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下册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42916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汽车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汽车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汽车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汽车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下册(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六章双离合器变速器结构与原理 知识点四 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1、多片式湿式干式双离合器2、机械变速传动部分3、换档执行机构4、变速器油泵5、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1、多片式湿式离合器离合器K1和K2的内部结构在离合器工作时,活塞1充油,活塞移动将离合 器1内外片压合,从而扭矩通过离合器外壳-离合器片 1-输入轴1进行传递,活塞1泄油后,离合器1分离, 蝶形回位弹簧将活塞退回,扭矩传递中断,在离合器 1分离的同时,活塞2开始充油,活塞移动将离合器2 内外片压合,从而扭矩通过离合器外壳离合器片2 输入轴2进行传递,这样始终有一个离合器处于接 合状态。离合器K1负责将扭矩传入输入轴1,输

2、入轴1 用来完成1、3、5、R档,离合器K2负责将扭矩传给输 入轴2,输入轴2用来完成2、4、6档。发动机旋转使 油产生离心力,这个离心力作用使离合器接合过程中 所需的压力增加,为了离合器接合更加顺利,必须对 这个由离心力引起的压力进行补偿,利用离合器K1的 碟形弹簧与K1活塞和K2外片支架形成的腔;K2回位弹 簧固定片与K2活塞之间形成的腔,为这两个空腔内充 油,在发动机高速旋转过程中离心力作用下产生的平 衡油压来补偿。 在每种操作情况下,离合器必须被控 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并且贯 穿整个使用周期。因而离合器控制阀 的控制电流与离合器扭矩之间的必须 进行不断的调整、适应。离合器经常 被

3、控制在大约10r/m i n的微量打滑状 态,这种极低的打滑量,叫做“微量 打滑”,这有利于改善离合器的状态 ,并且用于调节离合器控制。2、机械变速传动部分机械变速传动部分 发动机扭矩通过离合 器输入变速器内部, 在变速器中通过输入 、输出轴及齿轮啮合 形成动力传递路线并 将扭矩输出到驱动桥 。输入轴1和输入轴2 空套在一起。 输入轴1在空心的输入 轴2的内部,通过花键 与离合器K1相连;在1 档和3档齿轮之间还有 输入轴1的转速传感器 G501的靶轮。 输入轴2为空心,套 在输入轴1的外部, 通过花键和离合器片 组K2相连,在二档齿 轮附近还有输入轴2 转速传感器G502的靶 轮。不难看出,

4、多档 共用齿轮的设计大大 减少了变速器的体积 和质量。 输出轴1上有如下元件:1、2、3档同步器(3件式),4档 同步器(单件式),1、2、3、4档换档齿轮,与差速器相 连的输出齿轮。 输出轴2 上有如下元件:变速器输出转速传感器G195和 G196的靶轮,5档、6档和倒档换档齿轮,与差速器相连 的输出齿轮。 通过增加1根倒档轴改变了动力输出的方向,形成倒档, 最终与输出轴2相连。 两个输出轴都与差速器相啮合,差速器上面还集成了P档 齿轮锁动力传递路线 倒档传输路线 :发动机K1 离合器输入 轴11/R档主 动齿轮倒档 轴倒档从动 齿轮输出轴2 输出齿轮 差速器驱动 车轮。动力传递路线 1档传

5、输路线 :发动机 K1离合器 输入轴11 档主动齿轮 1档从动齿 轮输出轴1 输出齿轮 差速器 驱动车轮。动力传递路线 2档传输路线 :发动机K2 离合器输入 轴22档主动 齿轮 2档从 动齿轮输出 轴1输出齿 轮差速器 驱动车轮。动力传递路线 3档传输路线: 发动机K1离 合器输入轴1 3档主动齿轮 3档从动齿 轮输出轴1 输出齿轮差 速器驱动车 轮。动力传递路线 4档传输路线: 发动机K2离 合器输入轴2 4档主动齿轮 4档从动齿 轮输出轴1 输出齿轮差 速器驱动车 轮。动力传递路线 5档传输路线 :发动机 K1离合器 输入轴15 档主动齿轮 5档从动齿 轮输出轴2 输出齿轮 差速器 驱动

6、车轮。动力传递路线 6档传输路线 :发动机 K2离合器 输入轴26 档主动齿轮 6档从动齿 轮输出轴2 输出齿轮 差速器 驱动车轮。3、换档执行机构3、换档执行机构变速器的4个换档轴由液压控制单元控制, 由控制单元内的4个电磁阀完成,通过为换档轴 施加压力来控制拨叉动作。每个拨叉轴的两端 通过1个有轴承的钢制圆筒支撑,圆筒的末端被 压入活塞腔(如图所示)。换档油压通过油道传 输到活塞腔内作用在圆筒后端,形成推力,完 成换档。换档轴压力通过保持换档轴持续的时 间进行调节。当一个档位工作时,其相应推力 一直存在。同时在每个拨叉上面都有一个独立 的拨叉行程传感器,用以监测、反馈拨叉的行 程以及所处的

7、状态。为了保证档位的固定,在 每组拨叉的主臂上还有一个档位锁止机构,用 来锁止所在档位。4、变速器油泵 油泵直接通过驱动轴连接,只要发动机运转就供 油,它空套在输入轴1里面,与油泵刚性连接(如 图所示),最多可以提供100L/min的输出量。 装备此款变速器的车辆,在拖车过程中,油泵没 有被驱动,因此如需拖车,车速不能超过50km / h ,距离不能超过100km,否则会损毁变速器。5、DCT的控制系统(1)换档杆的操作与控制换档杆的操作方式和自动 变速器换档杆一样,DCT变速器 也提供Tiptronic档位模式,在 换档手柄上有明显的DCT标识。 其内部结构如右图所示。P档锁工作原理 如右图

8、所示,通电 时解锁,断电时候 锁止,如果选档杆 位于 N位置的时间 超过2s, 控制单元 将向电磁铁供电, 这样即可将锁销推 入锁孔内。选档杆 无法在无意间移动 到其他位置,踩下 制动踏板时锁销自 动松开。5、DCT的控制系统(2)控制单元 该变速器的控制部分由电子 液压控制单元和电子控制 单元组成。其中电子液压 控制单元内包括阀体、执行 电磁阀等(如图所示),电子控 制单元里面包括一些传感器 、变速器电脑等(如图所示)。 它们安装在一起,装于变速 器内,浸于变速器油中。电控单元变速器控制单元(TCU: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是自动 变速器控制的核心部件,它是控制逻

9、辑的载体,且用来处理各种传 感器信号,驱动执行机构动作,从而构成控制闭环。TCU与其他汽车控制器一样,一般具有两个微处理器,一个用来 计算控制逻辑,一个用于故障诊断和处理,两个微处理器通过内部 总线相互交换信息。除了微处理器以外,TCU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 、传感器信号输入模块、电磁阀驱动模块、各种指示灯接口以及 CAN总线通讯接口等。TCU按照布置的形式不同分为外置式和集成式。外置式一般通过 一段线束与变速器中的电磁阀及传感器连接,控制器一般布置在汽 车驾驶舱内侧,工作条件较好。集成式则是将变速器中所用到的传 感器及TCU本身集成到一个模块内,并且将该模块直接安装在自动 变速器内部与电磁阀体连

10、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电液控制系统 总成。如上图所示,中间为陶瓷基板的TCU部分,黑色部分为变速器传 感器模块,明显的突出部分均是变速器中使用的转速、位置及温度 传感器;传感器及TCU被封装到一个模块内,然后将该模块与液压 阀体连接作为一个整体的模块安装到变速器中。液压阀体如上面所述的各种液压阀及电磁阀均统一集成 在液压阀体中。如下图所示。其中N88为一档和三 档换档拨叉控制开关电磁阀,N89为五档换档拨叉 控制开关电磁阀,N90为六档和倒档换档拨叉控制 开关电磁阀,N91为二档和四档换档拨叉控制开关 电磁阀,N92为多路阀控制开关电磁阀,215为离 合器C1的控制比例电磁阀,N216为离合

11、器C2的控 制比例电磁阀,N217为主油路压力滑阀的控制电磁 阀,N218为冷却油流量控制电磁阀,N233为离合 器C1控制油路安全阀,N371为离合器C2控制油路 安全阀,A为主油路减压阀,B为液压阀体电磁阀供 电连接器。同时该液压阀体中还集成了两个离合 器的压力传感器。(3) 液 压控 制系 统如图所示是典型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图。 该系统中主要包括供油部分、双离合器控制部分、换档 拨叉控制部分及辅助部分。供油部分由油泵、减压阀、 主调压滑阀及调压电磁阀组成,通过调压电磁阀控制主 调压滑阀从而实现对液压系统主油路压力的调节;当系 统出现故障,压力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将推开减压阀释 放

12、压力保护液压系统。双离合器控制部分主要由两路相 对独立的油路组成,分别控制离合器C1和离合器C2,两 部分的控制油路完全相同。包括安全阀、蓄能器、压力 传感器及离合器控制比例阀。通过安全阀可以调节两个 离合器控制油路的供油压力,并保证其中一个离合器出 现故障时,另一离合器能够安全的独立工作。离合器1阀 与离合器2阀为比例电磁阀,可以实现对离合器控制压力 的精确控制,两个压力传感器则为离合器压力的精确控 制提供反馈信号。换档拨叉控制部分主要由四个开关阀 与一个两位多路阀组合而成,多路阀通过另一个开关阀 控制其工作位置的变换。辅助部分主要包括双离合器润 滑部分、液压系统散热及过滤部分。在自动变速器

13、液压系统中,对主油路的压力控制至关 重要,主油路压力不仅影响换档性能,同时还很大程度上 影响自动变速器的总效率。主油路压力通过调节阀控制主 油路压力滑阀实现压力控制,如下图为主油路压力调节部 分,主油路压力调节阀就是脉宽调制阀;从上图可以看出,主油路压力控制油路中,主油路压 力是通主压力滑阀进行控制,主压力滑阀的左端作为主油 路压力的反馈腔,主油路压力通过作用到阀芯左端的液压 力来与右端的弹簧力及主压力调节阀调节后的液压力相平 衡,当主压力调节阀变化时,平衡即被打破阀芯移动达到 新的平衡位置。从上图可以看出,双离合器润滑及冷却控制 油路的控制结构与主油路压力控制结构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在离合

14、器冷却控制阀的控制油路上 增加了一个蓄能器,蓄能器能够吸收油路调节过 程中的冲击,改善控制性能。上述两部分主要油路中所使用的脉宽调制阀的 一般结构如图所示当电磁阀不通电的时候,阀芯及钢球在右侧 弹簧力的作用下使得阀芯靠左侧位置,阀芯同时 也推动钢球使进油口与出油断开;在左侧位置时 阀芯的工作台阶将泄油口关闭。而当电磁阀通电 时,螺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将阀芯吸到右侧位置; 阀芯在右侧位置时,钢球在液压油的压力作用下 被推开,从而连通了进油口与出油口的通路,使 得出油口与泄油口连通。由于在供油油路中有截 流口,不通电时控制输出的油压与进油压力在不 考虑损失的条件下相等,完全打开时控制输出油 压与泄油压力相等,压力一般为零。在实际控制 过程中,通过调节断开与连通的时间比例,实现 控制输出口压力的控制要求。七档DCT的基本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