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人员资质培训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63869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标准化人员资质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企业标准化人员资质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企业标准化人员资质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企业标准化人员资质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企业标准化人员资质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标准化人员资质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标准化人员资质培训(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标准化人员资质培训l l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标准化处一、标准化法律、法规l(重点介绍二项)l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P(185)l2、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条列P(193)l(P193)一、为什么要制定标准化法 ?l1、新中国成立后标准化管理发展简况l 新中国成立,政务院财经委中央技术管理局设标准 化处。1949年制定棉花分级检验标准。1952年发布24 个钢铁标准、水泥标准,为结束“万国牌”历史,全国 铁路轨距统一为1.435米,将108种铁路钢轨减少到3 种 ,。l 1953年机电业推行系统化、通用化、标准化;医药 卫生出版中国药典。1955年发布机械制图 公

2、差与配合等19 个标准。纺织、冶金、建材、化工 及原材料业开始推行标准化。l 1956年成立国家技术委员会,负责标准化管理。一、为什么要制定标准化法 ?l1957年成立国家标准局,8月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1962年11月国务院颁发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 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有了标准化工作法规。到1965 年底已颁布国家标准700多个,部标13000 多个。大跃 进及文革初期受挫。l1972年11月建立国家标准计量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相 继恢复标准化管理。1978年5月国家分设标准总局。 1979年7月31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 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

3、全国标准化工作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l1988年12月29日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一、为什么要制定标准化法 ? l2、 为了运用标准化手段发展社会主义商 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善产品质量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 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解决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深入改革对 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需要通过立 法手段来调整各方面的关系,故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二、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l 1、法的概念、本质与特征l 概念: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

4、总称。l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l 法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 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具有高度的规范性;有确定的创制和表现 形式。l 法的职能:调整阶级关系的阶级统治职能; 调整其它社会关系的社会公共职能。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l 2、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l 社会主义法制是立法、守法、执法和法律监 督等内容的统一体,核心是依法办事。l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 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l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 必严是加强法制的重要条件;违法必究是社会 主义法制的保证。二、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l 3、我国法的形式和法制体

5、系l 法的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关制定 的,表现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意志的特 定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 法规、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 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从法制体系可分成:宪 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环境保护 法、劳动法、婚姻法、诉讼法、军事法等十个 较大的法律部门。二、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l4、我国的立法体制 中央立法:(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 院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 行政法规) 地方立法:二、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l 5、 法律规范的分类 l1)按照强制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 任意性规范;l 2)按照规范性质,可分为义务性规范、

6、 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l3)依照内容确定的程度,可分为确定性 规范、相对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 范。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l 6、技术监督法规体系l 我国行政监督的三大系列: 技术监督、经济监督、政纪监督。l 1、技术监督法规的基本特性l 技术性 对象是技术行为及技术物化成果,手段是现代化检测分 析技术。离开了技术就无法实施。l 法制性 是重要的行政执法,由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委托的机构 为主体的监督。其工作人员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l 公正性 依据和手段都是科学的,即有科学的依据,依靠客观数 据作结论代表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执法。l 国际性 采用国际标准、检测手段方法单位国际统一、参与

7、认证 、互认和免检等国际间协作交流。二、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l 2)技术监督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以国家技 术监督体系为主导,以部门、行业、企事业组 成的行业、专业性技术监督体系为基础,以社 会监督体系(包括消费者协会、质量监督管理 协会、职工义务计量质量监督组织等群众性社 会团体)的监督为补充。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贯 彻实施的法律规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现有的 质量、计量、标准化三个法律,都以该法律为 基础,统帅该部门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 件及保证性规章组合而成。基本情况如下图所 示。三、标准化法的基本内容l1988年12月29日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8、 席杨尚昆第11号令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 准化法共有五章二十六条。l第一章总则:规定了立法宗旨、调整范围、标 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管理体制;l第二章标准的制定:规定了标准体制、制定机 关、制定原则以及起草、审查标准的组织形式 。三、标准化法的基本内容l第三章标准的实施:规定了企业在研制、生产、 经销产品中执行各类标准的要求;出口、认证产品等 标准化要求。规定了监督机关、检验机构及处理有关 标准争议的依据。l第四章法律责任:规定了几种违法的行为、应给予的 行政处罚和应追究的刑事责任。对行政处罚不服的申 诉。l第五章附则:标准制定机关和执行日期。l1990年4月6日以国务院总理李鹏第53号令公布

9、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共有六章四十四条 。四、我国标准化法的立法特点l1、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l改变了单一的强制性标准体制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类 (第七条)。这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必须的。 过去的条例就是强制性的,规定:一经发布“就是 技术法规”。l 下放了企业标准的审批权。这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 还需要,过去企业标准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定 已不适应。l 明确了地方标准的法律地位。将国家标准级别明确 为四个,国家、行业、地方、企业。l把采用国际标准放在突出地位。“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 际标准”(第四条)。四、我国标准化法的立法特点l2、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 经济l 明确规定

10、国家推行产品质量认 证制度,这是国际上通行的旨在 确定商品信誉的做法。如不少企 业为产品打开国际市场,申请实 施的ISO9000质量认证。四、我国标准化法的立法特点l 3、体现了标准化管理的科学性在制定标 准中,应当推广科学技术成果、发挥行 业协会、学术团体的作用(第十二条) ;组织由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标准化 委员会,负责标准的草拟和审查工作; 推荐性标准企业自愿采用(第十四条) ;处理有关争议时必须以检验机构出据 的检验数据为准(第十九条)。五、我国的标准体制与级别 l 1、标准的级别l 过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条例 把标准分成国家标准、部标准、企业 标准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把

11、标准分成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 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五、我国的标准体制与级别l2、标准的性质l分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第十八条规定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强 制性必须执行的八个方面内容。重点是 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可从采 用的编号上加以区别。l 3、强制性标准直接用标准级别代号, 推荐性标准在级别标准代号后要加 /T。五、我国的标准体制与级别l国家标准GB GB XXXXXXXX l 标准发布年号 l 标准发布顺序号 l 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 lGB/T XXXXXXXX l 标准发布年号 l 标准发布顺序号 l 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 五、我国的标准体制与级别l3、标准的编号方法

12、l国家标准代号GBl行业标准代号QB、HG、SB、JBl地方标准代号DBl企业标准代号Q/五、我国的标准体制与级别l标准的编号由标准代号、顺序号 和年代号三部分组成。l例:GB 77182004 l 年代号 l 顺序号l 标准代号六、标准化工作任务和管理体制 l1、标准化工作任务(第三条)。制定标准、 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三大任 务在标准化活动中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以 法律形式规定了“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l2、管理体制(第五条)。实行统一管理分工 负责的管理原则,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区域和 行政层次来区分。在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统一管理下,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分工管

13、理本部 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七、标准的制定 l1、制定标准的对象(第六条)。l制定标准是指标准的制定部门,对需要制定为标准的 项目编制计划、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等活动 。是将科学成果、技术进步纳入到标准中去的过程。l国家标准的制定对象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 要求,分八个方面(实施细则第十一条)。l行业标准的制定对象没有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 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可制定行业标准(含标准样 品的制作),项目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在国家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七、标准的制定l地方标准的制定对象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 的安全、卫生要求,可制定

14、地方标准,由省、 自治区、直辖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l企业标准的制定对象企业生产的产品,没 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应制定相应的企 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和销售的依据;或为了 提高质量,制定标准性能高于国家标准(行业 、地方)的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的企业标准必 须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 标准。七、标准的制定l2、农业需要制定标准的对象l标准化法规定,“重要农产品和其它需要制定 的项目,由国务院规定”l根据国务院授权,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发布的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农产品”应包括 农作物的栽培业产品、林业产品、牧业产品和 渔业产品等,这些产品中,需要制定为标准的 技术要求,包

15、括:七、标准的制定lA、作为商品的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种子( 包括种子、种苗、种畜、种禽、鱼苗)的品种 、规格、质量、等级和安全、卫生要求。lB、 农产品种子的试验、检验、包装、储存 、运输、使用方法和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 的安全卫生要求;lC、农业方面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l D、农业方面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八、制定标准的原则l保障安全、健康以及公共利益的原则( 第八条)l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第九条 )l 协调配套的原则(第十条)l 有利于国际间经济技术交往的原则( 第十一条)l 行业协会、科学机构、和学术团体参 与制定的原则(第十二条)八、制定标准的原则l概括地说是“四个有利”、”二个保护“、“ 一符合”和三做到。”l“四个有利”、即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