可我任凭自己站在风雨里,就是不忍心错失山鹰飞过的机会。我被大雨淋感冒了。在孙大娘家的热炕头上,我说起了胡话,一遍遍念叨着山鹰,把孙大娘念

11、叨得懵懵懂懂的,一个劲儿问旁边的邻居,说这好好的孩子怎么了。邻居也纳闷,说他唠叨的什么英啊英的,该不会是对象吧?尽管,我依然感到揪心地头疼,眼睛也要炸裂似的,但在第二天的午后,还是不顾孙大娘的劝阻,又背上火药枪去了庄稼地里。仍然没有山鹰的鬼影子,我感到天塌地陷般的奇怪。我的眼前,一会儿是多病的父母,一会儿是矫健的山鹰:山鹰,我的山鹰,你在哪儿?有几次,我垂头丧气地坐在庄稼地里,用土坷垃狠命地砸向庄稼。我想不明白,山鹰为何就是不出现?在希望它救我于水深火热之时?给我打只山鹰吧。这声音渐渐轰成了耳鸣似的回响。它让我沮丧,让我焦躁,让我感觉嗓子冒了烟似的难受。我举枪望日,看到的不是山鹰,而是在某一天

12、的某一刻,政治队长那张狐疑的脸。“队长,能再等等吗?”我听到了自己声音里的哭腔。结果,没多久,政治队长就派我和大伙一块儿干活了。我不知道自己又等待了多少时日,只记得后来我的枪被人收去了,对方给我看了禁止打猎和私藏枪支的通告。这对我无疑是个打击。我找他们要枪,找他们说理,但他们却斥骂我为精神病。我据理力争,我不是什么精神病,我只是想打一只山鹰,给政治队长打一只山鹰。孩子们还是崇拜我的,他们给我找了一支类似枪大小的粗木棍。这样,我每天就又有事干了。只要我一有空闲,我就会提着那支木棍,趔趄在庄稼地里,寻找山鹰的鹰子。我不断地把它举起来,对着蓝天胡乱瞄准。那天,头发有些花白的政治队长告诉我,拨乱反正了

13、,你可以回城了。我笑了,我说我不回去,我还没有打到山鹰,我怎么可以空手回去呢?我看到政治队长朝我暧昧地笑了一下,大伯常和我絮叨起这些往事,每次,他都用那支朽木棍不断敲打着地面,一遍遍地向我发问: “洪波,你说,咋就没了山鹰呢?(选自百花园原创版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头强调政治队长的话“对我无疑是圣旨,我只有鸡啄米点头的份儿”,既直接刻画出队长的强势,也体现了一个小人物的卑微。B小说插叙“我”从小在山区长大,比别人更擅长打飞禽,既照应了上文政治队长对“我”的枪法的评价,同时,也为后文“我”的枪被收缴埋下伏笔。C小说中的“我”为了打山鹰,无惧

14、于风雨,无惧于疾病,后来拨乱反正,可以回城了,还念念不忘打鹰,体现出“我”内心的扭曲。D政治队长“朝我暧昧地笑了一下”,表明他看到我坚守承诺,不打到山鹰绝不回城,内心充满赞赏。5小说中政治队长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 分)6小说反复出现“给我打只山鹰吧”,请你探究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一辈子就做一件事记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赵忠贤詹媛赵忠贤1964 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除去搞国防任务的五年,一直从事超导研究,他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探索高温超导体。超导现象最子由一位荷兰科学家于1

15、911 年发现, 指某些材料在低于一定的临界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现象。“假如超导现象能在常温下实现,远程超高压输电将没有损耗,能节省很大电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王玉鹏说,医疗中常用的核磁共振仪器,其核心部件就用超导磁体。在探索十余年后,赵忠贤迎来了第一个科研高峰1987 年 2 月,他带领团队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并在国际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组成为BaYCuO。国际上很多实验室验证了中国的工作,掀起了国际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赵忠贤因此于1987 年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 物理奖,他也成为首次获此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一成果在1989 年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集体一等奖。随后, 低谷不期而

16、至。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 国际物理学界在通过铜氧化物超导体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上遇到了瓶颈。国内的研究也遇冷,有人转投其他领域,但赵忠贤却坚持要坐“冷板凳” 。“热的时候要坚持,冷的时候更要坚持。”忆及这段往事,他说,“我当时很正常,不痴迷也不呆傻。我认为超导还会有突破,所以才坚持。”多年的坚守之后,赵忠贤科研人生的另一个高峰出现在了“大家想都不敢想”的方向上赵忠贤与国内的同行分别打破了国际物理学界普遍认为的40K 以上无铁基超导的“禁忌”。2008 年,赵忠贤带领其团队不仅发现了系列50K 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还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 55K 的纪录, 这项研究又为他贏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而他本人则在2015 年被授予国际超导领域的重要奖项一Matthias 奖。在跌宕起伏之间,赵忠贤对 “初心” 的追逐从未变过,用他的话说:“我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寻找更好的超导材料。”中国的一系列成果发布后,美国科学杂志曾发文盛赞:“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