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7486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17.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CH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CH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CH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CH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第 四 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本章提要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决定了机器的使用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是以机械零件的加工表面和表面层作为分析和研究对象的。本章旨在研究零件表面层在加工中的变化和发生变化的机理,掌握机械加工中各种工艺因素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来控制加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满足表面质量的要求。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5.15.25.35.45.4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表面粗糙度及其影响因素机械加工后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振动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及其控制内容提纲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4-1 加工表面质量的基

2、本概念一、概述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不仅指加工精度,而且包括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后的零件表面实际上不是理想的光滑表面,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表面粗糙度、冷硬、裂纹等表面缺陷。虽然只有极薄的一层(几微米几十微米),但都错综复杂地影响着机械零件的精度、耐磨性、配合精度、抗腐蚀性和疲劳强度等,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因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零件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表面物理力学 性能的变化表面微观几 何形状特征表面层冷作硬化表面层残余应力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表面质量的含义(内容)4-1 加工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一、概述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4-1 加工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一

3、、概述表面粗糙度:是指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其波长与波高的比 值在L1/H140的范围内,波距1时, 0, 1.4区域称为惯性区,在该区增加振 动体的质量,可减小振动振幅。 频率比的影响2、强迫振动的特征4-6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与抑制二、强迫振动的数学描述及特定动态放大系数: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2、强迫振动的特征4-6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与抑制二、强迫振动的数学描述及特定幅频曲线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静刚度k=F0/A0是工艺系统本身的属性,在线性范围内,可 以认为它与外载荷无关,动刚度kd除与k成正比外,还与系统阻 尼、频率比和阻尼比D有关。静刚度影响工件的几何形状及 尺寸精度,

4、动刚度影响工件的表面粗糙度。3、振动系统的动刚度4-6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与抑制二、强迫振动的数学描述及特定当系统在周期性动载荷作用下,交变力的幅值与振幅(动态位移)之比称为系统的动刚度。即: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n(4)强迫振动的角相位n相频特性曲线1.相位角总为正值;2.阻尼比等于零时,3.共振时的相位角为90度:4阻尼增大,曲线变缓.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减小强迫振动的措施 减小激振力 调整振源频率 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和阻尼 采取隔振措施 采用减振装置。4-6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与抑制三、减小强迫振动的措施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如果已经确认机械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强迫振动,就要设法

5、查找振源,以便去除振源或减小振源对加工过程的影响。由强迫振动的特征可知,强迫振动的频率总是与干扰力的频率相等或是它的倍数,我们可以根据强迫振动的这个规律去查找强迫振动的振源。 4-6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与抑制四、机械加工过程中强迫振动振源的查找方法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偶然的外界干扰(如工件材料硬度不均、加工余量有变化等),会使切削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工艺系统产生自由振动。系统的振动必然会引起工件、刀具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这一变化若又引起切削力的波动,则使工艺系统产生振动。因此通常将自激振动看成是由振动系统(工艺系统)和调节系统(切削过程)两个环节组成的一个闭环

6、系统。激励工艺系统产生振动运动的交变力是由切削过程本身产生的,而切削过程同时又受工艺系统的振动的控制,工艺系统的振动一旦停止,动态切削力也就随之消失。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一、自激振动的产生及其特征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自激振动: 系统在没有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性振动,称为自激振动,简称颤振。 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1、 自激振动的原理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自激振动: 机械加工过程中,在没有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性振动,称为自激振动;在金属切削过程中的自激振动一般称为切削颤振,简称颤振。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一、自

7、激振动的产生及其特征电动机机床振动系统调节系统 (切削过程)振动位移 y(t)交变切削力F(t)自激振动系统的组成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它由振动过程本身引起切 削力周期性变化,从不具 备交变特性的能源中周期 获得能量,使振动得以维持。自激振动由振动系统本身参数 决定,与强迫振动显著不同。 自由振动受阻尼作用将迅速衰 减,而自激振动不会因阻尼 存在而衰减。自激振动的频率接近于系统 的固有频率,即颤振频率取 决于振动系统的固有特性。 这与自由振动相似,而与强 迫振动根本不同EA1 A0 A2 AE-E+自激振动 特点不衰减的振动w自=w固取决于一周期获得的能量取决于切削过程本身4-7 机械加工中

8、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一、自激振动的产生及其特征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如图2a所示为单自由度机械加工振动模型。设工件系统 为绝对刚体,振动系统与刀架相连,且只在y方向作单自由度 振动。在背向力Fp作用下,刀具作切入、切出运动(振动)。 刀架振动系统同时还有F弹作用在它上面。y越大,F弹也越大 。对上述振动系统而言,背向力Fp是外力,Fp对振动系统 作功如图2b所示。刀具切入,其运动方向与背向力方向相反,作负功;即 振动系统要消耗能量W振入;刀具切出,其运动方向与背向力方向相同,作正功;即 振动系统要吸收能量W振出;产 生 自 激 振 动 的 条 件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一、自激振动的产

9、生及其特征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图2 单自由度机械加工振动模型a) 振动模型 b) 力与位移的关系图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一、自激振动的产生及其特征产 生 自 激 振 动 的 条 件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1)当W振出W振入时,刀架振动系统将有持续的自激振动 产生。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一、自激振动的产生及其特征产 生 自 激 振 动 的 条 件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W振出=W振入+ W摩阻(振入)时,系统有稳幅的自激振动; W振出W振入+ W摩阻(振入)时,系统为振幅递增的自激振动,至一定程度,系统有稳幅的自激振动; W振出 W振入+ W摩阻(振入)时,系统为

10、振幅递减的自激振动,至一定程度,系统有稳幅的自激振动;故振动系统产生自激振动的基本条件是:W振出W振入或 FP振出FP振入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一、自激振动的产生及其特征产 生 自 激 振 动 的 条 件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二、产生自激振动的学说再生颤振 1、再生颤振原理如图3a)所示,车刀只做横向进给。 在稳定的切削过程中,刀架系统因材料的硬点,加工余 量不均匀,或其它原因的冲击等,受到偶然的扰动。刀架系 统因此产生了一次自由振动,并在被加工表面留下相应的振 纹。 当工件转过一转后,刀具要在留有振纹的表面上切削, 因切削厚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引

11、起了切削力周期性的变化, 产生动态切削力。 将这种由于切削厚度的变化而引起的自激振动,称为 “ 再生颤振”。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图3 自由正交切削时再生颤振的产生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二、产生自激振动的学说再生颤振 1、再生颤振原理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切削模型:y0表示前次切削的表面y表示后次切削的表面刀具切出工件时,切削力做正功,切入工件时做负功。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2、再生颤振产生的条件二、产生自激振动的学说再生颤振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l 图a):y比y0超前一个相位角,使刀具在切入工件的半个周期中平均切削厚度比切出时大,平均切削力也大,切削力对系统做

12、的正功小于负功,正功负功,振动消失。l 图b): y与y0同相位角,=0,正功=负功,不产生自激振动。l 图c): y比y0滞后一个相位角,正功负功,有能量输入系统补偿阻尼对能量的消耗,产生自激振动。 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2、再生颤振产生的条件二、产生自激振动的学说再生颤振结论:在再生颤振中,只有当后一转的振纹的相位滞后于前一 转振纹时才有可能产生再生颤振。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一般 01,径向切入=1(切槽、钻等) 车螺纹, =0,无重迭切削 重迭系数越大,由前一次波纹激发的动态力影响越大。重迭系数:前一次切削工件表面形成的波纹面宽度在相继的后一次切削的有效宽度中所占的比例

13、,用表示。 =( B - f ) / B B切削宽度,f 进给量。3、重迭系数对再生颤振的影响二、产生自激振动的学说再生颤振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当纵车方牙螺纹的外圆表面如图所示,刀具并未发生重叠 切削,若按再生颤振原理,则不应该产生颤振。但在实际加工 中,当切削深度达到一定值时,仍会发生颤振,这可以用振型 耦合原理来解释。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二、产生自激振动的学说振型耦合颤振 振型耦合颤振原理工件刀具f纵车方牙螺纹外表面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图6 两个自由度的耦合振动模型a)切削模型 b)动力学模型图6是两个自由度振型耦合颤振动力学模型刀具

14、等效质量为 m,相互垂直的等效刚度系数分别为k1、k2( 设k1 k2)刚度低的方向振型为x1,刚度高的方向振型为x2。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当刀架系统以的频率振动时,质量m在x1、x2两个方向 上以不同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振动,其合成运动轨迹近似椭圆E 。若ABC切入;CDA切出,由于切出时的平 均切削厚度大于切入时的平均切削厚度,正功大于负功,在 一个振动周期内,有多余的能量输入振动系统。因此,振动 得以维持。反之,则不能维持。振型耦合模型至少要有两个自由度 的振动系统。 ACBDE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二、产生自激振动的学说振型耦合颤振 振型耦合颤振原理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15、 n刀尖运动轨迹为椭圆,其方向如图A-B-C-D-An在前半周期中,A-B-C,F与运动方向相反,做负功n在后半周期中,C-D-A,F与运动同向,做正功n正功大于负功,振动得以维持。n的必要条件:n当k1k2, 0a1 将容易产生振型耦合自激振 动当 时,系统地动刚度最弱,最易产生振动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抑制自激振动 途径 v =3070m/min自振 f自振;保证Ra时f提高机床抗振性 提高刀具抗振性 (采用消振刀具) 提高工件安装刚性 根据振型耦合原理,工艺系统 的振动还受到各振型的刚度比 及其组合的影响。合理调整它 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有效地 提高系统的抗振性,抑制自激 振动。(削扁镗杆试验)提高工艺系统 抗振性合理选择 切削用量合理选择 刀具参数采用变速切削采用减振装置合理调整主振模 态刚度比及其组 合前角、主偏角自振 后角自振;但太小时 自振抑制再生颤振方法,用于工艺 系统刚性较好的场合。4-7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与抑制三、控制自激振动的途径第四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n(2)合理选择 刀具的几何参数主、副偏角 ;前角;刀尖圆弧半 径;后角 带消振棱的 刀具1) 合理选择与切削过程有关的参数(1).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切削速度V; 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