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 第七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414816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痿病 第七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痿病 第七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痿病 第七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痿病 第七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痿病 第七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痿病 第七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痿病 第七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痿 病概述一、定义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导 致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 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又称痿躄。概述二、源流内经有专篇论述。n病因、证候:“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攮, 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n分类:皮痿、脉痿、筋痿、骨痿。n病机:五脏内热、“肺热叶焦心气热 肝气热”。源流n治则:“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 ,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顺其时、其月 ”。n“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 六海,主润宗筋”。 源流n汉、晋、隋、唐很少有专篇论述,列入风 、痹、厥、虚劳等诸证之中。n北宋末年,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列“五痿叙论”、“五

2、痿治法”专篇。并指出 “痿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也”的病机特点 ,以“虚”诠释“五脏热”。源流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 差玄说首次鉴别痿病与风、痹、厥的异 同。“夫四末之疾,动而或痉者,为风;不仁 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 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尝同也。故其本 源,又复大异。”源流n朱丹溪局方发挥、丹溪心法专列 痿论,大力纠正“风痿混同”之弊,“痿证 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病机:“痿之 不足,乃阴血也”。治疗用虎潜丸,通过 滋阴养血而达到清五脏内热。n“泻南方补北方”。源流n景岳全书强调精血亏虚致痿“非尽为 火证而败伤元气者亦有之”。n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肝肾肺胃四经

3、 之病”。概述 三、范围n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 经根炎n急性脊髓灰质炎n运动神经元疾病n脱髓鞘疾病n脊髓颅脑损伤n重症肌无力n肌营养不良症n多发性肌炎/皮肌炎n周期性麻痹n癔症性瘫痪证候特征1手足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轻者仅 上眼泡下垂,重则四肢瘫痪)。 2筋脉弛缓不收(软瘫)。 3肌肉萎缩。证候特征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肌无力及肌肉萎缩的机理主要 有:n神经源性:中枢性、周围性、神经肌肉接 头性n肌源性:遗传性、炎症性、代谢性n废用性:n缺血性:病因病机n筋脉肌肉的营养来源:先天肾精、后天气血津液。n肝藏血主筋n肾藏精生髓 关系密切n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n肺输布津液 病因病机温热疫毒 肺热津伤,

4、津液不布 邪热未尽 手足乏力 居处冒湿 湿热浸淫,气血不运 肥甘厚味 四肢 痿 后天失养 脾胃亏虚,精微不输 筋脉 筋脉弛缓 病 思虑劳倦 肌肉 久病大病 失养 禀赋不足 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房劳太过 肌肉萎缩 外伤跌仆 痰瘀阻络,筋脉失养 久病入络病因病机n主要病位:筋脉、肌肉n主要脏腑:肝肾肺胃n主要病性:热证、虚证居多诊断1主症:上肢或下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驰缓 ,肌肉痿软无力(软瘫)。甚至瘫痪, 日久肌肉萎缩。 2伴随症: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上眼睑下垂, 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甚则呼吸、吞咽 困难。诊断3. 病史:有感受外邪或内伤积损的病因,多缓 慢起病,也有突然发病。 4神经系统检

5、查:肌力、肌张力下降,肌容积萎缩。可 作肌电图、肌酶谱、神经系统影像学 检查,必要时行肌肉活检等鉴别诊断n痹病: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与本病肢体 无力而不痛是根本的区别。痹病后期,因关节疼痛、屈身不利可导致 肢体废用性萎缩,属痹痿合病。n风痱:为中风病后遗症,以四肢不收,废 而不用为主症,且伴有口舌歪斜,语言不 利,从病史与症状不难鉴别。 证治要点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缓急 实:起病急,发展较快,肢体力弱,肌肉萎 缩尚不明显,属肺热津伤(温病)或湿热 侵淫。 虚:起病缓,病程长,渐进发展,筋脉弛缓 ,肌肉萎缩明显者,属脾胃肝肾亏损之证 。辨证要点2辨脏腑病位:n肺:病起发热、咽干、呛咳,或热病

6、后出 现肢体痿软不用者;n脾胃:四肢痿软,食少便溏,腹胀;n肝肾:下肢痿软无力明显,甚则不能站立 ,伴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月经不调。证治要点二、治疗原则 1.重视调理脾胃: “治痿独取阳明”内涵:补益后天:益胃养阴、健脾益气。清阳明之热邪:“取”有取走、清除之意 。但各种类型的痿病决不能都以“独取阳 明”之法来治疗,尚需辨证论治。治疗原则2.重视补益肝肾:痿病日久,皆累及肝肾,故须重视补益肝 肾,育阴清热。即“泻南方,补北方”。 3.不可妄用风药: “痿证断不可作风不治”。治风之药,以发 散疏泄为主,易伤津耗血,酿成坏病。 证治要点三善后调摄n1.防潮湿、适寒温、远房帏、调情志。n2.加强护理

7、(保持功能位,防止挛缩、肉 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救治(辅 助呼吸,排痰)。n3.加强肢体功能活动及按摩、防止萎缩。 分证论治一、肺热津伤 (一)辨证依据 1.主症:病起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 现肢体软弱无力, 2.兼症: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小便 短赤,大便干燥; 3.舌脉:舌红,苔黄,脉细数肺热津伤(二)辩证分析:n温热犯肺,气阴受损,肺不布津,肌肤筋 脉失养发热,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 燥;n热邪伤津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 干燥;n肺失滋润咽干咳呛;n热盛伤津舌红,苔黄,脉细数。肺热津伤(三)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四)方药:清燥救肺汤 人参、麦冬、甘草益气养阴补中; 桑叶、枇杷叶

8、、杏仁、火麻仁、阿胶滋 阴清燥润肺; 生石膏清肺热。肺热津伤(五)临床应用 1.壮热、口渴、多汗:重用石膏,加银花、 连翘、知母清泻肺热 2.呛咳少痰、咽干不利:加瓜萎、桑白皮、 川贝、花粉清热润肺止咳 3.肺胃阴伤:见身热退净,食欲减退,口燥 咽干较甚者,用益胃汤加山药、苡仁、谷 麦芽等润胃健脾,固护阳明 肺热津伤临床辨识:n本证多起病急剧,如急性脊髓灰质炎、 GBS。虽有外感,但内热伤津,肺叶枯焦 为主要病理变化。所以宜甘寒清上,润燥 养肺。不可滥用苦寒及辛温发散之品,以 免更耗津液。n津液来源于胃,养肺必须兼顾养胃,此亦 “治痿者独取阳明”的体现。分证论治二、湿热浸淫 (一)辨证依据 1

9、.主症:四肢痿软、身体困重,足胫热蒸, 小便赤短 2.兼症:发热(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肢 体麻木或兼微肿 3.舌象:舌红,苔黄厚腻 4.脉象:脉濡数或滑数湿热浸淫(二)辩证分析n湿热浸淫,经脉壅遏,气血阻滞四肢痿 软,肢体麻木;n湿热浸渍肌肉肢体困重,微肿;n湿热郁蒸,气机不化发热(身热不扬) ;n湿热下注足胫热蒸,小便赤短;n湿性粘滞,阻碍气机胸脘痞闷;n湿热内蕴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 数。分证论治湿热浸淫(三)治法 清热燥湿,通利筋脉。 (四)方药 加味二妙散。 黄柏、苍术清热燥湿利湿; 牛膝、防已、萆藓导湿热下行; 当归配牛膝活血通脉; 龟板滋阴潜阳。湿热浸淫(五)临床应用n1.湿

10、盛,胸脘痞闷,肢重且肿加厚朴 、茯苓、苡仁、泽泻:加强理气淡渗利湿 ;n2.长夏雨季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浊 ,健脾除湿;n3.热邪偏胜,身热,小便赤涩热痛加 忍冬藤、连翘、公英、赤小豆:清热解毒 利湿; 湿热浸淫n3.热盛伤阴,见形体消瘦,足胫热蒸,心 烦,舌红,苔花剥,脉细数去苍术, 加生地、麦冬、玄参:养阴清热;n4.肢体麻木,关节活动不利,舌质紫暗, 脉细涩加桃仁、红花、赤芍、丹参: 活血通络。湿热浸淫临床辨识:n湿热多困脾胃,故需燥湿、化湿、利湿, 不仅能解除湿热对筋脉的浸淫,亦能疏通 脾胃,符合“治痿者独取阳明”之意。n湿热留注下焦,易耗肾阴,须慎用辛温苦 燥之品,及时用清淡滋阴善后

11、。 分证论治三、脾胃亏虚 (一)辨证依据: 1.主症: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甚至肌 肉萎缩,食少,便溏。 2.兼症:腹胀,面浮无华,气短,神疲乏力 。 3.舌象:舌淡体胖大,苔薄白。 4.脉象:脉细弱。脾胃亏虚(二)辩证分析n脾胃虚弱,气血乏源,肢体筋脉失养 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甚至肌肉萎缩 ;n脾失健运食少,便溏,腹胀;n气血生化不足面浮无华,气短,神疲 乏力;n气血不足,水湿不化舌淡体胖大,苔 薄白,脉细弱。脾胃亏虚(三)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四)方药: 参苓白术加散 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健脾益气; 茯苓、苡仁健脾渗湿; 陈皮、砂仁和胃理气。脾胃亏虚(五)临床应用n1.

12、肥人多痰,脘腹胀闷:六君子汤补脾化 痰; n2.中气下陷,头晕气短,声低懒言:补中 益气汤。脾胃亏虚临床辨识: 1、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痿病每与他 证兼见,故常需兼顾扶益脾胃,此亦体现 “治痿者独取阳明”。 2、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常见此型。n1.黄芪复方:由黄芪、枸杞、当归、白术等组成 。可能通过降低IFN-,升高TGF-来降低Ach Rab含量。中医药学刊 2004;22(9):1612 n2.痿证方:炙黄芪15 g ,党参12 g ,鹿角霜12 g ,仙 灵脾12 g ,当归9 g ,炒白术12 g。能降低受压迫脊 髓的ET1 mRNA表达,从而扩张血管改善供血 。中国骨伤2005;

13、18(9):540分证论治四、肝肾亏损 (一)辩证依据: 1.主症: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背酸 软,不能久立,重者步履全废,腿胫大肉 消脱; 2.兼症:眩晕,耳鸣,脱发,遗精或遗尿, 或月经不调。 3.舌象:舌红少苔 4.脉象:脉沉细数。肝肾亏损(二)辩证分析n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经脉失养痿病渐 成;n久则髓亏筋燥腿胫大肉消脱,痿废不起;n肾虚,腰府空虚腰背酸软;n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清窍失养,毛发失濡 眩晕,耳鸣,脱发;n肾失固摄遗精或遗尿;n肝肾亏虚,冲任失调月经不调;n阴虚内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肝肾亏损(三)治法: 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四)方药: 虚潜丸。 虎骨(狗骨)、牛膝

14、壮筋骨; 锁阳温肾益精;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荣筋; 黄柏、知母、熟地、龟板补肾滋阴清热 ; 干姜温中和胃。肝肾亏损(五)临床应用 (1)阴虚热甚,口干尿赤,胫热:去锁阳 、干姜,加鹿角胶、牛骨髓、猪骨髓; (2)精亏血少气虚,面色萎黄,心悸,怔 忡:加黄芪、党参、当归、阿胶、鸡血膝 ; (3)阴损及阳,畏寒阳痿,小便清长,舌 淡,脉细无力:去知母、黄柏、加鹿角胶 、紫河车、仙灵脾、巴戟天。肝肾亏损n临床辨识:n痿病日久,无不及肾,故朱丹溪提出“泻 南方、补北方”作为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n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属于此证。 【转归后 】1、起病急,感受外邪为主者,预 后良好;2、起病缓慢,渐进发展,病

15、程较 长者,需要长期治疗;3、疾病日久,气血两虚,阴阳俱 亏,肌肉瘦削者,预后较差。【预防及护理措施】1、平时注意锻炼身体,生活有规律: 2、对重病患者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3、行走困难者,要扶拐行走锻炼,不 能随意活动者,要帮助其活动,防 止肌肉萎缩; 4、卧床患者经常、定时翻身,防止褥 疮; 5、饮食以清淡有营养为宜。【结语】1、痿病是以肢体筋脉弛缓, 软弱无力,日久 不用, 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特征的一种 病证; 2、病因与外感温热毒邪、情志刺激、房劳 过度、饮食所伤有关; 3、病机在于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 虚、肝肾亏损有关; 4、治疗以治痿者独取阳明、痿病不可妄用 风药、“泻南方、补北方”为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