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382881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9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中共中央党校 赵长茂教授11、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经济 管理的必要性 (1)竞争导致垄断 2(2)不能自动平衡外部效应效益外在化:外部正效应成本外在化:外部负效应3(3)不能保证公共产 品的充分供应 纯公共产品 非排他性 搭便车现象 公共产品供应不 足或供应为零准公共产品 弱排他性 排他成本过高 4(4)不能完全保证交易 信息对称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市场 有序 公平交易 信息对称信息对称5(5)不能保证财富公平分配 竞争 财富不均衡分配 贫富悬殊 6(6)实现社会总供求 平衡的代价过高繁荣 危机 萧条 复苏 繁荣 危机 72、导致宏观管理失效 的主要因素8(1 1)信息对宏观

2、决策的约束)信息对宏观决策的约束决策信息缺口失真技术体制9(2 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决策者偏好对宏观 决策的影响决策的影响决策一人一票少数人政策偏好10(3 3)利益集团对宏观决)利益集团对宏观决 策的干扰策的干扰政策利益利益集团影响力11(4 4)宏观政策)宏观政策“ “时滞时滞” ”的影响的影响政策时滞政策效果12(5 5)市场主体)市场主体 “ “合理预合理预 期期” ”的影响的影响经济人趋利避害对策预期133 3、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宏观经济管理必须 遵循的基本原则遵循的基本原则14(1 1)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 调节为基础,并为市场机制调节为基础,并为市场机制 充分发

3、挥作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15(2 2)政府的宏观管理必)政府的宏观管理必 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 ,防止滥用权力。,防止滥用权力。16(3 3)政府宏观管理的政策)政府宏观管理的政策 目标要与公众利益相一致,目标要与公众利益相一致, 与公众接受程度相适应。与公众接受程度相适应。17(4 4)宏观政策的制定必须)宏观政策的制定必须 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18(5 5)宏观管理必须突出重)宏观管理必须突出重 点,抓主要矛盾。点,抓主要矛盾。194、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的主体20狭义政府狭义政府是是指国家行政指国家行政 系统。系统。广

4、义政府广义政府是既包括国家是既包括国家 行行 政系统,也包括国家立政系统,也包括国家立 法系统和司法系统的完整法系统和司法系统的完整 的国家体系。的国家体系。(1)狭义政府和广义政府21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 政府是广义政府政府是广义政府 政府行政 系统立法 系统司法 系统22(2)政府体系的结构政府是一个多部门、多政府是一个多部门、多 层次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组层次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组 织体系织体系23政府系统的政府系统的横向横向分列结构分列结构 政府(三大系统)政府(三大系统)部门部门部门部门部门部门部门部门 部门部门24政府系统的政府系统的纵向纵向分层结构分层结构 中央中

5、央 省、自治区、市省、自治区、市地市地市 县市县市 乡镇乡镇 25(3 3)政府成为宏观经济政府成为宏观经济 管理主体的原因管理主体的原因1 1、政府是最能代表政府是最能代表 社会共同利益的公共社会共同利益的公共 机构机构262 2、政府掌握最充分政府掌握最充分 的公共权力资源的公共权力资源273 3、政府拥有最强大政府拥有最强大 的公共信息系统的公共信息系统285 5、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 用以规划、干预和引导产 业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政策 措施。产业政策的特点: 中长期政策、结构性政策 、供给管理政策。 29(1)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促产业结构政策,是促 进产业结构优

6、化升级或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或 合理化的政策。合理化的政策。 30一方面,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另一方面,规划并促进主导产业发展。产业结构政策的功能:31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规律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三次产业结构演进 规律;规律;重工业化规律;重工业化规律;高加工度化规律。高加工度化规律。32(2)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是指产业内 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调整产业内部企业间 关系的政策为产业组织 政策。33产业组织政策的着眼点是解决“马歇尔冲突”,即: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目标是维护有效竞争。34产业组织政策由两类相辅相成的政策组成:一类是限制垄断的政策,一类是促进 资本集中的政策。 35(3)

7、产业布局政策是促进产业的地区 分布合理化的政策36产业布局政策的 目标是促进资源在 空间上合理配置37产业布局政策的两 个支点:规划和促进 重点区域的发展;规 划和促进产业的区域 集中。386 6、影响就业的主要、影响就业的主要 因素及失业的影响因素及失业的影响39(1 1)影响就业的主要)影响就业的主要 因素因素40第一,人口因素第一,人口因素 人口总量 人口结构 人口质量41第二,资源因素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就业条件和机会42第三,第三,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经济规模 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结构43第四,教育因素第四,教育因素教育水平人口素质劳 动力素质岗位适应能力 就业水平44第五,科技因素第五,

8、科技因素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 资本有机构成减少用 工 科技进步新型产业科技进步新型产业 新的就业机会新的就业机会45第六,收入因素第六,收入因素低收入阶段:收入闲暇 就业压力加大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力供给增加46高收入阶段:收入闲暇闲暇劳动供给相对少就业压力相对小47(2)失业的影响首先,不利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政治影响48其次,有利影响对劳动者个人的影响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497 7、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是对一国民收入分配是对一 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创造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创造 的净产值进行的分配。的净产值进行的分配。50(1)国民收入分配 分为两个层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51初次分配是

9、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 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 的分配。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国民经过初次分配,国民 收入分解为三个基本部收入分解为三个基本部 分:国家收入、企业收分:国家收入、企业收 入和劳动者个人收入。入和劳动者个人收入。52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初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初 次分配基础上的全社会次分配基础上的全社会 范围内的进一步分配。范围内的进一步分配。 又称第二次分配。又称第二次分配。53(2 2 )国民收入分配的)国民收入分配的 原则原则平衡国家、集体、个人平衡国家、集体、个人 三者利益;三者利益;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协调投资和消费比例。协调投资和消费比例。54

10、目前我国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 格局的缺陷:格局的缺陷:劳动所得过劳动所得过 低,资本所得过多;居民低,资本所得过多;居民 收入比重偏低,政府收入收入比重偏低,政府收入 比重偏高。比重偏高。 (3 3)国民收入分配格)国民收入分配格 局的缺陷及其调整局的缺陷及其调整55“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合理调整国家、企业、 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 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 动生产率提高同步”。568、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问题(1 1)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差距拉大 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 的突出问题的突出问题572000 2000年为年为0.4170.417目

11、前为目前为0.470.47 改革开放前中国吉尼系改革开放前中国吉尼系 数为数为0.16 0.16 社会总体收入差距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8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为1.70:1;2009年为 3.33:1 ,2010年为3.23:1,2011年为3.13:1。 实际差距大于统计差距59地区收入差距2010年上海城镇居民家庭每 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最高,甘肃 最低,前者是后者的2.4倍。2010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每 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最高,甘肃 最低,前者是后者的4.01倍。60行业收入差距1978 1978年我国最高收入行年我国最高收入行 业与最低收入行业人均工业与最低收入行业人均工 资之比为资之比

12、为1.38:11.38:1。20102010年为年为4.24.2:1 1(金融(金融 业业7014670146元:农林牧渔业元:农林牧渔业 1671716717元)。元)。 61(2)用历史眼光审 视我国收入差距首先,居民总体收入首先,居民总体收入 不断增加不断增加62其次,是落后国家加其次,是落后国家加 速发展的必经阶段速发展的必经阶段63再次,并未导致再次,并未导致“ “两两 极分化极分化” ”64最后,我国有能力解决最后,我国有能力解决 差距问题差距问题659、对外贸易的宏观经 济影响(1)影响总量平衡669利用外资政策利用外资政策,是国家 对外资流入进行管理的各 种措施的总和。67(1

13、)制定和实施利用 外资政策的目的规范外资流入,调节整 个国家利用外资的规模和 结构,安全、有效地利用 外资来发展本国经济。68(2)继续实行利用外资政策近年来我国引进外资速 度放缓。2006年外资占国 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 重为5.04%,已低于发展中 国家平均水平。69跨国投资的实践表明,资 金盈缺不是决定资金流向最 重要的因素。发达国家吸收了全球2/3以 上的跨国投资,美国和英国 是吸收投资最多的国家。70资本流动搭载着技术、 知识、管理、观念、人才 、品牌市场等要素,吸收 外资的过程也就是集成全 球优势资源的过程。7110、宏观经济管理 模式比较72(1)宏观管理是市 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4、, 但并无统一模式73(2)宏观管理的核 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 与市场的关系74(3)不同模式的形 成与所有制结构、国 家历史、文化传统等 多种因素相关75(4)不同模式在 相互借鉴中调整和 完善76(1)美国模式第一,宏观管理的 微观基础:国有经济比 重小、自由度大77第二,政府干预的 范围窄、力度小政府干预的主要领域 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对外贸易等,干预的重点是行业垄断。 78第三,宏观调控 侧重总量控制、需求 管理79第四,相对重视 财政政策的运用80(2)日本模式第一,突出政府 调控的主导作用81专门机构;比较成型 的计划体系;计划为不 具有强制性的预测性、 诱导性计划。第二,更多地强调 计划管理82第三,注重行政 手段的运用“ 硬”行政手段“ 软”行政手段83第四,重视结构调控调控经济结构的主 要手段是产业政策。84第五,官产学一体 的宏观决策体制官、产、学一体的 决策体制,保证了各方 经济利益的相互协调, 使宏观经济决策具有较 强的科学性。85(1)德国模式第一,宏观管理的 理念:自由+秩序86第二,宏观管理的 原则:效率+公正87第三,宏观调控手 段的运用:依重货币 政策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