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7385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结合家庭日常生活经验谈谈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内容提要 :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要作好孩子入学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预防一年级学生中常见的“厌学症”,针对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减少小学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冲突数量。关键词 : 一年级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 个阶段。 即乳儿期 (0-1 岁) ; 婴儿期 (1-3 岁) ;幼儿期(3-6、7 岁) ;童年期( 6、7 岁-11、12 岁) ;少年期( 11

2、、12 岁-14、15 岁) ;青年期( 14、15 岁-25岁) ;成年期( 25-65 岁) ;老年期( 65 岁以后)。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 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小学一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 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 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幼儿园以保教为主,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实物等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一年级后,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且上课要求思想集中,此外,还得遵守校纪

3、校规,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独立完成。作为家长, 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十分重要。(一) 孩子入学前的准备。1、心理准备。张阿姨这几天心神不定,她的儿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还没几天, 似乎有点闷闷不乐。 “妈妈,小学没有幼儿园好玩,上课的时间那么长,还有作业要做,小朋友们也不大和我说话。”儿子委屈地撅着嘴向妈妈诉苦。这个九月, 对于那些离开幼儿园踏进小学课堂的孩子们来说,多少带着新奇与兴奋。而当新奇感逐渐褪去,新环境带给这些六七岁的孩子的,或许更多的是不适与失落。虽然早已度过生理断奶期,但是对于刚踏进一年级新环境的孩子来说,如何完成心理上的真正“断奶”?家长和老

4、师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帮助呢?家长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入学前,家长可对孩子说,你长大了,要背着书包上学了,上学后你可加入少先队, 戴上红领巾, 那是十分光荣的;你可以学到知识、掌握本领, 成为有用的人。如家长有时间, 还可抽空带孩子到他将上学的学校看看,通过参观校园以及目睹一些学生在这里读书上课, 让他对这所学校有初步的了解。若家长曾在这所学校学习过,可向孩子介绍你坐过的教室,入队宣誓的地方,打乒乓、打篮球、踢足球及做其它游戏的场地,告诉他学校里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另外,可以带孩子走访正在这所个学校上学的邻居或亲友的孩子,

5、请他们讲讲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特别可以走访学习较好的学生,使孩子非常羡慕他们。总之,家长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2)习惯教育本是第一职能“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过的一句话;尽管上小学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但由于当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脱节,孩子学前缺少相关的适应性培训,进入小学后往往会出现心理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等情况。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生活的不适应是造成今后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统计过,一个拿笔姿势不正确的孩子,功课一定不会好到哪去!”习惯教育本该是教

6、育的第一职能,但恰恰是最容易给疏忽和遗漏的。眼下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关注的是双语教育、艺术教育这些所谓的特长教育和英才教育,恨不得让孩子们一夜成才。许多一年级新生习惯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小学以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习惯于自由自在的活动,不适应课堂纪律的约束及较多的学习要求;习惯在保育员阿姨悉心照顾下的感觉,不适应相对要自主、独立的小学生活,所以他们在上学一段时间后,仍然会留恋幼儿园的生活。德国的哈克教授的观点更为详尽,他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 朋友、 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他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

7、学习环境、学习方式、 社会结构等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孩子入学后,离开了幼儿园教师这个“第二母亲”角色,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 这让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 孩子入小学后, 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 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这些断层使得德国30的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话同样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地就

8、是养成习惯。”孩子经历成长的过渡期,对家长们来说也是一个教育的过渡期。李女士的女儿已经上三年级了,可是说起当初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对自己摸索出的一套经验还津津乐道。“每个孩子都要面临成长,而每位家长也都要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准备。”1、时间自己安排 在很多朋友眼中,李女士算得上是个“超级妈妈”,一个懂得如何帮助女儿培养好习惯的超级妈妈。 和其他小孩子一样,李女士的女儿也有写作业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写着写着就会到冰箱里找零食吃,或者跑到客厅看看电视;即使是看见她安安静静地坐着写作业,仔细观察才发现孩子正在发呆。以前, 李女士也啰嗦过: “还不快去写作业?”催促、 责骂是家长们自然而惯常的做法。

9、孩子缺乏自觉性,家长需要督促,督促就需要催促和责骂,这就是大多数家长的逻辑。这个逻辑并没有错,但李女士不想骂孩子,她想催促与责骂应该不是最佳的办法。于是,有一天,她找了一张小纸条,用笔把它划成24 等分,然后告诉女儿,每个等份代表一个小时,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除去之后,还有游泳、弹琴,剩下的时间是有限的,做作业也就那么一两个小时;如果不能在这一两个小时完成作业,那就必然挤占其他的游乐时间。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第一个晚上, 女儿开始比较专心地做作业,虽然偶尔也会耐不住起来“活动活动” ,做点小动作,但李女士没有吱声。到了晚上10 点,该是上床休息的时候了, 孩子皱了皱眉头,想继续把作业做完。李

10、女士却没理女儿的要求,命令她上床睡觉:“已经给你时间了,没做完就是你的效率问题了。去睡觉了,作业没做完,明天上学,该怎么挨老师批评就挨吧。 ”李女士不想让女儿因为赶作业而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状态,而更大的意义是,她要让女儿明白, 时间的长度是有限的,要学会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拖拖拉拉而导致的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担。挨批评是逃避不了的。有了压力, 女儿从此自己心里绷紧了根弦,写作业再也不磨磨蹭蹭了。到了后来,放学后她先到图书馆自己把作业完成了再回家。2、作业自己把关让孩子抓紧时间、加快做作业的速度是一方面,但同时是不是也会出现很多错误呢?学校里老师要求孩子的作业完成之后要让家长签名。一开始,

11、 李女士也会认真地帮女儿看看作业完成得怎么样,还会很细心地帮助她把错误一道道纠正过来。那阵子, 女儿的作业本都是A、A。到了后来,李女士对女儿说,妈妈以后的签名只负责检查你有没有完成,至于作业有没有出错,由你自己来把关吧!没有了妈妈的监督,女儿的作业本逐渐出现了B、甚至是C,对于这些成绩,女儿一开始觉得挺委屈的。但是妈妈认为, 这就是对学校教学情况的真实反映;而更重要的, 是让孩子培养责任心, 不要把作业当成任务,而且是别人的任务。慢慢地, 女儿也学会了自己完成作业、自己检查、纠错。3、书包自己整理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孩子们的书包一下子鼓了起来:语文、 数学、 自然科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

12、,这么多课本让孩子们每天都得为该带哪些课本发愁。而一旦把课本落在家里, 孩子们就会打电话给家里的保姆:“阿姨, 我忘了拿课本, 帮我拿到学校来吧! ” ,李女士不愿让保姆阿姨为孩子跑腿。头两天, 她帮着女儿一起整理书包;后来, 她就让女儿自己收拾, 该拿什么拿什么,落了东西不准打电话回家让阿姨带。没有可以依赖的 “跑腿” ,女儿责任心也强了许多。“孩子在学校里是怕挨老师批评的,没有了靠山,孩子不自立也不行。 ”对于“超级妈妈”的称号,李女士一笑而过。“谁都可以当自己孩子的“超级妈妈”,每个人都要成长,我只不过是和孩子一起去面对过渡期的困难罢了。”很多家长往往都会朝孩子们吼 “为什么做得这么差?

13、” “为什么不那样做”之类的话, 但是究竟如何帮孩子去纠正,去做得更好, 却没有拿出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从李女士的教育实践个例来看,从收拾书包到做作业,她所采取的就是“先帮手、再放手”。 “孩子们其实都是很聪明,领悟性很高。”(二) 克服“厌学症” 。 在某个家长课堂上,教育心理专家给在座的家长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发现孩子总写错字,或对某个公式运用不熟练时你会怎样做?回答这个问题的大多数家长表示,要给孩子增加练习题,在重复的练习中增加孩子的记忆力。专家对家长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是: 孩子写错字、 不会运用公式不是机械记忆不足的错误, 而是对所学内容缺乏理解。当错误重复千百次之后它依然是错误,错误

14、的强化会干扰正确认识的构建。并且让孩子在无休止的练习中,体验到学习的被动、枯燥、无奈。学习成绩低迷, 与耗费的时间不能形成正比,在持续的挫折情境中产生学习能力低下的自我负性评价。谁愿意面对这样的评价?孩子直接采取的行动是逃避学习,逃避学习就可以摆脱这种评价。 “不想上学了! ”是此时此刻孩子心里喊出的声音。为什么家长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加大练习量作为强化学习的手段?一是与家长对学习的理解有关。许多家长认为知识是陈述性的,学习就是把课本上陈述出来的知识记住。因此要求孩子一遍遍地加强记忆学习,以求在考试时能够记取已学过的知识,得到高分。 二是强化记忆对家长来说比意义学习容易得多。意义学习要求家长要对孩

15、子的学习理解程度进行探究,找出孩子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启发引导孩子理解所学知识,有意识的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能做到这一点, 要求家长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还要有耐心和责任感,才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与孩子探讨问题。在自身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客观条件下,多数家长也容易在孩子教育上选择较容易的一种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客观上将学习的个体特殊性抹杀了,简单地看成学习的好坏只是时间投入和孩子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忽略了客观因素影响学习的现实性。孩子一方面体验学习的枯燥和疲劳,另一方面还要背负不好好学习的罪名,久之,丧失了学习兴趣,真的产生了厌学情绪。人在学习适龄阶段的任务就是学习,每天所处的主要社会环境是学

16、校,交往的人员是老师和同学, 谁不愿意在这个主要生活场所中去体验成功?谁不愿意在同伴面前受到注目体现自尊?学习成绩下滑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心甘情愿的,他们都会为此而着急。他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在同学面前重新树立起自尊。如果家长此时此刻能够帮助学生细心地分析学习难点,帮助他们从不理解到理解,提出学习上的合理化建议,并帮助他们付诸实施, 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支持,就可以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克服学习困难, 逐步走向成功。学习成就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会让个体不断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争。哪里还有“厌学”的土壤和温床。此时再把开头的问题重提一遍,作为家长您还会只选择加大练习量吗?(三) 社会情绪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和自尊进入小学之后, 因为考试的压力,儿童第一次真正有机会与别人比较,成人必须给儿童提供机会,使其体验成功,充满自信,并保持热情和创造性。但是,能力确实有高低强弱之别,儿童在 3 岁以后, 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 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当学习差的学生永远不可能成为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