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讲稿二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45157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讲稿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文言虚词讲稿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文言虚词讲稿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文言虚词讲稿二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文言虚词讲稿二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讲稿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讲稿二(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辅导高考专题辅导专题三十四:文言虚词讲稿(二)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v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vA.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v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v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v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v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v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v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v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A项第一句中 的“所以”表凭借,是“用来”的意思;第二句中 的“所以”是表示“的原因”。B项中的“以”都是连 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C项中的“之”是用

2、在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 ,表并列关系。 Av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vA. 因载而与之俱妇v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vB. 吾乃今日睹而赎之v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vC. 而申乎知已v 胡为乎迎迎欲何之vD. 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v 秦亦不以城予赵v【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 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之”, 一为 代词,他;一为助词,无实义。B项“而”,两者皆表顺承,无 实义;C项“乎”,一项相当“于”,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对于

3、 ;一项用在句中,表停顿。D项“以”,一项表凭借,译为依据 ;一项表示动作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Bv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 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v A、因家庐江寻阳焉 弘因阵乱突围而出v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与贼战,斩首数百v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v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v【解析】A于是、就;趁。B跟、同。 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A推断文言虚词八法1 句意分析法 v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 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如“非挟太山以超 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带着泰山来 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确定

4、“以”是连词 “来”,表目的。v又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一句的“因” 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说了 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因” 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关系。 2 上下文推断法 v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 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如“设九宾 于廷,臣乃敢上壁”一句,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 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 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 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 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这样开来 ,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 才”的关

5、系,因此,“乃”是应解释为“才”, 表条件。 3 代入筛选法 v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 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 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 法和义项有: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 么”“怎么样”等;副词,译为“怎么能”“什么”“多 么”等;通“呵”,“喝问”;复音虚词“奈何”“何 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 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 4 交换理解法 v代入法,看句子是否讲得通。v如理解“与我银,为君致阁职”中“为”字v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6、 句中的“为”是介词“ 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 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 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 5 结构推断法 v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 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 修饰关系。v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 v 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 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i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 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 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 该是副词。 6

7、成语联想法 v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 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 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 标志。v又如“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中的“相”,我们 可以用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相同 结构的成语来推断,这里“相”是虚指代词“他 ”,有的又称他为特殊作用的副词。 7 标志确认法 v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v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v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v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中的“也”,只需抓住该 句是“判断句”这个标志,就能确定“也”是助词,表 判断语气。v而“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也”虽也是助词

8、,但 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 8 句例推断法 v 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 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 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 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 的含义了。v 如“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的“焉”, 我们就可以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例“微波 入焉”“ 观人风者得焉”“从师而问焉”,得出此 处的“焉”应该是代词,意思是“他”。 常见复音虚词一览 v1、比及:由两个同义介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 做介词,意思是“等到时候”。v例:比及三年,可使足矣。v2、不然:由副词加复指上文的代词构成,做连词 ,表示否定前文所说,意思是“如果不

9、如此”v例如:不然,籍何以至此。v3、不啻:由副词加动词构成.v做状语,表示不限于某范围,意思是“不止”、“ 不仅”。v例如:不啻增二十倍焉;v做谓语,意思是“不及”、赶不上。v例如:虽连城拱璧不啻也。v4、不亦,由副词加语气词构成,做副词,常构成 “不亦乎”的句式,表示反问,意思是“岂不是 吗”。v例如:吾射不亦精乎。v5、得无,由助动词加上动词构成,相当于一个副 词,表示委婉反问。v意思是“是不是”、莫不是。v如:得无教我猎虫所也?v意思是“难道能没有”、“怎么能没有”。v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v6、而后,由连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然后”,做 连词,表示承接,意思是“如此”、“以后”。v

10、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v7、而已,由连词加动词构成。v意思是“就停止”。v如:臣请三言而已矣;v虚化为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急读则为“耳”,意思是 “罢了”、“就是了”。v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v8、尔来,由代词加动词构成 ,意思是“从那以来”。v如:尔来有二十有一年矣。v9、否则,由否定副词加连词构成,意思是,否定的是上 文所说的整个内容,相当于“不+前句”,所以,“否”实际 上是个否定性假设分句;“则”是个连词,引出下句结果, 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就”,“否则”凝固成一个关联词 ,连接的两部分是正反并列关系。v如: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 v10、何况,由副词加动词构成,

11、意思是“怎么能”,做连词 ,用于后一分句,引出进一层的意思,与“而况”同。v如: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v11、何其,由疑问副词加动词构成,有疑问句中或感叹句 中表性状至极,意思是“怎么这样”、“多么”v如:泣下沾襟,何其衰也。v12、何如、何若,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下词组,表 示询问,意思是“怎么办,怎么处置,怎么对付等”,也可 倒置为“如何”、“若何”,表示强调。v做状语,译为“怎么”。v如: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v做定语,译为“什么”、“什么样”。v如:此为何若人也?v做谓语,也写作“如之何”、“若之何”,意思是“怎么办” 、“怎么样”。v如:今日之事何如;寇深矣,若之何?v做谓

12、语带宾语,译为“比怎么样”、“哪赶上 ”v如: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13、何所,是由“所”字结构作主语和疑问代词作谓语的判断句构成 的倒装,表示询问。 如:问女何所思? 14、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表示强调,用以表示询问或反问,包 括两类: 是由动词“为”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一干什么 ”,用反问表示否定,既可以加在另一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后,做句 子的另一个连动谓语,这时“何”也要提到另一个动词前,构成“何 +动+为”的格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也可以加在用“以”构成的介宾词组后做句子的谓语,这时“何”也要 提到介宾结构前,构成“何以为”的格式,表示“用做什么

13、” 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是由介词“为”和疑问代词“何”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意思是“ 为什么”。 如:若何为生我家? 15、何也、何者、何则、何欤,疑问代词加语气词构成,由判断句 式“则何”发展而来,做判断谓语,询问原因,意思是“是什么 原因”、“为什么”。 如:独五人之徼徼,何也?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16、何以,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是“ 以何”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 做状语,译为“凭什么”、“怎么” 如:何以战;何以至是乎? 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 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吾欲辱之何以也? 17、既而、已而、俄而、久而、始而、继而,由动 词加连词

14、构成,表示在前一个动作之后不久的动 作 18、可得,由两个助动词构成的复合结构,做状语 ,表示可能,意思是“可能”、“可以”。 如:可得闻与?19、可以,由助动词和介词组成。 做状语,相当于“可以”+“以(之)”,意思是“可以用(它)来”。 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相当于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意思是“可能”、“完全可以” 如 :可以无悔矣; 与“可以”同类的结构还有“足以”、意思是“是用来”或“能够” 如:火尚足以明。 20、奈何,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正结构“何奈”的倒置,表示询问, 以示强调,意思是“怎么对付”。 做状语,译为“怎么”、“为什么”。 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5、 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对付” 如:市义奈何? 做谓语,宾语要插入中间,构成“奈何”,译为“对(把、拿) 怎么办” 如:虞兮虞兮奈若何? 做“无”的宾语,意思是“什么办法”、“对付的办法”。 如: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21、且夫,由连词加语气词构成,做连词,用于句首,表示进层,意思是 “再说”。 如:且夫天下非小弱也。22、然而,由指示代词加连词构成,连分句,表示 转折,意思是“虽然如此,却”、“可是” 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23、然则,由指示代词加连词构成,连接分句。 表示承接,用以推理,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 ”如:然则何时而乐也; 表示转折,同“然

16、而”,意思是“但是”,如:然则北 通巫峡。 24、若夫、若乃,由动词加指示代词构成的动宾结 构,做连词,用于句首,表示另提,意思是“如果 说到”、“像那”、“至于” 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25、是故。由介词“故”加代词“是”构成的介宾结构“故是”的倒 置,以示强调,用于后一分句前,引出结果,意思是“因此”、 “所以” 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由代词加副词构成,意思是“这乃是”、“这就是” 如: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6、是以、是用,介宾结构“以是”、“用是”的倒置,以示强调, 做连词,表示顺承,引出结果,意思是“因此”、“所以” 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敢用是为怨望。 27、孰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