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苦”字了得——《石壕吏》教学课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426620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一个“苦”字了得——《石壕吏》教学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怎一个“苦”字了得——《石壕吏》教学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怎一个“苦”字了得——《石壕吏》教学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怎一个“苦”字了得——《石壕吏》教学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怎一个“苦”字了得——《石壕吏》教学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一个“苦”字了得——《石壕吏》教学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一个“苦”字了得——《石壕吏》教学课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一个“苦”字了得石壕吏教学课例水口中学 王海燕一、教学设计缘由今年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国庆庆典活动让 很多人内心激荡,无比振奋,一颗火热的 爱国心被点燃。观看时,我也热血沸腾。 祖国 60 华诞是个盛大的节日,要表现的内 容应该是非常庞大的,可是导演却在短短 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表现了 60 年来祖 国沧海桑田的巨大变革,表现了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变迁,表现了祖国 幅员辽阔的地域风情,表现了 56 个民族的 团结统一,表现了不同年龄层次人的精神 风貌而且还能激起全国人民的共鸣, 给人们留下久久的回味和深深的烙印。这 真是浓缩的精华呀!设计者一定进行了非 常精心的安排,并且选取了最典

2、型又最能激起人们共鸣的材料去表现,让人们在用 心感受的同时又有用心参与的冲动。其实 这和教学何其相似!我们想要在学生的心 灵深处留下某堂课的影子,让他日后还有 回味的念头,那么,教师也一定要让课堂 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要引起学生深度的 共鸣才行,而要引起共鸣,除了要老师的 引导解说出色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 身体力行,做到将心掏出来去参与课堂教 学。我学过石壕吏 ,也教过石壕吏 , 但我的记忆中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甚至连模糊的印象都没有,似乎只是把诗 歌读一读,背一背,了解一下诗人的思想 感情罢了。如果我想让石壕吏深深植 入学生的心中,就一定要从另外的方面留 给他们一点东西,而且要让他

3、们在参与甚 至激烈的对碰中获得,这样才能印象深刻, 才能真正有所得,有应试教育之外的所得。 语文界还有句话叫“长文短教,短文长教” , 这是一篇短文,要长教就一定得对文本进 行深度的挖掘,因此这次上石壕吏 ,我 抓住战乱中老百姓的悲苦去做文章,从诗歌语言中去挖掘内含信息,去探讨人物悲 苦的内心世界和凄苦的生活现状。我设计 了这样一份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熟读并背诵课文。2、品味语文,挖掘内涵,体味战乱中人民 生活的悲苦。 (重点)3、体会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 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望岳和春望 ,感受不同时期杜 甫的思想情怀。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表现“安史之乱”给人民

4、生活带来悲苦的诗作石壕吏 。(二)了解背景1、读注解了解石壕吏写作的背景。2、了解“三吏” “三别” 。 (三)朗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及诗 歌情感 。2、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3、表演读,力求读出感情。4、齐读,注意流利、准确、有感情。5、对照注释读,基本把握诗歌内容。6、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四)品读探讨1、吏为什么要深夜入室捉人 ?(结合背 景体会战争的需要和战争的残酷)2、这次捉人为什么只捉到了一个老妇人? (品读老妇的话,体会家庭的残破和生活 的艰难)3、老妇人是心甘情愿去应征吗?(抓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了解“一何” 的含义,体

5、会“呼” 、 “怒”中吏的凶狠和 “啼” 、 “苦”中妇的悲楚,注意两个感叹 号的强烈语气,指导读,读出这种强烈的 对比,体会老妇的悲苦与无奈。挖掘 “夜久语声绝”中“夜久”隐含的内容, 老妇长时间的苦苦哀求,最终还是被无情 拒绝。 )4、那么吏到底在老妪家说了什么,致使老妪不得不去河阳应征?请根据上下文补出 吏与老妪的对话。5、亲眼目睹事情的经过,亲耳聆听老妇的 哭诉的诗人杜甫内心会产生怎样复杂的感 情呢?请结合全文以及背景、诗人的有关 思想展开简单的讨论。(五)熟读成诵1、齐读,读出感情,读出老妪的凄楚和诗 人的同情。2、自由读,把握结构,理清思路层次。3、试背,每两句抽出一句进行背诵 。

6、4、试背,每一层只出现几个关键词进行背 诵。5、齐背,不做任何提示,全班一起背。(六)作业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 剧。二、教学实录片段师:吏深夜入室捉人去服役,最后是一个 老太太去应征了。那么这个老妪是心甘情 愿去应征的吗?(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表示自己的看法)生 1:是的。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锝备晨炊。 ”就可以看出她 是自己愿意去的。师:你能解释一下吗?生 1:她说“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 ,不就是说她自己愿意去吗?生 2:她是心甘情愿去的,因为她们家很苦, 都“出入无完裙”了,肯定也没有什么吃 的,她去给人家做饭至少还有饭吃。生 3:她是心甘情愿去的,因

7、为她想把老翁 留下来,毕竟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如果 她不去就有可能把老翁抓出来,那家里就 没有男人了,为了整个家,她心甘情愿就 去了。生 4:她不是心甘情愿去的,我从“妇啼一 何苦”中觉得。师:“一何”是什么意思?生 4:多么。师:你把这句话翻译一下。生 4:老妇的啼哭是多么的痛苦。师:你就是从“啼”和“苦”中感受到她 无比的痛苦的,是吗?生 4:是的,一个哭得这么伤心的人是不会 心甘情愿离开家的,而且她的两个儿子都 战死了,另一个也生死未卜。师:同学们的意见很不相同。我们先把课 文齐读一遍,大家结合课文再认真想一想, 不要过于着急,看看两种意见哪一种更符 合当时的事实。(生齐读,片刻后,有人

8、举手)生 5:她不是心甘情愿去的,你看“吏呼一 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的呼喊多么愤 怒,老妇的啼哭多么痛苦。师:这里吏和妇形成了生(同声):鲜明的对比。师:在吏的呼喊和愤怒下,老妇只有啼哭 和诉苦。这里连用了两个“一何”有什么 作用?生 6:强调作用,还有就是对比。师:这里还连用了两个生(同声):感叹号!师:对,其实用句号可不可以?生(同声):可以。师:那用感叹号有什么好处呢?生 7:加强语气,强调吏的愤怒凶狠和妇的 无比痛苦。师:那我们把这两句话读读,读出这种强 烈的语气和鲜明的对比。(生齐读,读得还不错。 )师:看来,老妇不是心甘情愿去应征的, 是在吏凶狠的逼迫之下的无奈选择。其实, 诗

9、歌的最后一段也有暗示,看看是哪一句?生 8:“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师:谁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又是谁在哭?生 8:应该是吏和老妪说话的声音没有了, 然后老翁和媳妇在哭。师:吏和老妪说话的时间长不长?生 8:长, “久”就是时间长的意思。师:老妪为什么不快点答应去应征,而要 和吏说这么久的话呢?生 8:她可能是在求情,求吏放过他们这个 家庭。师:很有可能。看来她真的不是心甘情愿 去,而实在是被逼无奈。她家破人亡,生 活凄苦,年迈力衰,却还得去服役。她的 内心,怎一个“苦”字了得!师:那么吏到底在老妪家说了什么,致使 老妪不得不去河阳应征?请根据上下文补 出吏与老妪的对话。三、教学反思1、聚焦

10、核心,直指悲苦。任何事物,它都 有一个对它本身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如 人的心脏,如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也如 万丈高楼的基石。一篇文章也一定有它核 心的东西,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的东 西才能有效地去解读文本,也才能领悟文章的精髓和作者的情感,课堂的探讨也才 会有真正的意义。 石壕吏的核心应该是 反映战乱给百姓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痛苦, 所以设计教案的时候就应该紧紧围绕百姓 的“苦”去做文章,从课堂反应来看,这 个核心犹如一个火种,点燃了学生探讨诗 歌内涵的激情。从“苦”的探讨中,我们 深切感受了老妪一家家破人亡的痛苦,看 到了她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的艰 苦,理解了她垂老别家的内心的悲苦。这

11、些苦让学生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伤 害,会激起与诗人共同的情感对饱受 战乱之苦的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2、矛盾碰撞,拨云见日。一件事情,最激 荡人心、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地方往往在它 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方;一个学生一堂课 的最大成就感莫在于他在与别人的论争中 获得真正的理解;一个课堂最重要的任务 莫在于引导学生解决矛盾。矛盾是问题的 中心,却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的语 文教学提倡学生对文本阅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 和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所以难免会有一 些理解出现偏差。学生的理解不到位或思 考的方向不对不要紧,重要的是学生要通 过自己的思考获得一些认识,并且还要在 激烈

12、的矛盾碰撞中进一步思考、体验、认 识,使自己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课堂的 呈现就是矛盾激烈碰撞的过程,在各抒己 见的氛围中了解别人的想法,在对课文的 再次朗读中深入思考,提升认识。随着品 读的深入,学生心中的云雾逐渐被拨开, 内心的思考逐渐的明朗清晰,对人物内心 的苦楚也就看得越来越清楚。3、体验朗读,以心换心。阅读的最高境界 就是把自己化作了文中的人物,与人物同 欢笑共悲苦。课堂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吏 的凶狠与妇的悲苦形成的鲜明对照,那么 顺势让学生通过声音甚至表情呈现这种对 比,不仅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引起与人物的 共鸣,体察人物的内心情感,还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4、适时引导,指明方向。学生虽然是学习 的主体,教师不应用自己的分析讲解去代 替学生自己的阅读,甚至用霸权意识去取 代和束缚学生的思维,但教师在课堂中依 然应该发挥其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因 为有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课堂才不会像一 盘散沙,学生的思维发散、个性阅读才会 有一个中心,学生的理解也才会朝着更全 面更深入的方向迈进。就像在课堂中呈现 的一样,当学生各持己见的时候,教师应 引导他们通过朗读和思考去寻找突破口;当学生还没有发现别的语言暗示的时候, 教师通过引导给他们一个思考的方向。课 堂显示,这种适时的引导非常有利于学生 打开思维,使他们看见豁然开朗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