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8577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 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 )和第卷 (表达题 ) 两部分,共10 页。时量150 分钟,满分150 分。第卷( 阅读题,共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基于全球化信息化所形成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彼此利益不可分割、生死相关、患难与共这一现实状况而提出的一个关于国与国、人与人关系认识及其意义建构的价值理念。这一既根源于现实世界关系状况又着眼于未来世界理想关系建构的价值理念远远地超越了一般共同体的层次和视域,主张发展起一种利益共生

2、、情感共鸣、价值共识和责任共担的共同体伦理意识和精神,建构一种共生共赢共发展的伦理范式或类型。在中国,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可以追溯到礼记礼运篇关于“大同世界”的描写。中华先贤认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儒家孟子主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道家庄子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命题,佛教有“大船愿载千万人”的神谕,这都在某种意义上彰显了命运共同体的意蕴。在当代,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内涵的伦理精神是一种将利己与利他、利国与利群有机结合起来的己他两利主义和己群诸重主义。命运共同体在价值观上反对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反对损人利己的利己主义,也反对那种不顾及个人自

3、由、尊严和价值的所谓绝对整体主义。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指共同体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的共损共荣,亦即任何成员的价值、功绩和名誉,同时也是其他成员乃至整个群体的财富;前者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后者的同时增加或减少。正是通过这一点,命运共同体将自己与其他共同生活形式,尤其是与现代的自由主义社会区分开来。因为在后者这里,人们所拥有的不是共同的利益,而是相同的利益即他们都同样地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满足。同时,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情感共同体,建基于共同的情感追求和情感偏好。“亲仁善邻”“睦邻友好”是情感共鸣的集中表现,此处含有地缘共同体的某些天然情感要素,同时也

4、需要后天的情感沟通和情感提升。那么,是否不是邻居的国家就不能成为情感共同体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伦理传统,并且认为情感共鸣主要是在道德情感、情趣和情志中展开或达成的。而价值共识是命运共同体在精神层面必然生发的伦理品质。命运共同体不意味着没有矛盾,但是因为有着价值共识,所以彼此或多方之间能够本着求同存异、包容互谅、 沟通对话、平等交往的原则来化解矛盾,创设和谐发展的格局和愿景。人类共同体形成价值共识的基础首先必须汇聚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这一点上,从此出发,珍爱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树立好生

5、死与共、休戚相关的伦理意识,反对那种为了个体利益而伤害共同体利益的利己主义行为,就成为命运共同体所必备的价值共识。而责任共担则是命运共同体发展和运行的一种伦理保障。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全球化或“世界历史”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并将继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选自北京大学学报 ,有删改 ) 2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既根源于现实世界关系状况又着眼于未来世界理想关系建构的超越了一般共同体的层次和视域的价值理念。B在我国历史上,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后来,儒释道三家

6、的某些主张也都包含了命运共同体的一些精神内蕴。C命运共同体与现代的自由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将利己与利他、利国与利群有机结合起来,而后者只追求自我利益。D命运共同体内的个体因为有着价值共识,彼此之间能够求同存异、互相包容、 沟通对话、平等交往,所以不会产生矛盾。1D(“所以不会产生矛盾”错,文本第六段“命运共同体不意味着没有矛盾”,D 项曲解了文意。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命运共同体的伦理精义集中体现为利益共生、情感共鸣、 价值共识和责任共担,本质上是一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共同体主义伦理观。B零和思维、 利己主义和绝对整体主义是命运共同体所不认同的,它倡

7、导的是走包容互惠、双向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C “亲仁善邻”“睦邻友好” 是情感共鸣的集中表现,这其中既有地缘共同体的某些天然情感要素,但也离不开后天的情感沟通和提升。D人类共同体的价值共识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珍爱地球、保护环境、讲信修睦、守望相助、加强竞争等都来源于这一基础共识。2D(“加强竞争”无中生有,文本第六段“树立好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伦理意识,反对那种为了个体利益而伤害共同体利益的利己主义行为,就成为命运共同体所必备的价值共识” , “加强竞争”不属于其共识范围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命运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的共损共荣,因此,判

8、断一个群体是否具有“共同利益”,关键在于判断利益各方是否“正相关”。B情感共鸣主要是在道德情感、情趣和情志中展开或达成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C命运共同体内的成员享受共同利益,只有在不脱离对人类同伴的责任和对我们居住的地球的责任的时候,才是完全合理的。D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人类正在建构一种共生共赢共发展的伦理范式,来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3B(强加关系。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并非诠释了“情感共鸣主要是在道德情感、情趣和情志中展开或达成的”,而是为了说明相隔较远的国家也能成为情感共同体。) (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

9、面的文字,完成46 题。材料一【本报讯 (记者韩晓东 )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 2012年上升了2.9 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 2012 年上升了0.4 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 年下降超过5 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 个百分点。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 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

10、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 本, 比 2012 年增加了 0.38 本。 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 期( 份) 和 5.51 期( 份),3 与 2012 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 本,比 2012年增加了0.13 本。与 2012 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 年的 29.2%相比,增长了13.5 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

11、“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 有 15.6%的国民倾向于 “手机阅读” , 超过更倾向于 “网络在线阅读” 的国民比例 (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 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 本,较 2012 年提高了1.48 本,其中, 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 8.97 本。另外, 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 2013 年我国08 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 分钟陪孩子读书。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

12、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 年 4 月 23 日 01 版) 附图:材料二今天是第19 个“世界读书日” ,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 本,法国的8.4 本,日本的8.5 本,美国的7 本, 更有论者对国人“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

13、读纸质图书。( 摘自 2014 年 4 月 23 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 难有耐心阅读 “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电子书、微博、微信。 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14 年 4 月 25 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的“阅读危机” 问题, 而且都认为是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阅读形式的

14、改变,造成了危机。B材料一表明中国人主要倾向于阅读纸质书,因此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屏奴” 和网络浅阅读现象,并不是很严重。C材料一对阅读现象的考察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倾向于新闻评论,也具有其新闻价值。D三者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阅读问题,并且暗示读者, 中国人的阅4 读情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4C(A 项,材料一客观分析了我国国民阅读的情况,并未关注“阅读危机”;B项,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不构成因果关系;D 项,并没有暗示“中国人的阅读情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 。)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二项是(4 分 )( )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专业

15、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选择在“世界读书日”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B相对而言,中华读书报的专业性最强,北京青年报和央视网虽然有宏观视野和专家言论,还是显得不够专业。C对于同一阅读现象, “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 “屏奴” “网络浅阅读”等用词的区别,表征了媒体的利益倾向。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传承人类文明,增强社会道德力量的诉求。E三家媒体的读者群体不一样,为了适应读者, 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因而文字上的阅读感觉有很大的不同。5AD(B 项, “显得不够专业”错;C 项, “表征了媒体的利益倾向”错;E 项, “

16、阅读感觉有很大的不同”错。) 6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的阅读形式的理解。(5 分) _ 6答案针对“纸质图书阅读”“手机阅读” “网络在线阅读”三种阅读形式的开展方式、优劣分析、对阅读的影响均可。( 答出一点给2 分,答出两点给4 分,答出三点给5 分) 示例:(1) 纸质图书阅读能培养耐心阅读的习惯,有利于体会作品最原始的味道。但现在比起电子和网络阅读,纸质图书阅读的便携性、容量性有局限。(2) 手机阅读符合移动终端的普及性趋势,能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阅读,或者浏览大范围的信息;但易造成“碎片化”“浅阅读”等阅读弊端。(3) 网络在线阅读能借助巨大的网络信息量,让阅读搜索更便捷,阅读资源更丰富,也符合时代发展, 科技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趋势;不足之处和手机阅读一样,易造成 “碎片化”“浅阅读”等阅读弊端,且阅读信息的真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