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音乐欣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6313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现代音乐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西方现代音乐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西方现代音乐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西方现代音乐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西方现代音乐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现代音乐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现代音乐欣赏(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一个世纪之交,由于浪漫主义把感情 的宣泄发挥到了极致,把音乐的感官表现 发展到了极限,音乐语言既有的传统手段 几乎用尽。同时,世纪矛盾激化,社会动 不安,艺术家们力求在新的哲学、美学和 思想观念中寻求出路,这时,背离浪漫主 义,创立新的艺术观和新的音乐语言就成 为必然了。“印象主义”乐派就成为了19世纪 和20世纪之间音乐和新时代过渡的大桥者 。“印象主义”一词,最初是一个与绘画有关的描述术语。印象主 义音乐是在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19世 纪末,以莫奈为代表的法国印象主义绘画流派,一反传统的从宗教和 神话中吸取创作题材的做法,主张画家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描绘 同

2、一对象在不同时间给人留下的瞬间印象,在光与色的变化表现对象 的整体印象以及周围的气氛。由于印象主义绘画的着眼点在色彩的变 化给人带来的朦胧、飘忽的艺术幻觉,因此所表现的对象主题内容和 思想内涵便显得不那么重要。象征主义文学则强调诗歌的创作应该用 扑朔迷离的语言暗示和象征隐藏在现实生活背后的理想世界,用一朦 胧的、隐晦的、静谧的艺术表现手段自我的“内心梦幻”。印象主义 音乐家同样喜欢描绘大自然的光线和色彩给人带来的瞬间印象和感受 。这种音乐主要是通过别具一格的旋律、节奏、调式、和声、音色、 配器反映感觉世界的浮光掠影,即一种朦胧的气氛,来表现其象征主 义。在德彪西这位法国音乐家手中,印象主义获得

3、了完美的表现。此 外,拉威尔、杜卡、鲁塞尔等也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一音乐超 脱尘世、优雅纤细的艺术品位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和丰富的 感官愉悦。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音乐形式上的大胆探索,为20世纪现 代音乐的到来准备了条件。因此,印象派音乐可以说是连接19世纪和 20世纪,浪漫乐派和现代音乐的一条纽带,是一个音乐新时代的端倪 。20世纪音乐在内容上更多地受到本世纪各种哲学、美学、艺术思潮的 影响。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艺术中的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高举反理想主义的旗帜,努力从人的各种心理 和无意识中,从人类生存条件的现实等各个方面揭示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4、的 各种异化现象及种种感受,20世纪音乐在创作上与这些表现内容相联系,反 映了对传统的反叛。月迷比埃罗、春之祭、一个华沙幸存者、 广岛受难者的哀歌、孩子们的原始呼声、图朗加利拉交响曲等 。还出现了许多反映现代的自然科学、大工业生产、抽象概念或非人间的幻 想世纪的作品如光谱、电离、三种气体、声音的图案、 计算机描述、空间的幻想、太平洋231号、神秘的宇宙、 大气层等。更重要的变化还体现在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手法的革新上。甚至 出现了无声音乐的极端个案如4分33秒等。在20世纪音乐的众多流派中,比较典型的几个音乐流派是:以巴托克 、沃昂威廉斯为代表的“新民族主义”;以斯特拉文斯基、兴德米特为代表的 “

5、新古典主义”;以勋伯格、韦伯恩为代表的“表现主义”;还有“十二音音乐”、 “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偶然音乐”、“微分音音乐”、“噪音音 乐”、“拼贴音乐”、“多媒体音乐新的观念、新的技法、新的材料、新的 语言、新的形势、新的内容、新的趣味,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可谓异彩纷 呈、无奇不有。(一)印象派音乐1.牧神午后(德彪西曲) 【欣赏提示】该曲作于1892年,是根据法国象征派诗 人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的一首前奏曲, 是德彪西的成名作,也是印象主义音乐的 奠基之作。诗歌大意:盛夏,一个倦人的午后。昏昏 欲睡的牧神(神话中半人半兽的神)躺在 草丛中,幻想着一群洁白的仙女出现在眼

6、前,又想象自己拥抱了维娜斯女神。一想 到对神的不敬会带来惩罚时,睡意又上来 了,他告别现实,进入梦乡,将毫无声息 地去探索那朦胧的、消失了的梦境。诗歌的本身就是神秘而模糊的。它的风 格和绘画上的印象主义近似,而德彪西用 更抽象的音乐诠释了这首诗的意境。全曲以木管乐器、弦乐器和竖琴为主。音乐奇异朦胧,好似蒙上一层薄 纱,若隐若现,具有梦幻的感觉。曲式结构为但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乐曲一开始响起了柔和而飘忽不定的无伴奏长笛主题,带着 微微的倦意和恍惚。尔后,竖琴以级进的滑音、圆号以轻弱的吟唱相应和, 伴以弦乐组加弱音器的和弦,仿佛是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牧神倦怠的神态 和那牧歌般的芦笛声从远处传来。主

7、题经过多次变奏后,逐渐增加了活泼轻 快的因素。第二部分,包括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由双簧管奏出,极富表现力的旋律 描绘了牧神在幻想中触景生情,萌生了热切的愿望。接着,音乐进入更加活 跃的气氛。音乐把牧神的嬉笑、追逐、狂喜、挫折与绝望的形象表现得淋漓 尽致。木管乐器奏出的第二主题,音乐在温柔宁静中,带有凝神的遐思和飘 动的幻觉乐队的全奏,逐渐把音乐推向高潮。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的主题,在弦乐组的震音背景衬托下,仍旧 由长笛主奏,音量逐渐减轻,牧神的幻想渐渐消失,重又进入倦慵状态。乐 曲的尾声极慢极轻,仿佛是牧神的模糊意识和消逝在稀薄空气中的蒙。最后 ,在低音弦乐器轻微的拨弦声中结束全曲。马拉美对

8、这首作品赞赏有加,认为德彪西的牧神午后不但发挥了他 原诗的意境,还以微妙的色彩提高了它。作者简介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 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生于巴黎 ,7岁开始学习钢琴,11岁考入巴黎音 乐学院,1884年获罗马大奖,赴罗马 学习三年。后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 美等人的影响,在创作上逐渐形成了自 己的风格,开创了音乐上一个划时代的 流派印象派。代表作有:牧神午 后前奏曲、大海、意象集、 版画集、贝加莫组曲、歌剧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等。2.波莱罗舞曲(拉威尔曲) 【欣赏提示】这首乐曲是1928年作者应舞蹈家易达鲁宾斯坦之 约,为一个具有西班牙风的独幕舞剧写的配乐。剧情 十分

9、简单:一位少女在西班牙的一间小酒店里翩翩起 舞,初不引人注意,后随着音乐的渐渐热烈,舞蹈越 来越狂热奔放,人们逐渐参与共舞,最后在狂欢的高 潮中结束。“波莱罗”是西班牙民间的一种男女双人舞,三拍子 ,经常以响板、吉他、铃鼓作伴奏。全曲由同一固定节奏型伴奏下的两个主题的不断反 复组成。作者曾说:“这是始终如一的中庸速度的舞曲 ,不论旋律、和声,还是由小鼓不断击出的节奏,始 终保持原样不变。唯一的变化是管弦乐音响的逐渐增 强。”乐曲在两个主题的不断反复中,通过音色、音响的 逐渐变化,使情绪步步高涨,音乐也越来也生动。结 束时,乐曲突然转为E大调并以极不和谐的音响造成音 乐的模进,使音乐达到欢乐的高

10、潮。最后又迅速回到C 大调上,以下属和弦至主和弦的变格终止结束全曲。波莱罗舞曲以其绚丽夺目的色彩,辉煌的配器 技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 耶夫就曾经把这首作品誉为“作曲技巧的奇迹”作者简介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 ,与德彪西并列称为法国印象派的代表。7 岁开始学钢琴,14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学生时代就深受象征主义影响。他的作品 构思新颖,和声色彩鲜明,节奏自由,结 构严密,配器技巧高超,追求独创性和异 国情调,有“管弦乐配器大师”之称。主要 作品有: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波 莱罗舞曲、茨冈、左手钢琴协奏 曲、西班牙狂想曲、达芙妮与克 罗埃、鹅妈妈组曲。(二)

11、20世纪其他流派音乐1.春之祭(斯特拉文斯基) 【欣赏提示】芭蕾舞剧春之祭作于1913年。是表现古俄罗 斯祈求丰年所举行的一种祭礼,祭祀中常把贞洁少女 作为祭礼献给太阳神,以求大地回春,万物兴盛。剧 情大意是:在暮色神秘的气氛中,异教徒们将用作祭 品的少女围着舞蹈,当黑暗中显现出祖先的灵魂时, 静静不动的少女开始颤动身躯,跳起“神圣之舞”。死 神驱使她越跳跃狂热,直至精疲力竭倒地而死。最后 人们高举这纯洁无瑕的躯体走向祭坛。舞剧由“大地的 崇拜”和“祭献”两幕组成。前幕八段音乐,后幕共六段 音乐。这段当选少女的祭献舞是舞剧音乐的高潮 部分,也是第二部分的终曲。开头,当选少女缓慢地婆娑起舞,似乎

12、在恍惚迷 茫之中。随着音乐节奏的逐渐加快和音响的强烈轰鸣 ,人们几乎陷入一种宗教的狂热之中,少女在极度兴 奋的人们的簇拥下,激烈地狂舞。这时音乐失去旋律 与轮廓,剩下最原始的节奏原因,乐队发狂式的切分 节奏为少女舞蹈伴奏,最后音乐戛然而止,少女摇晃 倒地,力竭而死。春之祭以其复杂多变的节奏,强烈的不协和 音响、多调性的织体、怪异的配器,成为20世纪现代 音乐发展的开路先锋。作者简介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国作 曲家,现代音乐的杰出代表。9岁开始学习钢琴 ,1903-1906年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作曲和管 弦乐法,1909年起受加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 团要求创作了震惊乐坛的火

13、鸟、彼得鲁什 卡、春之祭三部舞剧,奠定了他在西方乐 坛的地位。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体裁广泛,风格 多样,他的作品将古典音乐的特点与现代音乐的 语言结合起来,大胆创新,不拘一格,为20世纪 音乐开辟了新的道路。主要作品有:舞剧音乐 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浦契 涅拉,歌剧俄狄浦斯王、浪子生涯, 合唱乐队诗篇交响曲,交响诗夜莺之歌 等。原始主义音乐20世纪初的一个音乐流派。主张“打破 秩序,回归自然”,具有现代人对原始人类 的原始意识的追踪和呼唤,反对精致、飘 渺、虚幻,具有“饭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 在创作上运用现代技法,追求原始、质朴 、粗野、怪异的音响效果,有寻根、返租 的意味。斯特拉文斯基

14、的春之祭即属 于这一流派的代表作。2.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的音乐 (巴托克曲) 【欣赏提示】这首乐曲印尼甘美兰音乐的效果,把德彪西优美的音 色,贝多芬严密的结构,巴赫杰出的复调技法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一种富于活力的现代风味的格调。被誉为“20世纪 室内乐创作的里程碑”。全曲有四个乐章,速度分别是慢、快、慢、快。第一 乐章的赋格主题是贯穿全曲的中心主题。乐队配置除了打 击乐、钢片琴、竖琴、钢琴外,还有弦乐分成相互呼应的 两组,以配合打击乐和钢片琴。作品既有民族色彩,又有 现代风格。玲珑剔透的织体,迷人的音色组合,形成了与 那强悍的力度搏动的强烈对比纯净、纤秀、令人精神 为之一爽。作者介绍巴托克(

15、1881-1945),匈牙利作 曲家,现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自幼 学习音乐,10岁登上演奏自己创作的钢 琴曲。1903年毕业于布达佩斯音乐学 院,1907年任该院钢琴教授。1905年 开始从事匈牙利民歌的收集、整理、研 究工作,是民族音乐学最早的奠基人之 一。他的创作立足于匈牙利民间音乐, 充满节奏活力和丰富想象的独特风格。 主要作品有: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舞剧奇异的满大人,管弦乐 舞蹈组曲、乐队协奏曲、弦乐 、打击乐和钢片琴的音乐等。新民族主义音乐新民族主义音乐 20世纪的新民族主义音乐 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与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 手法和技巧相结合,使用独特的现代和声,打击 乐般的节奏

16、和民间调式,不但丰富了现代音乐的 源泉,而且突破了传统专业音乐规则和体系的各 种调式、旋律、节奏与和声,使民族主义音乐在 20世纪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这一流派的代表人 物有:匈牙利的巴托克,捷克的雅那切克,波兰 的席曼诺夫斯基、卢托斯拉夫斯基,西班牙的法 雅,英国的沃昂威廉斯,美国的艾夫斯、科普兰 、哈里斯、格什温等。3.蓝色狂想曲(格什温曲)【欣赏提示】“蓝色”来源于黑人常常演唱的一种歌调,也成“布鲁斯”或“蓝 调”。布鲁斯音调通常是在大调音阶上降低第三与第七级音,这 是美国爵士乐中一种十分迷人的风格,速度较缓慢,带有伤感 的情调。该曲是格什温著名爵士音乐指挥家保罗怀特曼的请求,为 即将举行的流行音乐会而写的一部爵士协奏曲。作品结构自由 ,具有爵士即兴演奏的特色。一开始,单簧管的一句奇特的滑 奏,一下子把人带入爵士乐的那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