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8677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区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区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区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区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区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区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区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唐耀辉戴诗平湖南是一个以丘陵和山区为主的农业大省。如何在既有的自然条件下,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湖南各级党委、 政府必须面临的课题。近年来,炎陵县在发展山区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炎陵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土地总面积2030 平方公里,辖6 镇、9 乡、202 个村,人口18.1 万。全境 86.9%为山地地貌,森林覆盖率达82.6%,年平均气温17.2C,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植被完好,水源丰富,三条水系贯穿全县东、南、西三片流域,形成三个粮食主产区;山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为优质水果、蔬菜优势产区;海拔落差大,山区立体气侯明显,适宜

2、众多名优农产品生产;境内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环境污染少, 具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业基础。已有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基础,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条件;而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确定山区农业的发展路径,则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大力发展生态型特色农业所谓生态型特色农业,就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物质手段和区域内独特的优势农业资源,开发和生产出品质优、价值高、 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具有绿色或无公害特点的特殊农业类型。生态型特色农业以“特”、 “优” 、 “名” 、 “精”、 “新”等为基本特点,突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赢利性。主要内涵是:突出环境特色,发展绿色产品;突出物种特色,发展珍、野

3、、稀、名、特产品;突出气候特色,发展土特产品。利用山区独特的立体气候,近些年来,炎陵县在发展生态型特色农业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水果产业:炎陵水果以品种多、品质优而闻名。柰李、椪柑、温州蜜柑、新世纪梨等都曾被评为省优质水果。多年来, 该县把发展优质时鲜水果作为一项振兴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立体布局,适度规模经营,优质高效”的原则,建立商品水果生产基地,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该县在全省率先从台湾引进梨套袋栽培新技术,后来又创造性地推广应用到柰李、黄桃等果树品种,使得果实品质提高,深受市场欢迎,效益成倍增长,带动了全县时鲜水果的发展。至目前

4、,全县水果总面积发展到5.6 万亩, 预计 2008 年水果总产1.5 万吨。 重点打造的几个水果优势产业带(产区) ,已初具规模:柰李产业带,基地面积发展到2850 亩;黄桃产业带,基地面积发展到650 亩,占全县黄桃面积的一半;早熟梨产业带,重点发展新世纪、翠冠等早熟梨面积3760亩,基地村民人均增收500 余元,使当地的农民乘上了“致富快车”。全县无公害套袋水果面积发展到7000 亩。通过推广水果套袋技术,果型、颜色、口感与同样的水果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价格比同类型水果几近翻倍,并且形成了品牌。二是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全县蔬菜播面3.2 万亩,总产3.0 万吨,逐步成为我县种植业的

5、主导产业之一,尤其是高山反季蔬菜、早春时鲜蔬菜、 无公害蔬菜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蔬菜生产的效益,全县高效蔬菜已发展到1 万亩。外销型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4000 亩。尤其是反季节蔬菜,更成为各大商场青睐的卖点。星光千亩基地建立了“栽培微环境生产过程产品采收产品包装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创建了星光绿色蔬菜品牌。产品直销广东、香港和台湾市场。三是生态茶产业: “神农剑”茶是炎陵县的名茶,曾被评为省名茶。我们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在全面提升“神农剑”茶质量、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重点优化生产经营体制, 组建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今年已产茶100

6、0 公斤,产值 50 万元。充分发挥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建成高山乌龙茶基地面积1200 亩, 2007 年 11 月送样参加全国第七届“中茶杯”评审, 所产两个样品均被评为一等奖。计划在 3 年内建立低海拔乌龙茶基地,使生态茶成为炎陵的又一品牌。四是食用笋产业:经国家农业部批准,今年启动了21 万亩笋竹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通过引鞭扩面、新种扩面、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来增加笋竹林种植面积。积极引导林农开发高效笋竹林开发示范片(点),逐步实现“县有示范片,乡镇有示范点,村级有示范园,农户有示范块”的局面。至目前,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达5 个,基地认定面积26.2025 万亩,认证产品产量285

7、35 吨,其中食用笋21 万亩 8000 吨、南方早熟梨2.4525 万亩 500 吨、稻米 2 万亩 18000吨、柰李 0.6 万亩 2000 吨、名优茶0.15 万亩 35 吨。绿色食品认证数达3 个,基地认定面积0.8 万亩,认证产品产量54000 吨。二、着力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以工业化的理念来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这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农业现代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反观传统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加工转化率低。我国农产品加工程度不到,增值不到.倍。目前多数农产品还是原状地进入消费市场。而发达国家

8、都把农产品的加工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美国80%以上的农产品都进行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农业初级产品经过精深加工增值5 倍左右。二是规模化程度低。目前我国有.亿农户, 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户均耕地只有.亩, 相当于美国的/。同时,因为分配承包地肥瘦搭配、远近结合,这.亩耕地又被分成若干块。这种分散、小规模、 粗放式生产既增加了农产品的单位成本,也难以控制产品质量,从而导致生产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三是标准化水平低。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差,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 认证体系尚不健全,导致农产品整体质量不高,特色型、 科技型精深农产品较少,缺乏知名品牌, 抵御出口市场风险和突破技术壁垒的能

9、力不强。四是劳动生产率低。由于人多地少,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二产的/、三产的/左右。据有关资料,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而我国占近;发达国家每个劳动力平均年生产谷物吨、 肉类吨, 分别相当于我国平均水平的倍和倍。这种情况在炎陵这样的山区县尤其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推进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就是用工业化的理念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把农业工业化作为改造农业的主要方向。美国、 加拿大等国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和低廉能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同时建立各种专业化的农业服务公司,大大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据有关数字, 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全国从

10、业人员的,而为农业配套服务的人员则占。我国在改革开沿海地区把工业化引入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也取得明显成效。山东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带动全省/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农产品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出口创汇占全省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同时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也逐步健全。实践表明,农业工业化已成为传统农业通向现代农业的桥梁。炎陵县推进农业工业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一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协会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与市场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带动辐射作用,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近年来,该县出台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龙头企业从用地用电、优先贷款

11、、 财政贴息、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扶持。目前,中冠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来喜鹅业、 金工木竹制品公司、霞阳板业、 神农粮油公司4 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中冠公司联结了全县7 个万亩以上笋竹基地的乡镇,带动农户2 万余户,受益群众8万余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60%;福来喜鹅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为养鹅农户提供鹅苗、技术、防疫、销售等各项服务,对农户饲养的白鹅实行11 元/公斤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化解了农民养鹅的市场风险,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步入快车道,2007 年加工企业发展到249 家,实现加工产值4.11 亿元,比

12、上年增长170.7%。笋竹产业依托基地建设,培育了有上规模的笋竹加工企业20 余家,形成了以中冠、霞阳板业、清新食品公司为骨干,以竹地板、竹胶板、清水笋为主要产品的加工企业群,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二是引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品牌+标准 +规模”的产业经营链条。其中品牌是终端产品实现价格增值的主要手段,没有终端产品的品牌溢价,就没有整个链条价值的提升,风险就无法避免。标准化是品牌的保障,正是由于标准的严格执行,品牌才能有溢价的空间。 标准化的核心就是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高农业产业的素质和水平,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国农产品不是没有品牌,而是大多

13、数品牌都是初级产品, 是没有按标准化要求生产的初级产品,因此,品牌要么做不大,要么半途夭折。而且,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单个农户家庭仍然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单位,也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但由于一家一户规模小、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模式难以集中管理,不利于推行标准化技术以及统一操作规范和技术规程,很难实现农业标准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显得尤其重要。要导入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概念, 构建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 销售各个环节,细化分工,相互协作,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户,提高农村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制定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

14、、包装、储运各个环节的标准,从农田环境、物资投入、生产操作到产品加工实行全过程控制,以保证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安全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规模化就是将产业链模式复制放大,取得规模效应。 要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改变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模式, 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当前,要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支持农民的土地有序流转,使土地向经营能手集中。要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采取订单方式组织生产,突破区域和家庭界限,联结从事同类生产的农户而扩大产业群,联结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而延长产业链,联结农村一、二、三产业而形成产业体系,从而大范围地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

15、、努力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 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应运而生。休闲观光农业除了提供采摘、销售、观赏、垂钓、游乐等活动外,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多种文化资源可供参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 让参与

16、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行业,既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像成都、重庆等地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打造的成都锦江区的“五朵金花”、重庆北碚区的“一线八点” ,都是休闲观光农业的成功典型。炎陵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既是农耕文化始祖炎帝陵的所在地, 又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株洲境内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和拥有独特文化遗存的客家人的聚居地,因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于丰富炎陵旅游的内容,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无疑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是打造农耕文化带,再现蛮荒时代先人的生活场景。以此弘扬炎帝 “开拓奉献, 创业争先”的民族精神; 二是打造民族风情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