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85747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 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 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 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

2、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 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 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 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3、。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答题示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心情? 答案:(1)傍晚时分,微风吹采,惊动了诗人,激起了对友情的渴念,盼友人 来到;诗人谛听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真的好像是友人来了 ;不觉时已入夜,

4、微风吹落枝叶上的露珠,滴落在阶下的青苔之上;可惜 风太小了,不能掀帘进屋来,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 可见全诗紧紧围绕“微风”进行艺术构思,因风而思故人,借风以寄思情, 这微风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是全诗的线索。 (2)颈联写道: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滴落下 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巳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 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诗人感到格外孤独寂寞。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 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

5、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 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 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 理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 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 样的感情 表现手法主要:(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 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 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 志;(1

6、1)欲扬先抑等。 古诗中常用修辞手法:(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 (6)双关;(7)对偶;(8)用典。 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两处反衬都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 寂寞(步骤三)。 2 (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后回答问

7、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 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 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 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 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 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

8、态 ,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3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从意义上看,不同于一般的上下片各成一段,而是前(填数字)句 成一段,后二句成一段。 (2)这首词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一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 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 位忠勇的将

9、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 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 从这对照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想到人民的苦难,想到所有爱 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 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 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 、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 出了“可怜白发生”的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者的壮志难酬一洒同情之泪。 答案(1)九 一 (2)本词最突出的手法是对照。词人前九句

10、极力描绘出整军校阅 、沙场驰骋的战斗画面,写得气势恢宏,言辞慷慨。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 ,陡然跌落千丈,原来前九句,全是梦境,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词 人一切的理想只能寄托在梦中,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空怀凌云壮志,但却报国 无门的苦闷与忧愤。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 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古朴清纯、轻灵飘逸、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 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遒劲有力、活泼 有趣、笔

11、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特色;(3)指出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怨 盖嘉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 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 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 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 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2(20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12、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 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 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 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 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 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第

13、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 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 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 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 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 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

14、种 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 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 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 朦胧、想看又不愿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3年全国)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 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 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 的“诗眼”分

15、别是哪一个字?为栉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 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 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全国卷) 木兰花 宋 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 花间留晚照。注般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 细皱纱觳;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 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 蝶飞舞,春乌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 首词上半阙的一个重要词语是“渐觉”,正是这个“渐觉”引出了词人对春天景色 的富有层次的感受,先是春水,后是柳烟,再后是杏火。上半阙另一个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