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7486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chap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chap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chap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chap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ap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 分子的极性一、分子的极性2、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分子1、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u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的区别判断依据u分子的极性不仅与键的极性有关,还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注意:第三节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空间构型对称的分子往往为非极性分子如CH4, CO2, CCl4, BF3空间构型不对称的分子一般为极性分子如H2O, SO2, CHCl3二、表示分子极性的物理量偶极矩1、偶极矩:分子的偶极长d 和偶极上一端电荷 q 的乘积。d:正负电荷重心之间的距离。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2、偶极矩的单位:Cm,1D3.3361030Cm如H2S的3.67D=3

2、.67 3.3361030Cm1.221029Cm3、根据偶极矩的大小可判断分子极性的强弱。0的分子必为非极性分子0的分子必为极性分子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常用D(德拜)表示。例6-4:PCl5, NF3, SO2, SO3, CS2, BCl3, CO2, BeCl2中哪些 是极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PCl5 , SO3, CS2, BCl3, CO2, BeCl2极性分子: NF3, SO2例6-5:实验测得NH3=1.66D, BCl3=0, 试判断NH3 和BCl3的空间构型。NH3为极性分子,为三角锥形;BCl3是非极性分子,为平面三角形。分子间作

3、用力和氢键1、永久偶极-极性分子本身所固有的三、分子的偶极类型非极性分子置于电场中2、诱导偶极: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的偶极。3、瞬间偶极:在某一瞬间,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会发生不重合的现象,这时所产生的偶极。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3-2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化学键的键能一般在1.0102 kJ mol1 数量级,而分子间作用力只有几个到几十个 kJ mol1。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一、取向力两个永久偶极间存在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定向作用力 。取向分子离得较远取向力本质是静电引力,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二、诱导力由于诱导偶极永久偶极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分子离得

4、较远分子靠近时诱导力本质是静电引力,存在于 极性分子之间、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 子之间。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三、色散力由于瞬间偶极而产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一大段时间内 的大体情况非极性分子的瞬间偶极 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一瞬间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分子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非-非非-极极-极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永远存在于分子间的吸引力 作用能比化学键小12个数量级 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作用范围只有几个pm 三种力中主要是色散力(除H2O外)四、分子间力的特点分子间作用力的分配 (kJmol-1)分子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总和 Ar 0.000 0.000 8.5 8.5 CO

5、 0.003 0.008 8.75 8.75HI 0.025 0.113 25.87 26.00 HBr 0.69 0.502 21.94 23.11 HCl 3.31 1.00 16.83 21.14 NH3 13.31 1.55 14.95 29.60 H2O 36.39 1.93 9.00 47.31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 导致沸点升高CH3CH2CH3 CH3CH2CH2CH3 CH3CH2CH2CH2CH3 b.p. -44.5 b.p. -0.5 b.p. 36 随分子结构密实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导致沸点下降CH3CH3CH2CH2CH2CH3 CH3CH2CHC

6、H3 CH3CCH3 CH3 CH3b.p. 36 b.p. 28 b.p. 9.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五、分子间力的意义: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气化热、熔化热、蒸气压 、溶解度及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HeNeArKrXe分子量小大色散力小大分子间力小大沸点熔点低高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一. 氢键存在的证明3-3 氢键氢键也是很弱的力。同族元素的氢化物性质的不同就是由氢键引起的。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二、氢键的形成u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X (如 F,O, N )形成共价键的Hu有另一个电负性大、有孤对电子的原子 ( 如F,O,N )又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如 HF分子之间的氢键,F H F H 氢键的形成

7、有两个条件: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 氢键的表示方法如右图所示三、 氢键的结构特点HXYRrd 2. 饱和性和方向性 由于 H 的体积小,1 个 H 只能形成一个氢键 。 由于 H 的两侧电负性极大的原子的负电排斥,使两 个原子在H两侧呈直线排列。除非其它外力有较大影响时,才改变方向。3. 氢键的强度介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之间,其大小和 H 两侧的原子的电负性有关。FHF OH O NH N E/kJ mol-1 28.0 18.8 5.4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氢键有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H ONOO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四、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1、对分子熔沸点的影响H2O,NH

8、3,HF是各主族熔沸点最高的氢化物分子间的氢键使熔沸点升高。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有分子内氢键m. p. 44 45 没有分子内氢键m.p. 113 114 分子内的氢键使熔沸点降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2、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若溶质能与溶剂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则会增大溶解度 。形成的氢键数目越多,溶解度越大。如CH3OH , C2H5OH与H2O混溶.分子内形成氢键,溶解度降低。COOH OH -COOHHO-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 化学键的种类与特点.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及它们的形成过程 2. 晶格能的意义及应用BomHaber循环进行计算,晶格 能对离子化合物熔点、硬度的影响 3. 共价键的主要理论.Lewis结构,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VSEPR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及应用。 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讨论一些常见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并由此推出中心原子的杂化态, 5. 应用分子轨道理论能够写出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 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分析键级和磁性。 6. 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第六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小结作业题P583-584: 1、9、10、12、17其他的做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