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龙胆草ppt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6441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鉴定---龙胆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药鉴定---龙胆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药鉴定---龙胆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药鉴定---龙胆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药鉴定---龙胆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龙胆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龙胆草ppt(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别名】龙胆、苦胆草、胆草 【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 、 三花龙胆 或坚龙胆的干燥 根及根茎。【性状】 龙胆: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长 13cm ,直径031 cm;表 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 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 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 断,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气微 ,味甚苦。【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 ,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

2、,口苦,惊风抽搐。 龙胆草产地:胆草为龙胆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或东 北龙胆的根。多系野生,主 产于东北三省, 内蒙古等 亦有分布。龙胆草外观:龙胆 表皮细 胞有时残存,外壁较厚。 皮层窄;外皮层细胞类方 形,壁稍厚,木栓化;内皮 层细胞切向延长,每一细 胞由纵向壁分隔成数个类 方形小细胞。韧皮部宽广 ,有裂隙。形成层不甚明 显。木质部导管310 个 群束。髓部明显。薄壁细 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名称:龙胆花花语:喜爱看忧伤时的你学名:Gentiana sino-ornata科属:龙胆科龙胆属类别:多年生草本主要性状:株高30-60CM,茎直立, 上部不分枝。单叶对生,无柄,基部叶小 ,中上

3、部叶卵形至披针形,叶基圆而联合 报于茎节上。花单生茎顶,广漏斗形,深 蓝色,花期8-9月。分布地区:原产中国西南,朝鲜、日 本、前苏联也有分布。习性特点:耐寒,喜光,耐半阴,喜 深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繁殖方法:种子应用:园林中可在林缘、坡地栽植, 根可以入药。龙胆是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的统称,该 属植物产于温带各地。我国有340多种, 云南就有60种左右,占全国一半以上。云 南以滇西北、高山和亚山地带最为集中, 多数种类生长在海拔2000-4800米的是高 山温带地区和高山寒带地区。龙胆花最高 不过四、五十厘米,大部分是矮小贴地丛 生。 花生于枝上顶端,成古钟形或漏斗 形,多为青绿色、蓝

4、色或淡青色,一般多 为秋冬季开放。草龙胆味既大苦, 性复大寒, 纯阴之药也, 虽能除实热, 胃虚血少之人不可轻试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 以其太苦则 下泄太甚故也(本草经疏)龙胆草, 乃足厥阴、少阳之正药, 大能泻火, 但引以佐 使, 则诸火皆治凡肝肾有余之火, 皆其所宜(本草正 义)胆草专泻肝胆之火, 主治目痛颈痛, 两胁疼痛, 惊癎 邪气, 小儿疳积, 凡属肝经热邪为患, 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 而沉下, 善清下焦湿热, 若囊痈、便毒、下疳及小便涩滞, 男 子阳挺肿胀, 或光亮出脓, 或茎中痒痛, 女人阴癃作痛, 或发痒 生疮, 以此入龙胆泻肝汤治之, 皆苦寒胜热之力也亦能除胃 热, 平蛔虫, 盖

5、蛔得苦即安耳(药品化义)相火寄在肝胆, 有泻无补, 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 正以 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 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 反助火邪, 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本草纲目)龙胆草, 其用有四:除下部风湿, 一也;除下焦湿热, 二也;除脐以下至足肿痛, 三也;除寒湿脚气, 四也又曰, 益肝胆之气, 凡眼肿睛胀, 淤肉高起, 痛不可忍者, 以柴胡为君 , 胆草为使, 此又眼病必用之药也(药鉴)龙胆草配伍钩藤、羚羊角 龙胆草苦寒, 泻肝胆实火;钩藤 甘凉,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羚羊角咸寒, 平肝息风、清热镇惊 三者伍用, 共奏清肝泻热、止痉息风之功效, 用於治疗高热神 昏抽搐以及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头昏头痛、目赤肿痛等症龙胆草配伍苦参、黄柏 三者均有清热燥湿之功, 相伍为用, 其功效更著, 用於治疗湿热引起的阴肿阴痒、白带、湿疹等症龙胆草配伍茵陈、郁金 龙胆草清热燥湿;茵陈利湿退黄; 郁金行气解郁止痛三药合用, 有清热燥湿、利胆退黄、行气止 痛之功效, 用於治疗黄疸、胁痛、小便色黄因湿热所致者龙胆草配伍栀子、柴胡 龙胆草泻肝胆火;栀子清肝胆热; 柴胡疏肝解郁三药合用, 有泻肝解郁之功效, 用於治疗肝胆实 火引起的两胁胀痛、口苦、目赤、耳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