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阶段模拟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6669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阶段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阶段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阶段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阶段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第一阶段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阶段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阶段模拟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宿城一中高三第一阶段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 一、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瑞典文学院 10 月 11 日宣布,将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消息一出, 所有华人无不为之振奋, 一扫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无缘的尴尬。与此 同时,引发了中国民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进一步深入了解。 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虽然瑞 典文学院始终以 “理想主义” 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历 史阶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 自 19 世纪中叶起,欧洲资本主义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 锐,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

2、, 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 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 光明、崇高、热情、 高雅是此时获奖作品的共同风格。例如,1910 年德国作家海泽的获奖是因为他 的作品“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完美的艺术境界”。不难发现,此时欧 洲人的文学审美观念趋向于追求古典式的和谐之美,而人与现实的和谐是这种古 典美的核心,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欧洲人古典的乌托邦梦想随 着战火灰飞烟灭。 西方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世界的全面反思,用更加冷峻的目光来 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传统文学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乐观主义倾向开始淡出 2

3、0 世纪西方文学的舞台, 文学的视角转移到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 如果说战前的西方文学多从美的角度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人类 未来的美好幻想, 那么,此时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 灵的扭曲与异化。这一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地表彰那些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 作家。如 1919 年瑞典文学院将文学奖颁给瑞士作家施皮特勒,正是因为他的史 诗奥林匹斯的春天 “表达了人类在强加于自身的各种欲望搏斗时表现出的自 由意志、各种理想、各种想象以及人类的痛苦、绝望等等”。 接踵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 悲观走向了绝望。 在这片思想的荒原

4、上,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风靡世界。存在 主义哲学认为, 人的存在是荒诞与痛苦的, 人生的意义终将化为虚无。 存在主义 哲学对二战后世界文学影响深远, 文学的审美重心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 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 西方现代作家以文学为手段来探究人类存在的价值,不 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尽可能地去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 体验到的压抑、 焦虑、孤独和虚无。 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受到西方文学界的 普遍质疑, 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 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 普遍认同。 20 世纪 70年代末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 主义等后现代主义理论盛

5、行,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 倾斜,更多地关注文学中的阶级、种族、性别、殖民、文化等问题,呈现出一种 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文学批评不再抽象地对人进行形而上学的反思,而更注重在 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这与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 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相关。 1. 下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不同历 史阶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B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 文学作品,使人们在尖锐的社会矛盾下仍然对生活和未

6、来充满信心。 C20 世纪 70年代末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 方向倾斜,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D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作品的文学主题关注重心的变迁,我们可以 窥见 19 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学批评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态势。 答案: B(因果倒臵,应是“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 未来充满信心。 受此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 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 。 ) 2. 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自 19 世纪中叶起, 欧洲人在反思人与现实的关系时,开始追求以人与现 实的和谐为核心的古典式的

7、和谐之美,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 往与期待。 B传统文学观念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受到严重的冲击,于是,从人 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开始取代乐观主义倾向。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 心灵的扭曲与异化。 这一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地表彰那些具有浓厚悲剧意识 的作家。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 向了绝望,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流行。 答案: 2. C (张冠李戴,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西方文学”。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

8、、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 学观念使文学批评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 B从 19 世纪中叶起,经两次世界大战,进入20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 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由原来的低层次不断上升, 最终呈现一种多元 化的审美标准。 C二战后,西方现代作家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由对 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 D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尽可能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 焦虑、孤独和虚无, 反传统、反理性、 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 认同。 答案: B(无中生有,“原来的低层次”的说法不正确) 二、 (33 分)阅

9、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金石录后序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候德甫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 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皆是正讹谬, 去取褒贬, 上足以合圣人之道, 下足以订 史氏之失者,皆栽之,可谓多矣。 余建中辛巳, 始归赵氏。 侯年二十一, 在太学作学生。 赵、李族寒,素贫俭, 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 天氏之民也。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 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

10、。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莱事 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 以中否角胜负, 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 至 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臵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 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余性不耐,始谋食 去重肉,衣去重采, 首无明珠翡翠之饰, 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遇书史百家字不 刓 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 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柬 十卷作一帙。今

11、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 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 杨广江都倾覆, 不悲身死而复取图 书。岂人性之所著, 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 抑亦死者有知, 犹斤斤爱惜, 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 有无,有聚必有散, 乃理之常。 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 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 戒云。 绍兴二年玄 黓岁壮月朔甲寅, 易安室题。 (节选自李清照 (金石录 后序 ) 译文:以上金石录 三十卷是谁的著作呢?是先夫赵德甫所撰的呀。上自 三代,下至五代之末,凡是铸在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上的题记,以 及刻在高大石碑上的显要人物和山林隐士的事迹这些

12、见之于金石镂刻的文 字共二千卷,都校正了错字异文, 进行了汰选和品评。 上足以合圣人的道德标准, 下能够订正史官失误的, 这里都记载了, 可以称得上内容丰富了! 唉,自从唐代 的王涯与元载遭到杀身之祸以后,书画跟胡椒几乎是一样的货色;而晋人和峤所 患的钱癖跟杜预所患的左传癖,也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名义虽不相同,但各 自受到的迷惑则是一样的呀。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我才嫁给赵氏。 当时先父在做礼部员外郎, 丞相公公在 做礼部侍郎,我夫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 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 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实。回

13、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一边展 玩碑文,一边咀嚼果实,自己觉得很象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 后二年,明诚出仕做官, 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 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 把天下的 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日积月累, 资料越积越多。 丞相在政府工作, 亲 戚故旧中也有人在秘书省的,常常有诗经以外的佚诗、正史以外的逸史,以 及从鲁国孔子旧壁中、 汲郡魏安 釐王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经传和竹简文字,于是 就尽力抄写, 渐渐感到趣味无穷, 以至欲罢不能。 后来偶而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 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 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 ,要二十万

14、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 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 谈何容易啊! 我们把它留了两夜, 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 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后来我们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仰有所取, 俯有所入,衣食有了富裕。 明 诚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 从事书籍的刻写。 每 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 整理成集,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 鼎等古代酒器, 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 指摘上面的毛病。 每晚以烧完一枝蜡烛为准。 因此所 收藏的古籍,都能做到纸札精致, 字画完整,超过许多收藏家。 我天性博闻强记, 每次吃完饭, 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 指着堆积的书史, 说某一典故

15、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 以猜中与否决定胜负, 作为饮茶的先后。 猜中了,便举杯大 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 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 甘心在这个环境中过一辈子了! 所以我们虽处于忧患贫穷之中,而胸中的志愿从没有屈服过。 收书的任务既已完 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 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 如 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 在簿子上登记, 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 我有时把书籍 损坏或弄脏了一点, 他定要给以批评, 并责令揩完涂改, 不再象过去那样平易和 蔼了。收藏书籍本为寻求适意, 如今反而弄得一场不愉快。 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 就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 不穿第二件绣有文彩的衣裳,

16、 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 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 遇到诸子百家的书籍, 只要字不残缺、 版本不假 的,就马上买下,储存起来作为副本。向来家传的周易和左传,原有两 个版本源流,文字最为完备。 于是罗列在几案上, 堆积在枕席间, 我们意会心谋, 目往神授,这种乐趣远远超过声色狗马之上。 到了钦宗靖康元年, 明诚做了淄州太守, 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梁, 一时间四 顾茫然,只见满箱满笼都是书籍, 一边恋恋不舍, 一边怅惘不已, 心知这些东西 必将不为己有了。 高宗建炎元年三月间, 我的婆婆太夫人郭氏死于建康,明诚奔 丧南来。多余的物品既不能全部载去,便先把书籍中重而且大的印本去掉,又把 藏画中重复的几幅去掉, 又把古器中没有款识的去掉。 后来又去掉书籍中的国子 监刻本、画卷中的平平之作及古器中又重又大的几件。经多次削减, 还装了十五 车书籍。到了海州,雇了好几艘船渡过淮河,又渡过长江,到达建康。这时青州 老家,还锁着书册什物, 占用了十多间房屋, 希望明年春天再备船把它装走。可 是到了十二月,金兵攻下青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