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精品课件:史学研究基本方法介绍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142379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史学研究基本方法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史学研究基本方法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史学研究基本方法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史学研究基本方法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史学研究基本方法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史学研究基本方法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精品课件:史学研究基本方法介绍(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学研究基本方法介绍 一、历史学的基础知识 (1)历史是什么1、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2、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即是经过人脑的思 考和加工而形成的主体化的历史。3、它还指一门学科或一门专业。历史: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内 在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学科。(2)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史料(研究历史的材料): 文字史料(史书、档案、学术著作、文学作品、书 信、报刊杂志、口述史、家谱 碑刻等) 非文字史料(图像和实物等)史料解释:对史料的解读,不加入个人观点史料叙述:对历史现象的记录描述历史评价:对历史现象的评价【举例】孟子,名轲,

2、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 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 ,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 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 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 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 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二)史学研究的方法: 1,基本的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证和编订;2,重要方法:结构分析和阶级分析;3,其他方法:社会

3、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 分析方法、基因分析方法、考古学方法、理学 方法、人类学方法、民族学方法、民俗学方法 以及自然科学的方法。历史分期法举例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 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 律。 1.马克思主义史学依据社会形态学说,以生产方式作为 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将人类社会发展史划分为原始公社制 、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包括共主义初级 阶段的社会主义)五个阶段。 2.世界通史一般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时 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俄国十月革命 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是

4、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中国建立是中国现代史的 开端。 3.地理环境: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 4.文明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 5.生产力: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例题2011广东文综(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 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据(唐)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 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据梁启超饮冰室

5、合集材料二: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 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 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 出现两种主要的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近代史开始于 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时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 到哪些思想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6分) (3)任选材料三中的

6、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三)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历史研究以史料学为基本方法,搜集和考证史料即史料学乃是中国 历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或“本门功夫” 。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历史学家“重现”历史的基础。一般 说来,搜集史料,要力求广泛、丰富;运用史料,必须经过考订鉴别, 以确认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史料分类 1、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 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 究对

7、象的情况。如日记、对当事人访问口述的史料、实物类建筑碑刻、 墓志、家谱等。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 后人的研究成果,是间接、辗转得来的史料,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 所做的研究及诠释。如小说、传说等。比如研究明朝洪武年间的历史, 清朝修撰的明史虽然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与前者相比,就算 不上第一手史料了。2、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实物史料和文字史料。文字资料:包括传世文献、档案、文学作品(以诗证史)、碑刻、摩崖石 刻、甲古文、墓志等;实物资料:包括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实物资料是重现文字出 现以前的历史的重要依据。3、另外 社会学的资料和民俗学的资料

8、,往往能弥补缺乏文字记载与描述的不足, 使人们能见到历史中那些生动的还存在的“社会活化石” 。 口述史料亦称口碑史学。被访者亲历、亲见、亲闻,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 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 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即是。口述史研究也碰到许多方法上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和区分口述材料 里的真伪? 社会调查所得的资料 4,使用史料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使用史料时,应尽可能用第一手材料。如无第一 手材料,非用第二手材料不可时,应用年代较早的材料。因年代越晚,错误就越多。 (2)在古代史的研究中应以文献与出土遗物、遗文加以比 较印证,不能偏重一方

9、而置另一方于不顾。用这种方 法取得创造性成绩的首推王国维,他以甲骨文、金文 与古书相印证,在古史研究上取得前无古人的优异成绩,最值得我们学习。 (3)史料能否真实地反映历史事实,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史料作者对历史事实所持的立场,作者写作的目的和 态度等等。 (4)回忆录,调查材料,新闻报道等类史料包含有重要的第一手史料,要谨慎使用。 (5)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 。例题某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他父 亲讲的的一个事例:“我当时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 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 。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

10、打了一枪, 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 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B、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不可完全 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C、口述历史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没有可信度D、口述历史的可信度主要依据口述者的诚信度而定史料甄别1、从目录上来辨别真伪。三种方式:从书目上考其来源, 来源不明者不可轻信。借助书目考其流传,如流传之续颠倒 混乱,不可轻信。借助书目,核对篇目、卷帙及题解,如不 相符,不可轻信。2、从古书所引用的材料来鉴别真伪。早出的书引用晚出的书 的材料,不可轻信。引文有误者不可轻信。3、从古书的内容来辨别真

11、伪:所记史事、人物活动与史实是 否相符。所记的专用名词是否与史实相符。所记的时代特征、 思想状况是否与史实相符。4、从古书的文法、体例、风格来鉴别真伪。1、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面 哪方面的证据最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2、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 论 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 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 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

12、映历史真实举例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 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 同放真弹子,袭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 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 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 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袭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历史研究以史料学为基本方法,并非是刻意的选择,而是学科性质所导致 的自然和必然的选择,因为只有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证,才能对历史 问题作出令人信

13、服的解释。所谓“言必有据”,此之谓也。 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材料一 李贽(15271602),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 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是明末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李贽的进步思想,首先 表现在挑战孔子极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方面。他认为,千百年来“咸以孔子之是非为 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就是说,人们对是非的评论,本来没有固定的标准,对 人的评论也没有固定的结论,是非如同岁月一样,日夜不停地的发展变化,而衡量的标 准也应该随着社会前进而发展变化 。他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他还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曾说“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意者

14、但 说生意,力田作者但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 他公开为商人辩护,说“ 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 彩,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回答: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理解、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材料中 划线的部分,哪些属于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请写出序号 。 答:(1):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 。历史观点。历史评价 综合练习史学研究包括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问题形成 等环节材料二1831年,英国有选举权的人也只占成年人口的4.4, 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改良的选举方案,降低了选 民

15、的财产资格,但有选举权的人不过是当时英国成年人口的7.l 左右。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代表,连 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也不多。1838年,以争取男性普选权为目 标的宪章运动开始。虽然宪章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其产生 的压力迫使英国于1867年实行第二次议会改革,使有选举权的 人占男性公民的三分之一(或成年居民的15左右)。 请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史学研究的哪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以 看出英国民主进程中的什么现象?简析其原因。史学方法包括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 论材料三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 、 “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 4200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 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 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 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 ,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 请回答:材料三中的两段材料各反映了什么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由此可见在历史研究的史学方法上应该注意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