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育苗技术讲课课件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41347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参育苗技术讲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刺参育苗技术讲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刺参育苗技术讲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刺参育苗技术讲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刺参育苗技术讲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刺参育苗技术讲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参育苗技术讲课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主讲 张来华概述l一、国内发展情况及趋势l二、价值l营养价值l药用价值第一节 刺参生物学及生态学知识l一、分类地位l二、分布l三、生物学知识l四、生态学知识分类地位l棘皮动物门l 海参纲l 楯手目 l 刺参科l 仿刺参属分布l 海参分布遍及世界各海洋,从潮间带至水 深万米均有分布。刺参属温带种,主要分布于 北太平洋沿岸浅海,垂直分布,从潮间带至水 深2030米的浅海海域。地理分布的北限是俄 罗斯的库页岛,美国的阿拉斯加沿岸;南到日 本的鹿儿岛,朝鲜半岛。我国辽宁、山东、河 北等省浅海沿岸均有分布,其南限达江苏连云 港外的平山岛周围海域。其中以辽宁的大连市 、锦州地区,山东的烟

2、台市、青岛市海区沿岸 分布最多。生物学知识l(一)外部形态l(二)内部构造l(三)生殖习性l(四)性腺发育l(五)早期胚胎发育l(六)幼虫发育外部形态l体筒状,呈黄瓜形,长2040厘米,宽36厘米 ,横断面呈四角形,体腹面平坦。整个腹面有密 集的小突起,称其为管足,管足在腹面排列成不 规则的三纵带,管足的末端有吸盘,背部略隆起 ,具有46排不规则的肉刺,它是变形的管足。 口在前端偏于腹面,口周围环生有20个分枝状触 手,具触手囊,靠触手的收集将事物送入口内。 肛门位于体后端偏背面,稍后的背部有一个乳突 ,即为生殖孔。生殖习性l 其繁殖季节,一般南部地区早于北部 地区,潮间带早于潮下带,就是在同

3、一 地区繁殖季节,随年份不同也有变动, 变动的因素复杂,但以水温的变化为依 据可靠。 从各地看,在1523范围内 ,多在1820之间。 l产卵量一般100万200万粒,多者多达 400万500万粒,个别大的个体,产卵 量可超过千万粒。l刺参性成熟年龄为2龄,而且往往与个体 体重有很大关系 早期胚胎发育l生殖细胞 l受精l卵裂l囊胚期l原肠期幼虫发育l耳状幼虫l桶形幼虫(樽形幼虫)l五触手幼虫l稚参耳状幼虫l小耳状幼虫l 中耳状幼虫l 大耳状幼虫桶形幼虫(樽形幼虫)五触手幼虫稚参生态学知识l(一)水温l(二)底质l(三)盐度l(四)深度l(五)饵料、摄食及成长l(六)呼吸l(七)移动l(八)敌害

4、(九)两个重要的生态学特性l排脏与再生l夏眠第二节 刺参人工育苗技术l 一、基本设施及要求 l(一)育苗室及饵料室 (二)培育池 (三)沉淀池 (四)砂滤池 自然砂滤过滤池二、亲参采捕技术l(一)采捕时间与水温l(二)亲参采捕规格l(三)亲参采捕时注意事项l过重的机械刺激l严格避免与油物接触l保证海上暂养槽内水的清新三、亲参蓄养技术l蓄养密度l日常管理技术l亲参升温促熟培育技术l巡池观察四、获卵及受精卵的处理技术l采卵l受精及受精卵的处理技术l孵化五、幼虫选优技术l(一)在孵化槽内孵化的幼体l(二)在蓄养池内产卵、孵化的幼体l 虹吸法l 浓缩法l 拖网法六、耳状幼虫培育技术l(一)耳状幼虫培育

5、密度l(二)饵料l(三)日常管理技术l(四)培育水体的主要环境因子耳状幼虫培育密度l多年人工育苗实践及实验表明,培育初 耳幼体的最适密度0.5个/毫升左右;如果 有充气条件下,密度可以适当加大,一 般可控制在1个/毫升以下。在适宜范围内 ,密度越小,幼体个体越大,发育越快 ,成活率、变态率越高。饵料l单胞藻l 种类l l 混合投喂l代用饵料l 海洋酵母l 面包酵母l 大叶藻粉碎滤液等日常管理技术l换水l投饵l通气和搅池l清底和倒池l病害的防治培育水体的主要环境因子l水温l溶解氧l盐度l光照lPH值l氨态氮l重金属离子l浑浊度七、稚参培育技术l(一)附着基l(二)稚参培育密度及控制l(三)饵料l(四)稚参培育管理技术l(五)稚参培育环境l(六)稚参敌害与病害的防治技术附着基l 种类l 投放时间稚参培育密度及控制试验表明,稚参附着密度以0.20.5头/平 方厘米为宜。饵料底栖硅藻l 鼠尾藻粉碎滤液l 人工配合饵料稚参培育管理技术l稚参的培育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 法是稚参附着以后,稚参自始至终在原 附着基上培养;第二种方法是初附稚参 培养一段时间之后,将其剥离原附着基 转移到另外网箱中继续培养。 稚参培育环境l水温l光照l盐度lPH值l溶解氧稚参敌害与病害的防治技术l桡足类l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