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1450258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0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 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对比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时刻在变 化。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 变化不大。 词语判断: 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 是无晴却有晴(天气)郑州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气候); 暴风骤雨,飞砂走石,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 气);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气)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 2.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雨、气温 和降水的情况。3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白色表

2、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 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 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 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 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 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空气质量高低一方面受自 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影响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摄 氏度)。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 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3、2.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 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 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 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 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3.气温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由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 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 高。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降低。-0.6摄氏 度/100米 4.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 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5.等温

4、线判断: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 温差小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 向存在气温差异。等温线呈封闭曲线,如果中心 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 心(4)等温线向北数值缩小为北半球。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 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 (毫米)。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 季节变化。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相同 ,有的 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区年降水量的 季节差异大。 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

5、归线两侧,大陆西岸少 雨、东岸多雨;中纬地带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 5.世界的雨极在印度北部的乞拉朋齐,干极在智利北部的 阿塔卡马沙漠。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它们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从赤道地区到极地地区,有规律地分布着热带的、亚热带 的、温带的和寒带的气候。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 归线之间,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北回归线与北 极圈、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寒带气候大致分布在南、 北极圈内。热带地区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 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分布有亚热带季风和湿 润气候

6、、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地区分布有寒带气候。在中纬度地区,有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向大陆内部,气 候类型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大陆东岸分布有亚热带季风 和湿润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分布有地中海气候 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4.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位置: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 多、高纬降水少。 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 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 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海拔每升高 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 雨,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

7、种 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达70亿,现在世界每 年增加人口8000万。 2、世界人口增长规律:18世纪前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 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二战以来世界人 口迅速增长。 3、人口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从全球 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 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4、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 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慢,经济落后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 5、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从地区分布看,欧 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出现负 增长;亚洲、非洲和

8、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6、 世界人口中,亚洲人口最多,大洋洲人口最少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 最低。 7、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内居住的人口 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 8、四大人口密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主要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人口密集 )、欧洲及北美洲东部(主要原因:工业发展较早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 区。 9、四大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 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地势高 峻的高原、山区。10、人口问题: 人口过多:会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

9、展带来很多问题 ,会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 压力增大等问题; 人口过少: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 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 11、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 境、资源相协调。人口问题对策控制人口数量(人 口过多的国家控制生育,人口过少的国家鼓励生育 ),提高人口素质。13、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 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人种肤色头发面部体毛分布地区白种 人肤眼发色浅天生波 状高鼻唇 薄多欧洲、西亚和 北非、北美 洲、 大洋洲黄种 人淡黄色黑直扁平中等亚洲东部、 北美北部、 南美西北部黑种 人黝黑卷曲唇厚少撒哈拉以南非 洲、大洋洲

10、14.人种的特征和分布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语言汉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语。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 东南亚 ;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欧洲西部、北 美洲、亚洲南部; 法语:法国、非洲中部西部一些国家 ;俄语:俄罗斯、欧洲东部;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 美洲 一些国家;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 国家。宗教发源地宗教建筑分布 基督教(第 一大)亚洲西部教堂、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回教、清真教)阿拉伯半岛 清真寺、亚洲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第三 大)古印度佛塔、寺 庙亚洲东部和东南部2.三大宗教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

11、落1.聚落是指乡村和城市的统称。乡村一般规模较小,有农 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 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 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易形成聚落。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因 素有: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等等。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 农业生产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 ,少或没有聚落。 团块状聚落-平原 条带状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3.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 等因环境而异。如:东南亚高架屋

12、、因纽特人冰屋、黄土 高原窑洞、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西亚窗小厚墙的村庄等 等 4.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 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但是,随着聚落的发展,传统民居在逐步消 失,我们该如何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 共同面临的问题。 5.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 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巴黎塞纳河 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 的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 该名录之中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不同地区,自然条件、

13、开 发历史、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各国家之 间,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也 存在着显著差异。 2.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少数是发达国家,大多 数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美国 、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发 展中国家:非洲、南美洲、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中国是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 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在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 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将发展 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4. 目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

14、成为全球性问 题,需要人类携手共同应对,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地球好 像变小,不同地区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要求加强国际合 作。 5、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一方面,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 是不平衡的,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的条件也不一样, 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着 一些不足。另一方面,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息 息相关。一个国家要发展和进步,就要同其他国家开展合 作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6、21世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一些发展中国 家经济增长迅速。 出售产品的价格赚的钱国家发展中国家农、矿等初级产品低少利润流失发达国家轿车、轮船、飞机、高档日用品高多富国更富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