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语文】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471518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语文】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语文】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语文】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语文】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语文】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语文】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语文】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四十五(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辅导高考专题辅导专题四十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第五模块:古诗鉴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 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 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 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 法、修辞手法等。v(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v(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 这 种手法。 v(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分析技巧型答题步骤 第一组:专项练习修辞手法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

2、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 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空啼”。(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 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 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 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 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 凄凉之情。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有何效果?

3、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星 斗纵横,分外明亮,反 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 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 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 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 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 卷土来? 杜牧题乌江(反问)(夸张)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 (对偶)(比喻)(对比)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春雪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拟人。嫌、故2.用拟人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 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 彩。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词语 可看出?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 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 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表达方式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表达方式有哪些?不。所以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四种:记 叙、描写、议论、抒情2.“说明”在诗歌中常用不常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

5、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记叙)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写)(议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抒情)描写:有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环境、 细节、语言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侧面描写)绝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动静结合)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 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细节描写)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描写手法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 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借景抒情是指借

6、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 寓于写景之中。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 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 光的喜爱之情。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 ,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 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 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 ,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 元朝投降的决心。 (托物言志)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

7、方式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 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 品。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 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 、悲伤等感情。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 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 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 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 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 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 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 恨。

8、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象征、 抑扬、照应、白描、衬托等表现手法综合练习(1)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提示:记叙、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 听到友人被贬后的愤慨和哀怨之情。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综合练习(2)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提问: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用什么方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提示:刻画了梅花淡雅朴素,高洁清 秀的特点。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 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操 守。 乐(哀)景哀(乐)情 (对

9、比 反衬)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 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 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许浑 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 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 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 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 倍增其哀乐。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 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 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 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 ,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 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 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

10、”“月出惊 山鸟”等以闹衬静。1、判断下列诗句中的主要表现手法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作者用这个典故,其实是以廉颇自比 ,抒发自己不得志的的忧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象)我们可以想象,在广阔辽远的空间, 充满浓密深沉的烟霭,离愁就象这些 烟霭一样,可见离愁之深。1、判断下列诗句中的主要表现手法鸟鸣涧 王维 人 闲 桂 花 落,夜 静 春 山 空 月 出 惊 山 鸟,时 鸣 春 涧 中。 (以动衬静)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 说她“悔”,这是采用了 _ 的

11、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先抑后扬 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 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 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总结大致说来,诗歌的表达技巧有 以下几个方面:*其他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象征、抑扬、 照应等*主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 双关、排比、设问、反问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第二组:综合练习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提示: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 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 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

12、 法和作用有何不同?提问: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 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 “ ”, 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 ”。解行舟 人已远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答: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 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 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 作者的离情。从 军 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沙漠。(1)根据诗歌的内容判断

13、这是一首唐 诗还是宋诗,为什么?(2分)(2)解释第一句中的“海“字。(1分)(3)具体分析本诗“寓情于景“的表现 手法及妙处。(3分)(1)这是一首唐诗。因为唐代边 境战事频繁,许多男子被征去戍边 ,故唐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边 塞诗。从这首诗所写的内容看,应 该是唐代的一首边塞诗。 (2)“海”指沙漠,与岑参诗句“瀚 海阑干百丈冰”中的“海”意思一致(3)这首边塞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抒写 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军队活 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沙 漠。景物雄阔苍凉,有力烘托出了行军的环境气氛。 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字,丰富了首句 的

14、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 的惆怅和愁思。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 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士兵们在月光中望什么?也许 是遥望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也许是望着笛声传来的 方向,也许他们相对而视,热泪夺眶而出全诗是 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诗中将景色、动作、 声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 含蓄蕴藉,耐人寻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深幽寂静 以动写静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 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 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 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 段曲折的道路。v绝句 吴涛v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酿。v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 现了某种“情味”,请结诗句作简要分析。v 夏之交乍暖 忽寒v通过典型春细节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 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