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2004 3)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5147312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2004 3)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2004 3)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2004 3)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2004 3)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2004 3)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2004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2004 3)(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和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04. 3)何克抗Email: http:/ 和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 际教育界非常关注、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其英 文名称是Integrating IT (or ICT)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理想学习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这正是我们素

2、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即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则把资讯科技与课程整合看成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根本措施(见美国教育部2000年“教育技术白皮书”)。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国际上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与不可逆转的潮流。 2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和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人总是把CAI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解。众所周知,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

3、阶段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阶段 90年代中期至今。3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和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CAI仅仅是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变,它基本上没有改变教学内容,更没有改变整个教学环境。所以CAI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下面再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4、之间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4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和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二、敢问路在何方? 三、中国人的基础教育 “飞天梦”5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1、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1)硬件设施高速增长校园网数量三年多增长十多倍;校园网带宽速率也有大幅提升。6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1、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2)应用状况令人担忧 80%以上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没有其他的 教育教学应用。 在其余20%已

5、开展必修课以外的应用中,有一部分 用于教育行政管理(如校长办公系统,电子图书馆 ,财务报表,学生成绩统计等);另有一部分 用于辅助教学(停留在CAI=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的浅层次运用)。 真正能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实现教育深化改革(即真正围绕改变传统的 “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结构,建构新型的“主导 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这一目标来进行整合)的 学校不到5%。7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2、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校园网建设需要很大投入(少的几十万,中档 的一百多万,高档的二三百万以上,有些学校投入 更多)。

6、“大投入应有大产出,高投资应有高效益” 。学校的产出是高素质人才,学校的效益应体现 在各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而目前 的实际状况与上述目标有较大的距离: “大投入没 有大产出,高投资并未体现高效益”。很多学校的 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建设只用于开设 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而没有能促进教育的深化改革 ,没有能导致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不 用说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 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入 发展的“瓶颈”(关键所在)。8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2、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当然,信息技术课

7、作为必修课开设,无疑对提 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但是“ 校校通”工程(尤其是校园网工程)的大量投资若 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课”这一门课的效益上,那样 的效益就未免太低了(如果只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 课,每所学校建一两个联网的计算机教室就够了, 不必花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资金去搞校园网)。试想:哪一个投资者、哪一位纳税人愿意继续 把大笔血汗钱投在没有多少效益、多少回报的项目 中去呢?而教育信息化一旦没有继续投入,这个“ 化”也就到了尽头。9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2、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所以,能否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

8、 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中小学各学科 的教学质量,实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 展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需在提升 各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方面狠下功夫。这个问题即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尤其 是网络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中小学 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问题,不仅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健 康、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 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从2003年12月召 开的ICCE国际会议的主题“ICT教育应用的第二浪潮(Second Wave)从辅助教与学到促进教育改革”,也可看到这种 变化趋势。怎么办解决问题的办法、出路在哪里 ?10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

9、究所二、敢问路在何方?解决上述问题 (即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环境, 尤其是网络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中小学 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问题)的办法、出路在哪里?1、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美国现任教育部长的看法;西方某些学者的意见;英国中小学校长访华团的观感与困惑;WebQuest的启示;总之,西方的经验未必都是最先进的,路还要靠 我们自己走(就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例,也充分说明了这 点)。11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敢问路在何方?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3年度(2000)的报告指 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 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 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

10、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 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 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 习的目标。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 各学科课程相整合。” 将数字化内容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即信息技术与 学科课程相整合)这是美国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 ”的比较权威的论述(它涉及整合的目标与本质: 目标很清楚;本质则涉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创建, 这种观点也颇有见地)12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敢问路在何方?为了帮助学校更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的整合,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的第3年度(2000年 )报告还

11、提出了进行有效整合的步骤方法如下: 步骤 1:确定教育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 步骤 2:确定课程整合应当达到的、可以被测量与评价的结果和标准; 步骤 3:依据步骤 2 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然后按评价结果对整合的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有效地达到目标。这样的步骤方法不涉及“整合”的指导思想, 不涉及“整合”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 。就事论事,我认为对老师们没有多少帮助。13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敢问路在何方? 2、从实践中自主创新我们自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理解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建构

12、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 简而言之,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建构一种理想 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 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14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敢问路在何方?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

13、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理想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即创新人才培养 )所需要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通过理想教学环境的营造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设新型教学结构,以便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这种理解是科学的,至少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因为 15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

14、学结构(1)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忽视“教学结构”改革 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不一定会觸动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等深层次问题;教学结构改革才能觸动这类问题。“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16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多年来统治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传统教学结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关系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

15、;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相当于收音机或电视机);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传统CAI就是起这种作用;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 17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2)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严重后果支持传统教学结构的教育思想: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传承) ,重教轻学教学理论:传递接受(教育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刺激反应后果窒息创造性思维,抑制创新人才成长18北京师范大

16、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实质来进行整合; (3)要注意运用“主导主体相结合(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 教学模式; 19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三、中国人的基础教育 “飞天梦”如何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党中央和 国务院已经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 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但是, 具体如何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 发展,还得靠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 到实践中去探索、去创新。经过多年的实践 和研究,我们终于找到了这样一条道路:20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