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肇东、海伦实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6601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宾县、肇东、海伦实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宾县、肇东、海伦实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宾县、肇东、海伦实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宾县、肇东、海伦实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宾县、肇东、海伦实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宾县、肇东、海伦实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宾县、肇东、海伦实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大学实习报告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实习名称:专业实习姓名:王 x 学号:2009xxxx 实习地点:宾县、肇东、海伦1 一、实习目的1.认识常见土壤的剖面形态, 掌握剖面的挖掘、 分层、修饰和观察的基本方法。2.了解了所学专业的一线知识,对坡面径流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了解黑龙江省水保所在内的研究所的概况,部门设置,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3.了解以肇东为代表的黑龙江省盐碱地的主要概况,了解河漫滩和一级阶地的分布和形态特征,了解盐碱地治理的最新动态,理论与实际结合,对专业知识加深印象。4.了解肇东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与黑龙江省耕地管理评价系统,掌握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和重要意义

2、。5.掌握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根据地形图读出所在区域高度,坡度,并识别不同的地势地貌, 熟练应用 GPS接收器,能够运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所在区域林地,草地,耕地等的位置和面积,培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以后进行土壤调查工作积攒经验。6.初步掌握生态农业建设的分区原则与方法,并能通过野外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生态农业建设分区。二、实习地点宾县 肇东 海伦三、实习内容(一)宾县土壤调查6 月 27 日上午在孟老师、肖老师、韩老师的带领下,到宾县三宝乡进行土壤调查,观察白浆土及暗棕壤的土壤剖面。具体数据见附表1、2。白浆土是在温带半湿润及湿润区森林、草甸植被下, 在微度倾斜岗地的上轻下粘母质上,

3、经过白浆化等成土过程形成的具有暗色腐殖质表层、灰白色的亚表层白浆层及暗棕色的粘化淀积层的土壤,剖面构型为 Ah-E-Bt-C(或 Cg或 G ) 。白浆土的白浆层含有大量的SiO2粉末及下层的铁锰结核。发育于温带和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有周期性滞水淋溶的土壤。暗棕壤是在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和针阔混交林下发育形成的, 剖面构型为O-AB-Bt-C, 表层腐殖质积聚 , 全剖面呈中至微酸性反应 , 盐基饱和度 60-80%,剖面中部粘粒和铁锰含量均高于其上下两层的淋溶土。2 (二)宾县水保所参观6 月 28 日去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科技园,水保所下设的科技园,参观了园区的展厅,在那里,我们了

4、解到了黑龙江省水土流失地区的主要分布,流失程度, 强度,还见到了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展厅内还有关于水土保持的一些非常珍贵的期刊和杂志, 以及水保所近年来所获得的重大科研奖项。其中最吸引同学们注意的还是针对不同情况土壤侵蚀采取的不同措施,有谷坊,淤地坝,梯田,防护林,以及一些综合运用的模型。之后,我们绕着科技园一周,参观了园区内的径流小区,模拟自然降雨等设施设备,期间,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记忆复习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与园内负责人积极进行交流。在宾县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了水土保持概况所、工作情况及科研情况与人才队伍和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上取得的成果和今后几年的一些计

5、划和设想以及努力方向。水土保持所有三个地方实验站:齐齐哈尔风沙治理工作研究所 、克山黑土有研究所和牡丹江半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研究所。工作内容为水土保持单项、综合项目。代表成果有:黑龙江黑土科学研究、小流域治理。中度和重度侵蚀比例日益增大,成因及危害:降水集中,干旱风沙大,土壤抗侵蚀性能低,粗放型耕作等。危害耕地质量和数据,引起气候变化。宾县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建于1963 年 10 月,现有 1004 万余元固定资产,技术创收高达 305 万元。水保所以后的发展方向为:一,强化理论支撑作用,加强理论研究。二,突出水土保持监测的科技先导功能,充分利用3S 技术。三,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监理业务。四,提

6、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平。(三)肇东市土壤调查6 月 29日上午,孟老师带领大家到肇东市涝州乡进行黑土剖面形态与一级阶地、二级阶地、河漫滩等地形地貌的观察,数据详见附表3。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森林草甸或草原化草甸植被条件下,具有暗色松软表层,粘化 B 层及风化 B 层(Cambic)的土壤。自然土壤腐殖质含量50g/kg80g/kg,耕种化土壤 20g/kg40g/kg,向下呈舌状过渡, pH6.57.0,全剖面无石灰反应,盐基饱和度70%。6 月 30日上午,孟老师又带领大家到肇东市肇东镇观察盐碱土与黑钙土的剖面形态与土壤,数据详见附表4、5。3 盐土与碱土在通常合称盐碱土, 即土体中

7、含有一定的可溶性盐类或碱碱性盐类的土壤总称。盐土与碱土的主要区别是:低的无柱状结构的为盐土,高的5cm以下的柱状结构的为碱土, 根据盐随水走的原理, 可以通过振动深松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黑钙土区是温带半干润气候, 在草甸草原植被条件下, 发育的具有暗色松软表层,下部具有钙积层或石灰反应的土壤。暗色表层腐殖质含量20g/kg,湿彩度2,厚度 30cm;pH7.07.5左右,盐基饱和度 90%,含盐量 0.1%,碱化度 5%。(四)肇东市庆东农业参观6 月 29日下午,我们来到肇东市庆东农业集团进行参观。肇东农业推广站汪君利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肇东市测土配方施肥的开展状况,随后又介绍了测土配方施肥

8、的具体原理与步骤, 使课本上学到了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紧接着汪老师又介绍了黑龙江省耕地评价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况,重点强调了农业科技现代化对耕地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的重大意义。 最后,汪老师就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前景与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使同学们对专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到目前对本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五)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参观7 月 1 日,我们来到了中国科员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此站主要以研究生态学为核心。相关负责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了试验站监测的一些基本气象资料及方法,随后介绍田间小气候的观测方法。试验站内进行多个长期定位实验,即相同处理,比较变化特征。包括198

9、5 年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在不同经营制度(不施肥 N 肥 P 肥K 肥)下的变化特征。同时,老师强调了长期定位实验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代表性越好,一般进行5 7 个处理。最后老师又带我们参观了未经开垦破坏的黑土区的状态,为紧接着的黑土层厚度调查提供了一个参考。(六)光荣村小流域调查7 月 2 日,我们来到前进乡光荣村前进小流域进行野外调查实践,老师讲解了 GPS 的使用方法,并给每组分发了地形图,然后向我们讲解了野外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最后将我们带到了分组边界线上。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首先派出两名4 同学用 GPS测出整个区域的面积,测量结果为第一小流域面积为262.3037ha 。7 月

10、3 日至 7 月 4 日,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区域内的农作物、林地、草地、坡耕地、平地、侵蚀沟进行定位和面积测量,其中林地约为46400m2,村屯约为120000m2,其余为耕地约 240000m2。并把得到的测量草图绘制在地形图上,认真记录了数据,为回校作图做好了准备。7 月 5 日至 7 月 6 日,我们对区域内不同地形处的黑土层厚度进行调查,调查沿等高线方向进行。 在调查过程中, 严格按照设定的间距进行调查,并认真仔细的进行记录,为回到学校绘图准备了充足的资料。7 月 7 日上午针对我们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植被覆盖等调查结果与课堂知识,对该区生态农业建设分区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 最后

11、经整理得出生态农业建设分区图初稿,等回到学校后根据老师的建议再进行修改。(七) 数据分析、图件整理7 月 8 日我们乘坐客车返回了黑大,在农学楼612 教室。孟凯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海伦市胜利区土地利用现状等图,认真细致地讲解了绘图的方法, 并要求我们按照分组情况, 分别画出各自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土壤图和生态农业建设分区图,大家认真研究了老师提供的范本,并互相交流讨论。7 月 8 日至 7 月 10 日,经过了明确的分工,全组人员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绘图工作, 首先大家按照地形图上的轮廓,讨论在硫酸纸上的合理布局,然后大家按照 GPS上显示的航迹,描绘出了边界。进而分别绘制出了土地利用现

12、状图,植被图,土壤图和生态农业建设分区图,各组之间相互讨论, 并充分参考老师的意见,使绘图更加的规范,标准。详见附图1、2、3、4。三、第一小流域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一)自然资源情况调查第一小流域年平均温度03,降雨量 500650mm,降雨主要集中在多分布在 6-9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8.7%,春季多大风干旱。土壤冻结深度在1.52m,冻结期长达 4 个月以上。调查区主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混有相对较少面积的草地。 第一小流域范围内耕地约有 240hm2,林地约 10 hm2,草地 2 hm2左右。林地( I 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四周,优势树种为杨树和柳树;林地外围主要为耕地(、区),5 主要

13、作物为玉米和大豆, 也有零散地块种植甜菜、 马铃薯及小麦; 林地与耕地交界处多为草地,其中、区有侵蚀沟分布。(二) .生态农业建设分区生态农业是农业实践从局部、 直线的主导思想向全面、 系统方向发展的产物,因此择在经济上和生态上都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单元来进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为了能观地、准确地、科学地进行省级农业生态区域的划分,提出以下基本原则:1、生态关系原则生态关系试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组成成分间的物质循环喝能量流动关系。生态农业系统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也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其中各个组成成分以及它们间的关系是人为设定的,人为设定的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的程度, 并最终影响

14、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不同的生态条件下, 采用的生态农业经模式的是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必然有所不同。如桑基鱼塘系统,结构功能比较复杂, 而草地系统则组成成分比较少, 结构相对简单。在生产实践中,经采用增加食物链长度及数量的方法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所以进行生态农业分区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生态农业系统中的各种不同的生态关系。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出的农业区域内必须注意其内部各单元间的一致性,包括自然资源、 农业生产结构及发展方向、 社会经济条件等。 要求区域间差异最大化和区内各单元差异最小化。当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生态环境单元,一致性是指在“一水平”上的

15、相似,因此也称为“相对一致性原则”。至于保持多大相似程度,则要根区划目的、 分区对象、区域分异程度、 分区等级体系等因素确定。3、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进行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生态环境的各要素及其综合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使用综合性原则, 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出的域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综合体。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再确定区域分异的主导因。主导因素原则强调选取反映区域分异主导因素的主要指标作为确定区域划分的主根据。4、共扼性原则6 这一原则要求划分出的区域是连续的地域单元,不能存在“飞地”,即空间上存在某区域之外,但又属于该区的分区单元。5、保持行政区界

16、的完整性在许多自然地理区划中,行政区划作为一个“人为”的现象。是许多地理学家在行研究时不予以考虑的; 但在许多经济现象的研究中, 行政区划往往占有重要的位。农业生产是在自然过程和人类社会双重作用之下进行的,因此,在进行区划时应尽量保持行政界线的完整,便于正确的管理和规划, 避免产生纠纷。 由于本文研究围较大,同时又考虑到绝大多数省区生态环境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首先考虑持县市行政范围的完整性。(三)生态农业建设分区根据生态农业建设分区原则与自然资源调查状况结果,我们将第一小流域划分为四个发展区域(详见附图4) 。 I 区为侵蚀沟带,以林业发展为主,进行防护;区含一些水池,以渔业发展为主;III 区耕地、草地混合,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适当改良草地, 可发展畜牧业, 因此划分为农牧混合发展区;区适宜人口居住,可适当发展养殖业,因而发展为畜牧业发展区。(四)生态农业建设措施I 区:该区以林业为主,适当调整面积,改善当地的生态条件区:该区以渔业为主,选择合适的鱼种,细心管理,提高经济价值区:该区主要继续发展种植业, 在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