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艺术思潮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386197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艺术思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现当代艺术思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现当代艺术思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现当代艺术思潮1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现当代艺术思潮1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当代艺术思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艺术思潮1(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现当代艺术思潮主讲人:李建春第一讲:观念的嬗变 20世纪的西方艺术经历了一系列的观念的嬗变, 赫伯特里德在现在的艺术中指出:“在现代 以前,一直就有艺术史上的变革。每一代都有变 革,而且大约每一世纪都周期性地产生一种更广 泛或更深刻的感情的变化,这种变化就被认为是 一个时期14世纪、15世纪、巴罗克时期、浪 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等等。但我认为,我 们已能看出,当代的变革有着不同的性质:它并 不是暗示倒转,甚至倒退的变革,而是解体,是 退化,有些人说是崩溃。它的特征是灾难性的。”刘易斯(Wyndham Lewis ): “我认为:以往任何时代都没有产生过这样 的作品,能在它们的时代像立体

2、派艺术家 、达达主义者、超现实主义者和毕加索等 人的作品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新颖得让人 震惊、令人困惑。” (Wyndham Lewis,英国艺术家、作家、批 评家)嬗变的顺序 20世纪西方艺术的嬗变表现为一种历史的顺序, 在此顺序中,先前一系列体系的建构总是被后一 序列体系的建构所替代,生成与死亡是其生要的 特征。 现实(客体)作者作品本文读者(批评 ),是这个开放结构的主体。 由此生成的美学流派:表现主义、形式主义、心 理主义、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科学主义、西 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符号主义、解构主义 、阐释学美学。在体系的解构方面,表现为一系列 的死亡(粗略地): 上帝死了(达达虚无主义

3、) 现实死了(表现主义) 作者死了(罗兰巴特) 作品死了(接受美学) 知识分子死了(利奥塔:“精英文化死了”) 读者死了(拉康:阅读即误读) 现代美学大多是从对前述开放结构中某一 环节的重新认识和定义为标志的这个生成与死亡的序列,产生了诸 多的现代和后现代的流派: 从1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各阶段, 到20世纪现代主义的野兽派、表现主义、 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达达、 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 再到后现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 艺术、大地艺术、超级写实,再到数字艺 术等等。在现代艺术思潮中,有三条内在线 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对峙的张力 形式主义对人本主义和科学主

4、义的贯串 科技发展和新媒介的不断涌现人本主义 以人为根本,以人的本质为美的本质,以 美学和艺术作为改造人、完善人的根本途 径。 生命哲学、直觉主义、精神分析等美学理 论体现为“主体性的泛化”,把人的生存意志 泛化为宇宙的意志。现象学主张 用“悬搁”、“加括号”等方法把现实转换掉, 转向先验的“自我”,这样主体便以一种绝对 的、纯粹的“我思”,以一种意向性从现实世 界的限定下解放出来。存在主义认为 “存在先于本质”,通过各种形式上的革命来 落实现代人在虚无中拒绝承认个体有限性 的意志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尔库塞:“物质的力量必须以物质加以催 毁。” 主张通过主体的精神力量,通过艺术的“疏 隔”作用摆

5、脱僵硬的现实世界。阐释学、接受美学主张 作品成为“文本”,作品的形式与意义的完成 不在作者,也不在作品,而在于读者。 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拉康则提出“读者死了”, 阅读的本质是“误读”,作品从创作到作品到 读者,是一条传播链,而传播就是误读。科学主义 基础: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认为:人文主义所讨论的诸如艺术、美、 人性等问题都是难以实证的,因此是伪命 题。 解决方法:把对问题的形而上的思考转变 为形而下的经验方式。 从“什么是美”到“美是怎样的”,从“什么是艺 术”到“艺术是怎样的”,用科学和经验的眼 光审视文化与艺术。科学主义美学 自然主义、实用主义、语义学、分析哲学 、格式塔心理学、结

6、构主义 科学主义主要是解构性的。分析美学以语 言的逻辑分析与经验分析来论证传统形而 上命题的不可能,进而达到美学取消主义 ,它消解了艺术作品形而上意义的深度, 实质上是宣布作品意义深度的死亡。形式主义美学 形式决定语言的功能,功能则体现在语言 的结构关系上。这种结构既是作品模式的 决定因素,也是批评模式的框架。因此, 形式、功能、叙事方式与语言结构紧密相 关。代表观点 亚里士多德:形式是关于事物的形成、成形的决 定因素 席勒:人的本质是形式冲动,形式冲动就是给物 质以形式 康德:纯粹美 克罗齐:直觉抒情 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 雅各布森:使文学成为文学的“文学性” 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 罗兰

7、巴特:零度写作。作者思想缺席的纯粹写作 或中性写作,写作成为一种否定形式。形式主义的转换链 艺术的美艺术性内在的形式零度写 作 强调“作品造就了作者”。现代艺术嬗变的另一条内在线索: 新媒介的出现 新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 的途径 因而也改变了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文化工业 以扩散的技术、机械复制,打破了高雅艺术与通 俗艺术的分界,导致了“传统的大崩溃” 一方面,复制品超出了原作的时空限制,使得原 作的独一无二性变得无足轻重 另一方面,传播技术使文本在作者与现实、作者 与读者的关系之间插入了过分的空间与缝隙,从 而消解了文本与现实、文本与作者“价值氛围”, 使得符号与现实的表征关系和依

8、赖关系显得无足 轻重。于是,阐释行为 就将作者的权威置于一旁,允许读者把文 本只作为纸上的印刷符号来阅读。 机器复制使得艺术生产及其产品没有一项 只有一种意义,或一种可能的阐释 结果:一切都成相对的,取消了高雅艺术 与通俗艺术的区别。20世纪后半叶, 电子媒介以具象的、直接的、多维的、动 态的、较少受时空限制、快速的图像符号 来传播信息,取代了文字媒介的主导地位 。 结果: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人类进 入所谓“快餐文化”,“读图时代”。 这个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艺术的样式和 状态。电子媒介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表现 1、电子媒介引入了一种导致主客关系重新建构的新语言 ,通过各种“仿像”(simmu

9、lacrum)构造了一种“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其中,拟真与自然、符号与所指之间 已经没有区别。“虚拟现实”的各种符号成为我们日常经验 的一部分,它们代表了现实,甚至成为现实。 由于电子媒介对现实的模拟和操作,人们意识到,不仅物 质层面的现实可以审美化,而且精神层面的现实也审美化 了。 当人们终日对着电视和电脑的“虚拟现实”时,现实就被虚 拟现实改变了。 既然符号不但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它本身就是一种生 活方式,而现实反而成为符号的仿造物。2、电子媒介使当代进入一个感官消 费和形象消费的时代 印刷文化理性文化 视觉文化欲望文化 电子媒介综合了视和听两个方面,通过大

10、众传播制造了大量的“仿像”,向人们提供了 一种更为直接的感官消费 社会对图像的消费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这意味着艺术生产正在成为一种图像霸权 的生产3、消解了精英文化,个体自由和独 立性也从内核里被掏空了 媒介本身的文化权力不由自主地被商业主 义所操纵, 感官享乐的直接性代替了审美体验过程的 必要性, 文化霸权直接控制着大众的生活方式,导 致文化消费行为日趋粗鄙无聊。4、网络消除了时空距离, 使得异质人群的异时聚会,使当代艺术真 正成为一场失类的游戏 集体作者的出现,颠覆了原著者的身份和 个性,实际了是宣布“作者的死亡” 艺术形象被一种可以无限复制的“类像”的东 西取代关于“技巧”的观念 电子

11、媒介在消解主体性的同时,也使美术 生产的技巧等方面的问题也发生了根本性 的观念变化。 创作在取消了自然作为模本之后,模仿和 再现的能力就失去了原来的价值。现成品,观念艺术 杜夫海纳:“今天,谁也说不清什么是创造 什么不是创造了。创造这个概念在今天受 到了种种贬抑。” 有人主张“选择就是创造”,现成品就是自己 的作品。用现成品来作为美术作品,以观 念的标新立异来代替复杂的技巧操作的实 践,这也就是所谓的观念艺术。 布洛克在现代艺术哲学中,把人的意 图或观念看做是界定艺术作品问题关键。当代媒介文化 一方面,直接导致了新的艺术方式不断涌 现,这些新的艺术方式,既探讨和尝试了 艺术的纯形式语言、艺术与

12、非艺术界限等 等,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图式和视觉 经验,并使艺术的大众化成为可能;诗学的困难 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文化消 费的精神指向,破坏了美和艺术的本源的 权威性,模糊了艺术的标准,使艺术的诗 学追求显得倍加艰难。结语 20世纪艺术思潮的演变和递进,主要是在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形式语言和新媒介 这三条互相纠结、内在矛盾的线索中展开 的。第二讲:前现代的艺术流派 讨论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通 常要从印象主义谈起。 印象主义公然反对学院派的正统法则,他 们的绘画语言改变了欧洲几百年来的视觉 经验,其绘画实践是对传统视觉方式的革 命。正统学院派的形成 以古希腊模仿说为基础

13、的西方艺术,一直 关注艺术的再现功能 文艺复兴发明了再现自然的透视法 19世纪法兰西艺术学院将写实主义的艺术 语言规范变成一些清规戒律: 统一主题,统一题材,统一方法反图象霸权 观众的视觉已对学院派绘画方式产生了严 重的依赖。 年轻艺术家突破学院法则和清规戒律,到 大然自中去画亲眼所见的事物,以“光”和“ 色”支描绘印象 由此产生了“印象派”,并成为20世纪西方现 代绘画的先声。莫奈日出印象 1874年,第一届独立的印象派画展。当时 一家讽剌杂志的记者写了一篇报道,借莫 奈的作品,戏称他们为“印象派”。 19741886年印象主义画展共举办了8次 。基本点 一切自然现象都应该从光的角度来观察,

14、 一切色彩皆发源于光,他们以光学研究成 果为依据,用七色或近似七色作画。 由于光线是瞬息变化的,他们认为捕捉瞬 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 光和色成为他们的主题。 追求瞬间印象的表现。画面特点 表现物象受光后的变化 注重画面上运用大面积的补色进行并置,把物体 颜色与光影画得透明 为表现光线的颤动,他们恢复点彩绘画的老技法 ,厚重的颜色小圆点或小笔触被画上画布 否定传统的黑色阴影,转向较为明亮的色彩 否定传统绘画的固有色观念,注意表现光环绕中 的氛围感。结果 表现身边琐事和直接见闻 强调纯粹客观的描写 让画框任意切去画面,取客观场景的片断 构成画面 实际上把写生与创作的界限打破了两种类型

15、 一种是重视光和色彩:莫奈草垛鲁 昂教堂 一种是重视造型与素描:德加舞女( 不注重室外光,但注重室内光) 西斯莱、雷诺阿接近于莫奈 毕沙罗在两者之间过渡性 这种新风格说明了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形 态的变化,一件作品的形式(材米与样式 )比题材重要 印象派处理绘新技术强调艺术对象自身的 重要性,同时也创造了一套新语言。 从整体上说,他们仍希望再现题材的基本 面貌,但他们是通过运用具有革命性的、 有争议的语言方式来实现这个目的的日出印象,1872 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 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 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 水面无限的光辉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 依稀可见。真实地,并描绘了法国海港城 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 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 家就借用词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位代表 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位“印象主 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自画像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 1926) 莫奈印象派著名画家,印象主义绘画运动坚定不移的执行者。1874年莫 奈展出日出印象之后,批评家以“印象主义者的展览会”为题在报纸上批评 这一运动,结果印象派因此得名。 1859-1860年初,莫奈访问巴黎,巴比松画家杜比尼和特罗容给他很深 影响。1865-1870年是莫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